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五章 自己打败自己的战争


   
一、事态不可避免地朝战争边缘发展

  1964年初,南越陆军有19.2万人,组成九个师、一个空降旅和四个别动营。还有一个海军陆战队独立旅。它和空降旅一起,是总参谋部直接掌握的总预备队,而每个别动营则分别作为一个军的预备队。南越空军有190架飞机和248架直升飞机。南越海军有少数登陆艇、巡逻艇和扫雷艇。另外还有地方武装18.1万人,包括自卫团和民防团两个部分。
  美国驻越司令部最初向南越省和团以上单位提供顾问,其任务不仅包括战斗行动,而且包括军队的其它工作,如编制预算、训练、学校、后勤等等。到这个时候即1964年起,美军顾问已派到县和营级单位,除了咨询、训练、装备和发展当地的军队外,还提供主要是直升飞机的战斗支援。
  在加紧战备的同时,美国五角大楼、国务院吵吵嚷嚷一通之后,又向约翰逊总统提出,与空战计划实施同时,与河内进行对话则是有益无害的,第一,如果通过显示实力而不是使用实力就能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这是求之不得的事;第二,通过对话,对北越的战争能力进行评估。约翰逊总统5月28日在与加拿大首相皮尔逊的会晤中,希望加拿大能充当华盛顿和河内之间信使。皮尔逊首相应允照计行事。于是加拿大新任国际监察委员会高级代表、负有定期在河内与西贡之间斡旋任务的詹姆斯·布莱尔·西波恩秉承美国人的
  意志,风尘仆仆赶往河内,让河内在“山姆大叔”出示的“胡萝卜”和“大棒”之中选择。
  1964年6月18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在前法国总督府的一间极大的屋子里接见了西波恩。在清楚地转达了美国国务院的态度以后,西波恩说道:“美国的雄心是有限的,但美国的耐心也并非没有限度。”他担心出现升级,他认为这种升级与任何一方的利益都不相符。但如果这种局面真的出现,北方将遭受“最后的摧残”。西波恩问,“有什么我可以传达给美国的信息吗?”
  “没有,”范文同回答道,“现在没有。”两人又继续交换了一个小时。西波恩曾在莫斯科见过许多共产党的高级人士,但他认为,范文同用任何标准来衡量,都是一位出色的领导人。范文同已经58岁,头发呈铁灰色,早年在法国人监狱中度过的岁月使他的眼睛深陷了下去,但眼神中的温文尔雅的那种隐约的笑意使他看起来年轻了10岁。在越南人中间,他被称作“胡大叔最喜爱的侄子。”从40年前开始,他就一直在胡志明的鞍前马后,他作为他的国家的国际谈判者和政府发言人几乎达20年之久。他告诉西波恩,他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现在轮到西波恩来作听众了。
  总理阐述了河内的总的观点,我们必须学会共存,必须学会为这一困扰我们如此之久的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法,但这一解决方法必须是公正的。”他继续说道:“我来告诉您,我们所谓的公正的解决方法是什么。首先,它需要美国撤军。第二,它意味着南方的事情应该由南方的人民来安排。它必须提供解放阵线参与的机会,没有任何一个团体能够如此广泛地代表人民的意愿。南越必须享有和平中立,柬埔寨式的中立。第三,一个公开的解放方法意味着国家的统一,这是根本性的。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没有军事压力的和平统一。我们希望举行圆桌谈判,为了使这一谈判不致于夭折,双方都必须对这一安排诚心地感到满意。我们不急于求成,我们愿意谈判,但我们将等到南越准备的谈判的时候。我知道美国是不易接受这些的。”范文同告诉这位加拿大使者,“美国可以继续增加对南越的援助,也可以增加自己军队。我痛心地看着战争继续、发展、深化。然而我们的人民是决心要斗争的。”
  范文同俯身向前说道:“请原谅我这样说,你们西方人是不可能、决不能理解人民的抵抗意志以及继续战斗的意志所具有的力量的。我们的人民所进行的斗争是难以想象的,就连我们也感到吃惊。
  总理要西波恩考虑一下南越近期的状况。自吴庭艳总统被杀以来,情形便每况愈下。美国在此的前景是黯淡的,加强阮庆的军队不会有任何帮助。人民已经受够了。应该有一个全国性的联合政府,老挝原有的那种联合政府应被作为榜样。北越并没有向巴特寮派送部队,但美国军方却在从中干预。越南的问题是一场要坚持到最后的战争的问题,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无论如何是赢不了的。
  范文同露出感到有趣的神情说:“让我引用美国的沃尔特·李普曼的话:‘在隧道的尽头看不到光明’。我的政府还没有具体的建议可以提供,但这就是我们的想法。”
  “谢谢您,总理先生,”西波恩说,“谢谢您具体陈述了您的政府的观点,我将如实地转达这些观点。”范文同回答说:
  “你可能不会相信我说的所有的话,但我保证我说的一切都是真诚的、坦率的。”
  西波恩问范文同,他是否可以提出“几个人的问题”,他说,“我对您的这一说法很感兴趣,即作为恢复和平的条件,南越应该中立,以此作为通向统一的第一步。”范文同很快打断道,“我并没有说唯有中立才是通向统一的第一步,南越是否中立应该取决于南越的人民,我无法作预先的判断。”西波恩说,“解放阵线代表南越的某种势力,但并非所有的人民,甚至并非大多数。”范文同对此没有说话,西波恩接着说,“如果联合政府形成,解放阵线应该参与其间,对此我表示欣赏。但令人担心的是联合政府很快就会被解放阵线所取代,在其它国家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范文同回答说,“这种担心是毫无理由的。”
  “总理先生,您是否完全理解美国在南越的责任远远不只关系到东南亚,它还关系到整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游击颠覆?”“是的,我们理解这点。”总理回答道,“我们意识到,对于美国人来说,失掉南越将会导致连锁反映。但请您理解,对于在南越的解放阵线及其支持者来说,情况也同样如此。”
  “西波恩先生,”范文同继续说道,“我们高兴地听到美国不打算对我们的国家予以袭击。”西波恩连忙打断说,美国只是“不希望将战争推向北方,但是如果被逼太甚,将不得不这样做。”西波恩再次重复说,“美国的忍耐不是没有限度的”。
  范文同语气不改地回答说,如果战争被推向北方,那么北方也有朋友:“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众多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个,您知道,人民是不会袖手旁观的。”范文同总理最后说:“我们不会逼迫美国采取这样的行动,我们不会刺激美国。”他告诉西波恩,“我期待着更进一步的对话。下次您将会见胡志明。主席现在在休假,但他要我代他向您转达他的致意。”
  两天以后,6月20日,西波恩回到西贡。他发给渥太华两份很长的电报,通过渥太华转给美国国务院。第一封概述了他同范文同的90分钟的会谈,第二份从他的纪录中几乎一字不漏地引述了范文同的话
  6月22日,他发回了另一份报告,分析了北方的精神状态,并提出了他个人对此的评估。他认为扩大战争将是危险的和不会成功的。西波恩在他的第一封电报中报告了这次会谈的基调和内容,指出范文同“自始至终尽力表现出平静的真诚,表现出理解所讨论的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毫无交战的意图”。西波恩在这封电报的最后说道:“我欢迎你们(外交部)以及美国国务院对下次访问河内时的进一步会谈的讨论点作出任何建议。”西波恩的这些电报都经美国国务院及时转给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美国国务院因此有几乎三个星期的时间对西波恩的电报予以考虑,从而决定是否进一步会谈时提出具体的和平建议。然而三个星期以后,华盛顿没有公开提出任何进一步和平谈判的建议来。
  事态不可避免地继续朝着战争的边缘发展。
   
二、空中打击倒计时

  约翰逊政府为了挽救它的侵略政策和在南越的惨重失败,同时,也为了给美国的军火工业寻找出路,刺激国内经济,早就想进一步扩大在印度支那的战争了。1964年6月1日,美国召开了第10次檀香山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计划。
  可是,要想进一步扩大战争,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借口呢?
  约翰逊政府编造了一个历史上罕见的弥天大谎——“北部湾事件”。
  1964年7月31日午夜时分,一群南越人的炮艇在北部湾C形地南缘快速驶出岘港,其目标是离19度线60海里的两座越南民主共和国军队占据的岛屿。东南方100海里是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它正朝北部湾驶去,奉命停泊在离海岸至少8海里的地方。“马多克斯”号拥有先进的雷达和监视设备,是檀香山太平洋海军部队的眼睛。南越炮舰攻击了两个小岛,这次行动被说成是一项例行任务。几分种之内,猛烈的炮火照亮了凌晨3点的夜空,飞驰的鱼雷快艇扫射了守岛部队,然后撤退。
  36小时后的8月2日,美舰“马多克斯”号驶近海岸,它紧急向檀香山报告,接着从檀香山向华盛顿火速发出了处于战备状态的报告:“马多克斯”号正在同3艘鱼雷快艇交火,其方位在离海岸30海里的“国际”水域内。在华盛顿,尽管时辰将近午夜,但约翰逊总统还在主持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五角大楼和国务院正忙于制定重大的、然而简短的应急计划。
  威廉·邦迪将为约翰逊翻译文件,提供意见,他毫不怀疑美国和北越这回在北部湾第一次交火,邦迪说:“8月2日,一艘美国驱逐舰肯定遭到了攻击,对这次攻击不存在任何怀疑。
  有弹洞在,以及其它一切。”
  “马多克斯”号报告说,它已击退并重创所有3艘快艇。
  约翰逊命令另一艘驱逐舰“特纳·乔伊”号支援“马多克斯”号,到8月4日早晨,这两艘美国战舰又开始执行代号叫作“德索托”的搜集情报的任务。两舰会合时,它们位于离海岸50—76海里的地方。与此同时,当美国驱逐舰返回到北部湾时,更多的南越“34—A”舰艇正在袭击海岸设施。
  当海军司令部又一次发送出“北越人正在进攻”的“德索托”红色警报时,又是太平洋时间午夜(比华盛顿时间早12个小时)邦迪说,“在夜里,一艘驱逐舰报告它又受到袭击。
  它看到鱼雷快艇的航迹,等等,等等。”几分钟之内召开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约翰逊总统批准,会议决定立即实施轰炸方案的第一阶段——一对一的“报复性”打击。第七舰队的战斗轰炸机发起对事先选定的第一个目标的打击。
  华盛顿向檀香山发去一份预定的电报:准备射出突击之箭。时间正是北太平洋的凌晨3时,舰载飞机开始为攻击而装载弹药。
  太平洋时间拂晓,檀香山再次发电:海面依然波涛汹涌,妨碍着对驱逐舰再次受到袭击的确证。在所有电报中,都不清楚驱逐舰是否真的看到了北越的舰只,但华盛顿却相信早些时候“马多克斯”号偷听到的无线电情报。这些情报被译出来后,约翰逊把国会领导人召集到椭圆形办公室,将攻击计划通知他们。4个小时的倒数计时仍在进行。
  白宫告知国家电视网,准备一次总统可能向全国发表的演说。在五角大楼,麦克纳马拉文雅地命名的“研究小组”正在根据目标名单分程传送目标的座标。威廉·邦迪负责同国务院联络,对无线电情报作出估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没有来自受暴风雨困扰的驱逐舰的进一步消息。倒数计时剩下30分钟时,约翰逊被叫去为电视演播化妆。
  红绿灯不断亮着,一道电讯穿越太平洋上空:“射出突击之箭。”
  轰炸机升入空中,约翰逊告诉全国:“在东京湾(北部湾)公海上重新开始的对美国舰只的敌对行动,迫使我今天下令美国武装力量采取报复行动。”约翰逊告诉美国公民,他已命令美军轰炸越南北方,对那些美军的敌对行动,“不但要以戒备、防御来对付,而且必须给予积极的回答,在我向你们说话的时候,正在作这种回答,现在正在对北越的这些敌对行动中使用的炮艇的某些辅助设备采取空中行动。”
  约翰逊似乎环视了一下面前的听众。这次事件使“全体美国人,深深认识到了在东南亚为自由和安全而进行的斗争的重要性,”“将使全体美国人加紧努力履行我们对南越人民和政府所承担的义务。”
  约翰逊讲完话后,64架轰炸机分批从“提康德罗加”号和“星座”号航空母舰起飞,首次轰炸了参谋长联席会议选定的4个鱼雷基地和一座油库。
  在美国轰炸北越的同时,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麦克纳马拉:“你知道有涉及南越船只和北越人的任何事件的情况吗?”这位曾当过哈佛大学教授的国防部长回答说:“没有,我不知道任何事件。”就在第二天他又宣布了向西太平洋增兵的6点措施:
  “一、把第一舰队的一个攻击航空母舰特混群调到西太平洋;二、把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调到南越;三、把战斗轰炸机调到泰国;四、从美国调遣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的中队到太平洋前进基地;五、把反潜艇的特种部队调到南中国海;六、使经过挑选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进入警戒状态,准备随时出动。”
  8月6日,美参议两院举行了秘密的意见听证会,并起草了一项决议案。第二天,众议院以400票对零票,参议院以81票对2票通过。该决议不仅批准约翰逊采取旨在保护美国军队的有限战争,而且授权把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武装部队去援助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中的任何一个为保卫其自由而请求支援的成员国或条约签字国。”
   
三、“外科手术”式的轰炸

  1964年8月10日,约翰逊收到驻南越大使泰勒的电报,建议继续进行第二阶段:连续轰炸。大使向总统提议,到1965年1月7日他“将做好充分准备实施对付北越的应急计划。”
  现在约翰逊不得不自行决定进一步升级的问题。在他的参议院顾问中没有人劝说反对升级。在椭圆形办公室的桌上,泰勒大使电报的旁边有另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观点,即美国公众观点,约翰逊读了一遍又一遍。一项哈里斯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全国赞赏地坚决地处理了北部湾“危机”;他个人的声望一夜间从42%上升到72%。
  现在约翰逊的内阁已变得强硬起来,内阁在秘密打算逐步升级,并积极寻求使升级加速的途径。总统核心圈子的顾问们不再遮遮掩掩,遮掩成了羁绊。麦克纳马拉、泰勒、威斯特莫兰都在告诉他:升动(逐步升级)绝对必要。泰勒8月10日的电报极力主张对付北越的最佳行动的最后期限。
  美国加紧战争准备,肆意扩大战火,这引起全世界爱好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义愤。
  就在8月5日轰炸北越以后的第二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发表声明:“美国点起了侵略战火,越南民主共和国就取得了反侵略的行动权力,一切维护《日内瓦协议》的国家也取得了支援越南民主共和国反侵略的行动权力。越南民主共和国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坐视它遭受侵略。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绝不会坐视不救。”
  在越南河内,广大军民也严阵以待,准备美国的南越军队的进犯
  8月中旬,加拿大高级代表西波恩第二次到了河内。西波恩感受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人们正在进行防空袭训练,在街上挖堑壕和掩体,还准备疏散妇女和儿童。范文同总理在三天之后接见了他。范文同强烈谴责美国对越南的挑衅,认为美国“把战争推向北方,以便为在南方的绝境寻找出路。”
  范文同以强烈的语气告诉西波恩,倘若把战争进行到北方,美国将造成“一种非常危险的局面——我再说一遍,非常危险”,那将是“真正打错了算盘”。“迄今为止,我们在努力避免严重的麻烦”,总理说,“但我们的努力现在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战争已经进行到了我们的领土。”“如果战争打到越南北方,那么最终将打到整个东南亚,后果将不堪设想。”
  美国轰炸北越,加强对南越的援助,但这些都无法改变南越政权的腐朽和衰弱。
  从8月起,南越的情况就呈现出一种快速新闻短片的面貌。华盛顿的代表团在来回奔波,大使和前线指挥官再度发现很难取得一致意见,越南共和军被说成是“名符其实的胆小鬼”,佛教徒又一次骚乱,袭击和政变谣传已司空见惯,在走马灯似的政府更选中将军们抛弃了政治改革
  8月16日,阮庆将军成了总统,把杨文明赶下了台,并许诺制定新宪法。11天后宪法被废除,杨文明重任国家首脑,阮庆复任总理。2天后阮庆以“精力衰竭”为由下台,5天后他再度当上总理,10天后他在一次不流血政变中下台,第二天他又在政变中上台,如此继续下去,而泰勒大使则力图控制自己的力量和当时政府。
  泰勒说:“在我任大使的一年期间,我应付过5个政权,5批高级将领,5批统治着44个省的省级首脑。挽言之,在人们可以想象的混乱中,政府机构在5个不同的时候被扫除了,被颠了个个儿,而且从一开始就没有在任何时候建立过稳定的政府。”
  8月18日,当西波恩河内之行的报告从渥太华传到华盛顿,再传到西贡时,泰勒大使劝说白宫,认为对北方的轰炸还不够:威斯特莫兰将军预见到南越需要美国海军陆战队。
  军方的压力和那些军事介入态势迫使约翰逊总统一步一步把美国推向战争的灾难之中。
  11月1日,南越游击队用迫击炮袭击西贡附近的边和空军基地时,4名美国人被打死,5架B——52轰炸机被毁。两天之后,约翰逊作为温和的候选人在选举中取得了压倒优势的胜利。
  在美国人投票选举之时,约翰逊会见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商讨美国对袭击边和的反应问题。主席告诉总统,“地面统治已经发生了有利于共产党的变化”,意思是说由于美国军队呆在越南,因此没有理由攻击他们。主席强烈要求立即袭击河内附近的空军基地,约翰逊却提出3套现代化的轰炸方案,并派助理国务卿威廉·邦迪去同五角大楼联络。11月5日,邦迪提交了计划小组的备忘录。邦迪写道:“边和事件随时可能再次发生,这将迫使我们行动,但也将为我们作出更强有力的行动提供一个很好的跳板。总统显然正在考虑最大限度地运用东京湾事件的基本原理。”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威廉·邦迪向总统提交了修改好的方案,这是“外科手术式的”轰炸——美国在亚洲进行了上千次的一种轰炸形式。目标A被去掉了,要是这不够产生作用,然后就是目标B及其他,并加快破坏程度。
  从1965年一开始,“自由世界”就加入了极大依赖于美国的保护伞的行列。南朝鲜派出了2000名军事顾问,泰国和菲律宾在准备类似的部队,澳大利亚成了应急基地。
  1965年1月1日,美国采取了卷入地面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准备步骤。派遣美国作战部队的应急计划进入了代号为“32—64”的第一阶段的“作战状态”。这一天也是泰勒大使提议轰炸北越的最后期限。但威斯特莫兰坚持派地面部队,而泰勒坚持进行“逐步”轰炸,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力谏轰炸附近的空军基地。约翰逊在考虑这些不同建议时正在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理事会的马拉松式会议,他得抉择是进行空中战争还是地面战争,或者是二者同时进行。现在不再是应急,而是要作出选择。结果,华盛顿在采纳河内的分析:美国盟友的极端虚弱迫使美国扩大战争。到1月底,选择的结果是:空中战争会取得最大效果,最少引起争论。
  1965年2月7日,南越人民武装猛烈袭击了位于中部嘉莱省的美军波莱b基地,击毙美军8名,打伤124名,摧毁美机10架。当晚,约翰逊当即下令执行早已制定的报复性轰炸计划——“火箭计划Ⅰ”计划。在这之后的两天内,美国舰载战斗轰炸机对北越境内的几个兵营和军事通讯中心进行了70余架次的轰炸。同时,事先安排好的疏散美国人的计划也在南方立即进行。同一天,数万名妇女和儿童乘飞机撤离
  2月10日,南越人民武装又对中部平定省归仁美军基地实施攻击,打死美军23名。约翰逊又命令执行“火箭行动Ⅱ”计划。160架美国和西贡政府飞机轰炸了北越境内的兵营
  2月13日,美总统同意对北纬19度线以南的北越军事目标进行持续轰炸。3月2日,美军开始实施“雷鸣行动”计划。104架美国空军喷气式飞机轰炸了广溪弹药库,19架西贡空军螺旋桨飞机轰炸了邦林海军基地。从此开始到年底,美国在北越上空总共进行了5.5万架次轰炸飞行,投弹3.3万吨。
  美国对北越突然发动空中轰炸后,激起了越南人民的愤怒,举国上下积极响应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劳动党的号召,武装起来,全民皆兵,积极准备和美国的侵略作殊死的斗争。
  在河内掀起了随时准备参军,随时准备战斗,随时准备任何地方去战胜任何敌人的运动,越南北方已有200万青年,要求参加抗美救国的战斗。
  美国对北越进行的轰炸,并没有压倒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人民发动全民打飞机。军人打,老百姓也打。既用高炮打,也用轻武器打。在1965年4月3日和4日两天,就取得了击落美机47架,生俘2名飞行员的辉煌战果,使美国遭受自开始以来的最惨重的一次损失。
  在越南人民抗击美军空袭期间也出现一些动人的故事。
  其中用卡宾枪击落4架飞机的阮越凯就是其中一个。
  那是在美伪扫荡全瓯地区时,新兴西乡的游击队做了作战准备。有一天,有6架敌机飞得特别低,差不多快碰到树梢了。接着,又飞来了23架直升机。不久,美机开始轮番扫射。这时阮越凯跑到一片番薯地里隐蔽起来。一会儿,23架直升飞机飞到了他头顶上空。当一架直升飞机正在下降时,阮越凯举起卡宾枪就是一阵扫射,敌机就飘着掉到附近的水沟里。接着,另一架敌机又冲过来,并对着阮越凯射击。
  阮越凯毫不示弱,拿起枪扣动扳机,又打掉了一架敌机。
  这时一部分敌人已经着陆,正向他逼来。他立即开火打退了敌军。一架敌机又一次准备降落,又被阮越凯击中,在金瓯市附近坠毁。紧接着阮越凯继续向空中敌机射击,终于击落了第4架敌机。
  越南军民对付美国空袭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去袭击美军的空军基地和机场,把美国飞机大批报销在机窝里。例如,自1963年9月至1965年5月,南越人民武装先后对美军机场进行了9次大袭击。最大的有这么几次:1963年9月9日的朔庄大捷,击毁美直升机50多架,消灭敌人100多名;1964年10月31日的边和大捷,炸毁炸伤美机59架;1965年2月7日的波来古大捷,击毁美机42架。仅从1965年6月至1966年4月的10个月中,人民武装又对边和、朱星、富利等8个机场进行了袭击,共击毁敌机806架。
  美国持续轰炸北越的目的,是想迫使北越让步,停止对南越人民武装的援助,以此来扭转在南越的局势。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像美国所期望的那样,北越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全民皆兵,准备与美国抗战到底。这是美国人所没有想到的。
   
四、海军陆战队登陆岘港

  美国的官员沮丧地看到,轰炸非但未摧垮北越的意志,反而更坚定了它支持南方斗争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考虑把地面部队投入到越南战场。
  1965年春,北越的325师的2个团(第32、101团)到达南越。5月至6月间,美国军方又发现人民军305师一部出现于老挝境内的胡志明小道。到1965年底,在南方已有约10个团的人民军。北越军队的进入和解放武装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使得当时在南方的革命武装已达到近14万人。
  对此,美国政府感到极度不安。
  参谋长联席会议首先建议派海军陆战队去岘港,作为对特别安全问题的一次性反应。正如五角大楼所表明的,需要部队“去阻止对空中打击的公开报复”。换言之,有必要用军队去支持空中行动,以避免动用地面部队。
  泰勒大使对此表示惊讶,他打电报警告约翰逊说如果海军陆战队接过了越南共和军的保安任务,就将进一步使西贡“推卸更大的责任”。他极力主张依靠空中战争使更多的越南共和军得到训练。泰勒批评了对空中行动不必要的胆怯,建议制定“更强有力的空袭方案”。尽管轰炸方案已由五角大楼制定出来了,但泰勒认为西方的和平努力有赖于空中战争。
  邦迪说:“在那个舞台上似乎只有输入美国战斗部队,才能断然阻止四分五裂和腐败的继续,并使之进步。”西贡新的政治力量阮文绍将军也支持威斯特莫兰。阮文绍说:“共产党人控制了75%的农村,我们只控制着主要城镇。我们感到难以扩展力量,迫切需要美国军队。”
  最后,泰勒大使“同意”海军陆战队登陆。泰勒把威斯特莫兰说成是一位“密友”,并说:“威斯特莫兰和我都经常检查我们的想法”。这两位将军都是朝鲜战场的老兵,都是西点军校的负责人。泰勒说:“当威斯特莫兰获得了岘港地区南越军队的腐败和不断增加的北越渗透的威胁的证据时,我终于肯定了岘港处于危险中。”泰勒提出派一营部队,威斯特莫兰提出派两营。
  1965年3月1日,泰勒大使在西贡拜访了临时总理潘辉桔,透露了这一完全令人吃惊的信息:美国海军陆战队即将到来。
  仅仅上任才10天的潘辉桔对此一无所知,毫无心理准备。3天之后,泰勒大使正式代表华盛顿询问潘辉桔,南越政府可“邀请”美国海军陆战队来吗?
  当时在南越作为顾问的美国军事人员已超过2000人。
  潘辉桔自然无法决定是否要“邀请”,他对泰勒表示感谢后,说他将同武装力量委员会领导人阮文绍将军磋商。
  泰勒离去后,潘辉桔把参谋长裴艳叫来,将消息告诉了他。他们认为最棘手的问题在于,谁将统治这个国家?裴艳感到这是确定胜利目标中的致命之点:美国一心要控制,对西贡感到永无机会分担的负担已经厌倦。
  他说,“我认为,大多数时候都是美国人作出决定后南越政府才得到通知。”
  在讨论了泰勒大使关于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即将到来的简短通知后,裴艳和潘辉桔总理除海军陆战队将在6日启程,8日在岘港登陆外,仍然什么都不知道。
  裴艳说:“这时我们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是坐下来撰写公报。”将军们已注意到南方将受侵扰,他们毫不犹豫地发出了“邀请”。在批准海军陆战队登陆时,阮文绍将军担心南方第二大城市岘港的佛教徒和学生会有反应,他请求海军陆战队尽可能以不易发现的方式登陆。
  1965年3月8日上午9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两个营(3500人)在岘港登陆,开始的任务是保卫岘港的机场、通信设施和港口设施等。
  在登陆过程中,挥舞着M——14步枪的士兵们遇到了所有战争中最奇怪的开端,沙滩上有一个正式的欢迎委员会,棕榈树前挂着“你应该在这里”的横幅,到处是最漂亮的姑娘。
  她们有着琥珀色的肌肤,调皮的杏红大眼,齐腰的黑发,身着沙沙作响的丝裤。姑娘们在年轻的士兵群中移动,用白色和粉红色的兰花花环装点着他们。她们穿着细瘦、紧身、五彩缤纷的束腰外衣,如梦如幻地飘动着,羞怯地对着目瞪口呆的士兵们微笑,在这天堂般的沙滩上弥漫着半是现实、半是梦景的氛围。
  威斯特莫兰将军把这次登陆描绘成“一次‘爱娃·吉玛’的演出”。他的确有理由作这种浪漫的联想,作为军事指挥官,他的投入地面部队的建议在这一刻变成了现实,他雄心勃勃,企图在战争背后重振公众信心的愿望正在实施之中。
  历时10年的越南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
  针对美军不断增兵的势头,在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登·西哈努克亲王的提议下,于3月初在金边召开了印度支那人民会议。前来参加会议的有印度支那三国的38个政党和人民团体,共商谋求和平、独立和三国人民团结战斗,对付共同敌人的大计。这次会议显示了印度支那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侵略,团结一致的坚强决心。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于3月22日发表声明,号召南方军民发扬决战决胜的精神,坚决消灭美军有生力量,争取民族解放的最后胜利。
  面对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形势,1965年3月底,美陆军在西贡成立作战指挥机构。4月8日,美国在西贡成立所谓国际军事援助局,参加的有南越集团、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菲律宾、南朝鲜和台湾当局。
  1965年4月,美举行第11次檀香山会议,决定在继续轰炸越南北方的同时,重点将放在对南越人民武装的军事进攻上,以保证美国能在南越站稳脚跟。会议还决定增加对南越政府的财政援助,把南越军队从55万人扩充到71万人。
  美军为下一步作战制定了一个“墨渍”战略。主要意图是以北纬17度线至西贡的岘港、朱莱、归仁、芽庄、金兰湾、欧嗄、西贡等7个沿海基地为据点,构成环形防御圈的战役布局,逐步向解放区“渗透”,诱导人民武装的主力进行决战。
  为实现这一战略,美军准备发动第一次“旱季攻势”,重点指向南部东区、中部平原和西原地区。另外,大量使用空中力量轰炸南越解放区,配合美军地面部队的“攻势”行动。
  为了挫败美军的“墨渍”战略,南越人民武装愈战愈重,愈战愈强,积极开展广泛的机动战,主要采取奇袭、伏击、攻点打援等灵活的战术。1965年5月底,南越人民武装在广义省巴嘉地区,3天时间内歼灭美军部队4个营3个连,共1700余人。8月,又在广义省北部的平山县文相地区,消灭美军919名,击落多架飞机。在文相大捷两个月后,人民武装又在嘉莱省波来梅地区打了胜仗,采取围点打援,消灭敌军2500名,其中美军第1骑兵师1000多名。10月,又给美军在越南中部的两个大型军事基地岘港和朱莱以沉重打击。南越军民一年来还捣毁了很多“战略村”,1965年上半年就捣毁了近2000
  个。解放区面积已占南越部队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人口达1000万,占南越总人数的四分之三。
  这时候,约翰逊惊呼:“越共在南方势力发展之快,真叫人难以置信,但已是事实。如果不迅速切断它的后援,西贡政权就危在旦夕,美国的长期军援就将毁于一旦。”总统的惊呼,也让麦克纳马拉大伤脑筋。空中轰炸只能减缓北越的支援,而不能切断这种支援。
  那到底怎么办呢?
  麦克纳马拉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当年在朝鲜战场的危急关头,麦克阿瑟将军大胆地派兵从仁川登陆,一举切断了北朝鲜部队的后勤补给,南北夹击,迅速扭转了朝鲜的局势。
  为什么这时候不来一个出兵在北越登陆,占领河内,彻底摧毁北越的基地,扭转目前不利局势的招术呢?
  正当美国五角大楼对此计划争论不休的时候,这项计划被伦敦《每日快报》给透露出来了,并说明该登陆计划已提交约翰逊总统。真是一条爆炸性新闻。这使麦克纳马拉十分恼火。
  同时,胡志明秘密访华,要求中国提供更好的援助。在这种情况下,麦克纳马拉只得放弃他那“异想天开”的计划。
  1965年6月9日,在中国西南边境凭祥市至友谊关的大道上,中国一支庞大的援越抗美的队伍正在向越南境内进发。
  当时中国为了统一组织支援越南和统一处理有关援越事宜,由外交部、铁道部、交通部、总政、总后、海军、空军、铁道兵、工程兵、总参作战部等21个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协调小组,由杨成武任组长,李天佑为副组长。以后,中国的援越部队分批开赴越南战场。
  越南战争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国工人、学生开始进行反越游行。特别是美国全国学生协调委员会带头抵制征兵,并在白宫前示威游行,高呼“我们决不到越南去作战”等口号,抗议约翰逊政府的战争升级决定。
  到1965年底,侵越美军总兵力已达18万人,其中地面部队3个师、3个旅、1个团。在第一个旱季攻势中,南越人民武装共歼敌军11万人,其中美军及联合部队4万多人。迫使美军的第一个旱季攻势彻底破产。
  第一个旱季攻势的失败,也意味着“墨渍”战略基本失去意义。美国人不甘心,1966年2月美军联合举行了3军13次檀香山会议。美国决心强化“南打”,加强“北炸”,再次准备从根本上扭转战局。
  这次会议后,美军再次向南越增兵。并将“墨渍”战略改变为“搜剿与摧毁”战略。也就是以南越军队和联合军守点保线,美军则集中主力部队和优势装备,深入越柬、越老边境,对南越人民武装力量的根据地进行长时间的反复“扫荡”。进而摧毁民族解放阵线的军队及其在西贡地区、南越中部和北部的根据地,前进到西贡西北和波莱古以西的越柬边境一行,并把南越人民武装力量分割成三个部分,切断越南北方通过老挝和柬埔寨向南越爱国力量输送物资的交通线。
  至1966年10月,在南越美军总兵力达32.8万人,其中地面部队6个师、3个旅、2个团。
  1966年,美军的作战活动主要在西贡和沿海的大型基地及大城市,以求在沿海一带建立统一的、连成一片的基地,将人民武装驱赶到山林和人烟稀少的地区去。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为对付美军的扫荡,北越也不断向南越增加兵力。1966年1月到3月,又增派了7个团。使在南越的北越人民军增至9.2万人。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大量兵员和物资进入南方,
  北越对胡志明小道实行严密的防卫,并加强抢修力量。到1966年,在老挝境内沿这条通道设置的防空系统已击落约25%前来袭击的美国武装直升机,迫使美军不得不停止使用直升机摧毁北越的运输卡车。
  在南越南方的解放区,每家每户都是一个战斗单位。屋内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藏粮洞和藏牛洞。每村每乡都是一个战斗堡垒,村有民兵,乡有游击队。
  村里处处都搞了防御工事,地道四通八达,大路口,小路边。草坪里,布设了各种各样的陷阱。
  解放区的游击队能主动把伏击、围歼、攻点等战术结合起来,使美军一进入解放区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欲战不得,欲逃不得。
  据不完全统计,1966年至1967年旱季的6个月中,美军进行旅(团)以上“扫荡”达105次,其中师以上规模13次。
  对南越解放区的破坏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南越军民开展人民战争,进行反扫荡作战,歼敌约16.7万人,其中美军5万余人。美军的第二个旱季攻势又以失败告终。
   
五、一手拿剑,一手拿橄榄枝

  由于为战争升级的前景深深烦忧,约翰逊色厉内荏,他不想成为战争总统。他急于要利用选举胜利、国会合作和良好的经济来建设“伟大的社会”和“对贫困宣战”,他不愿让这场战争来毁坏他的政治声誉。然而,他也不甘心输掉这场越南战争,因为他担心放弃这场战争将会使共和党东山再起。
  约翰逊不信任他的军事领导人以及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里的职业专家。用他的话说,将军们只知道两件事:“花钱和轰炸”。他倾向于听取他的文职顾问的意见,特别是麦克纳马拉和腊斯克的建议。麦克纳马拉告诉约翰逊,逐步施加压力的战略有可能把60万美国地面部队投入南越,并造成每月1000人的死亡,而且在1968年以前不会有真正的胜利。
  泰勒大使和威斯特莫兰从西贡向约翰逊报告说,总统已没有多少时间来调拨地面部队了,因为“越共”正规军和北越军队正在对南越军队造成重大损失。泰勒对于使用美国地面部队热情不高,但他还是同意威斯特莫兰的意见,要求使用最低数量的美军去保卫盟友的空军基地。另一方面,威斯特莫兰则要求美国部队对北越军队作战,这一建议也为参谋长联席会议所支持。在从10月到7月间所作的一系列决定中,约翰逊批准了威斯特莫兰把相当于5个美军师(44个作战营)的兵力投入战斗的建议,正式把美国的地面部队派到了南越战场。
  威斯特莫兰发现,随着战争步伐的加快,他对部队的需要也随之升级,因为北越有能力同他进行战斗营对战斗营的较量。1966年,美驻南越军援司令部要求到1967年把战斗部队从79个营增加到124个营。美国政府没有满足他的这些要求,而是批准了一个较为有限的增兵方案,将美国远征军增加到45万人。如同美军在其他战争中一样,美国地面部队在总体上的增长远比战场上的实力增加得快,因为军援司令部需要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空中和后勤基地系统,占用了成千上万的部队。西贡、新山一、金兰、归仁、岘港、隆平以及芽庄都变成了庞大的美军基地,并在美元和美国军人各种胃口的刺激下成为新兴的南越城镇。
  对于美国军人来说,由于参战时间、地点和任务不同,这场战争有可能大相径庭。对于一半的美国军人而言,越南并不比任何其他海外服役地区更加危险或令人害怕。这些人在管理和支援部队里服役,可以长时间地在相对安全的条件下工作。但对于作战部队尤其是步兵单位里的“猪仔”和直升飞机驾驶员来说,这场战争就是长时间的无聊和高度的身心紧张。对于步兵来讲,作战可分为两大类:在人烟稀少的山间丛林中作战或从湄公河三角洲和西贡直到边境地区的大片茂密的森林中行动,“猪仔们”要搜索共产党的正规军。力求发现、定位并使用空军、炮兵和步兵近战等方式加以歼灭。越共军队显然更喜欢后一种方式,他们通过伏击和从既设堡垒工事中同美军交战。这种捉迷藏式的冲突同其他战争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通过阻击、设伏、布设陷阱以及使用火箭和突击队进行夜袭的方式使美军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在1967年,每月的阵亡人数在800人。
  尽管美国在南越损失了8000多架直升飞机,但损失率仅为出动7000架次才损失一架。空中支援方面的王牌是“弧光行动”。即由B—52型轰炸机对人烟稀少地区的可疑“共军”
  阵地实施轰炸。这种行动通常由3架飞机编队进行,一次“弧光”轰炸可以把100吨高爆炸药投在一平方英里的地域内,因为轰炸机是从7英里的高空投弹,对方无法及时发出警报,因而“弧光”轰炸行动产生了可怕的效果。
  随着轰炸的升级,反战运动风起云涌。反战运动已从大学校园内的政治辩论会和抗议性摇滚音乐会走向街头。继1965年的和平进军之后,1967年10月又有万名群众包围了五角大楼反战积极分子袭击了征兵单位和募兵站,并为青年男子躲避兵役或逃往加拿大积极安排。美国各大电视网和报纸也以大量充满同情的新闻报道鼓励反战运动。
  约翰逊竭力寻求一种方案来平息对他的批评,他又玩出新把戏,一手拿剑,一手拿橄榄枝。准备边打边谈。
  1966年10月,约翰逊飞越太平洋同西贡领导人会谈,并视察了金兰湾的部队。
  1967年初,约翰逊认为“也许通向和平之路的唯一办法就是同胡志明接触”,他决定给胡志明写信,建议美越双方代表举行秘密会谈,以努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解决方案。
  约翰逊在信中对胡志明说,他对北越军队可能会利用暂停轰炸来加强它的军事地位表示关注。约翰逊说:“要是我得到保证——无论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北越停止派遣军队,停止向南方提供物资装备,那么我准备停止一切轰炸并采取进一步措施和把美国驻越武装力量冻结在现有水平上。”
  这是一种真正的军事讹诈!
  胡志明对美国的回答是:谴责美国对北方的轰炸是强盗行为,坚持越方的“四点计划”——包括撤出美国的一切武装力量——作为唯一的争取和平的基础;强调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必须是南越人民的唯一的真正代表。
  和谈不成,约翰逊又举起了利剑。
  1967年7月底以前,西贡头目阮高其称,南越的武装力量将增加6.5万人,总数将超过100多万,同时考虑把征兵年龄降低到18岁。在此期间,泰国的“志愿军团”开始抵达越南,并预定9月份进入阵地。在8月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约翰逊公开宣布,赞同把布防人数增加到4.5万到5万人,在下一年,1968年,各兵种新的最高限额将达到52.5万人。
  1967年至1968年旱季,美军为巩固已夺取的重要地区和继续扩大战果,采取了“固守与清剿”相结合的战略。企图通过这次攻势,集中更大的机动兵力“摧毁越共主力”,进而“基本解决”越南战争问题。其清剿行动基本采取搜索围剿的战术手段,以小股兵力在不远离阵地(主要是基地)或驻地的情况下,实施小规模的攻势作战,而在广大农村,美军则主要是以空军支援南越军队进行作战。
  南越人民武装斗争这时正式开始由农村向城市发展,实行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一旦时机成熟,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在1968年1月30日至2月7日,人民武装在南越全境发动了大规模的“新春攻势”,重点袭击了包括总统府和美国大使馆在内的美军、政府首脑机关、重要机场、电台、仓库等要害目标,给美军以空前沉重的打击,歼灭美军15万人。
  粉碎了美军组织的第三个旱季攻势。
  美军经过三年的地面作战,不仅没有消灭南越人民武装,反而被人民武装打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1968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宣布撤销侵越美军司令威斯特莫兰的职务,由副司令艾布拉姆斯上将接任。
  1968年2月底,美国从根本上紧急空运82空降师第3旅和陆5师第27团共1.05万人到南越,同年7月,又将第5机械化步兵师1旅调入南越。至此,侵越美军地面部队达到9个师、4个旅、2个团,总兵员达54.35万人。随后,美军主要采取将主力部队撤回内线,同时放弃一些边远难守的据点,缩短战线,集中力量守住17度线大门和西贡、岘港等大城市及其他战略要点,以80%的军队用于外线,加强“绥靖”活动。
  美国把南越战场上不能取胜的原因,主要归于没有切断越南北方对南方的支援以及中国对越南的大量援助。因此,美国决定除在地面、空中和海上对越南南北通道进行封锁外,还对北越实施不断的轰炸。从1965年8月5日对北越大规模空袭开始,至1968年10月31日,约翰逊宣布全面停止轰炸时止,历时3年零8个月。从1965年4月初开始,美军主要集中海空军的作战飞机,把对北越的轰炸范围由军事基地等目标扩大到桥梁、铁路和主要公路等通往南方的运输补给线。到1966年6月,美军突破20度线,将空袭扩大到河(内)——老(街)和河(内)——友(谊关)铁路线以及河内、海防周围地区,一直到中越边境地区。
  美军还于1966年12月14日和1967年5月19日,向中国驻河内大使馆发射空对地导弹,并于8月13日至14日,连续两天轰炸凉山、守化间铁路公路及其桥梁,突破了所谓中越边境25英里的轰炸“禁区”。
  在美国迫于内外压力的情况下,抛出“部分停炸”方案后,又集中兵力轰炸19度以南到非军事区的狭长地带,同时保持对整个北越的空中侦察。1968年4月以后,美军曾一度集中力量重点对“胡志明小道”实施遮断轰炸,时而对北越的纵深目标进行报复性轰炸。直到1968年10月31日,美国才宣布全面停止对北越的轰炸和炮击。
  自1965年2月到1968年11月,美军对北越的空袭共达10.77万架次(平均每天出动3至4架次),投掷弹药258万余吨。
  越南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使美国公众感到不安,反战情绪日盛,美国国家战争意志在衰退。1968年上半年,全美爆发了约200次学生反战示威,还导致示威学生与警察发生冲突。
  1968年5月,北越与美国进行秘密会谈,但事情很快就陷入僵局。
   
六、尼克松为战争划了一个沉重的句号

  就在越南战争处于关键时期的时候,美国大选来临了。人民的反战情绪逼得美国侵越战争的主要发动者约翰逊走向反面,用缩小战争规模的许诺来帮助自己的民主党拉选票,但这一切都没有显示出多大效果,不得不带着美国侵越战争的政治伤疤和大选中失败者的耻辱,退出美国的政治舞台。
  1969年1月20日,美国新当选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天气阴沉、寒风袭人的气氛下进入白宫。新任总统上台伊始,面临着许多难题;但是,最使他感到棘手的问题是如何从侵越战争的泥淖中拔出腿来。
  尼克松上台后,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陷入了战争,需要和平;我们陷入了分裂,需要团结。
  虽然尼克松为了争取人心,口口声声讲和平,但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
  就在尼克松口喊和平的时候,3月18日,他下达了第一道扩大战争的命令。美军开始出动B——52轰炸机轰炸柬浦寨。
  尼克松政府上任4个月后,来自侵越美军司令部的报告说,又有4000多人在南越丧命,平均每月大约被打死1000多人。
  不得已,尼克松在中途岛宣布:在当年8月底以前,从越南撤出美军2.5万人。这是尼克松政府第一次从越南撤军。
  尼克松为自己宣布撤军的依据是“战争的‘美国化’破坏了越南人的士气;战争的长期化又破坏了美国人的士气。”
  1969年7月以后,尼克松改变了侵越战争的方针,采取一面鼓吹和谈,一面增加军事压力,大力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改变约翰逊时期以美军为主体“替亚洲人打仗”的做法,加强南越集团的作战能力,以实现以“当地人打当地人”的企图。
  美越双方打了多年的仗,积怨很深。因此参加即将在巴黎举行的越美会谈并非是件轻松的差事。新任总统所以选中基辛格,与其说是出于对他的信任,勿宁说是出于对他的能力的了解。
  1967年8月至10月间,基辛格参加了旨在结束越南战争的秘密谈判。
  基辛格甚至进入政府的最初几个月里,他后来那种智囊人物、头面人物、秘密使者的形象便已露端倪了。在共和党的高层人物中,能同他竞争的人寥寥无几。唯一可以较量一下的要算是马撒·米切尔了。基辛格一跃则成为超级明星,米切尔公开地把他称为“自命不凡的狂人”。基辛格却满不在乎,他干脆把这个评语转而当作一种恭维话来看待。
  越南问题是外交难题的核心,基辛格和尼克松都决心让新政府免受造成林登·约翰逊1966以后日子难熬的那种地位衰落之苦。巴黎和谈必须取得明显进展,军队必须撤出,伤亡必须减少,盟国必须和好,国内“和平运动”必须平息,与此同时,必须让南越政府“确信华盛顿在战争中仍支持它。”
  被称为来无影去元踪、善于玩弄遁身术的的基辛格,在越美和谈中,充当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他的旋风式的穿
  梭往来,多方运筹,为解决越南问题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1969年3月底至4月初,南越人民武装趁美军将要撤离之机,在非军事区到湄公河三角洲一带发动了一次战略进攻,袭击了美军100多个基地和军事据点。
  1969年6月,越南南方共和国成立,并建立了临时革命政府。
  1970年3月18日,美国策动柬埔寨朗诺——施里玛达政变,并于4月30日悍然出兵侵略柬埔寨,妄图以“短期决战”一举摧毁柬越边境人民武装主力和补给基地,结果2个月后就不得不将美军撤出柬埔寨。
  1970年4月24日,印度支那人民高级会议在老挝、越南和中国边境地区某地举行。会议谴责美国侵略柬埔塞,最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印支三国要加强团结,共同反对美国的侵略,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粉碎美军的进攻,人民武装发动了著名的“九号公路战役”。1971年2月8日,美军采取坦克、装甲车突击与直升机机降相结合的战术,以九号公路为轴线,向南越人民武装发动进攻。越南人民武装集中5万余人的兵力,在老挝人民武装的配合下,歼灭了公路北侧的美军,粉碎了美军进攻孟农和占领本邦的企图。战役历时43天,歼灭美军2.1万余人,击落击伤美军飞机500余架。
  为了配合巴黎谈判,尼克松于1922年12月又下令对北越的军事目标进行狂轰滥炸。美军出动了100架B——52轰炸机和400余架其他战斗轰炸机,不分昼夜对北越的河内地区实施轰炸,企图迫使北越在谈判桌上作出让步。
  1972年春天,印支三国武装部队联合对美军发动了规模宏大的春季攻势。3月21日,北越人民军4个整师,在大批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突然冲过了非军事区。这一次进攻的规模令尼克松政府吃惊。这次战略反攻,粉碎了美国的战争讹诈政策。从而促使交战各方于1973年1月27日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上签字。
  “巴黎协定”生效后,美国被迫于1973年3月将美国地面部队撤离越南,但以“文职人员”的名义在南越留下2.5万余名军事人员,并在南越附近地区保持相当规模的海空军部队,继续推行其战争“越南化”政策。
  此时,南越西贡当局还拥有110万人的军队,又有美国海军的支援,仍不甘心失败,准备继续蚕食解放区。
  越南劳动党南方局、南方军委和地方各级组织,面对西贡当局的进攻,进行坚决还击,阻止并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经过一年多的“蚕食”和反“蚕食”斗争,南越军队从1974年旱季就开始衰败,不断遭到打击。
  1975年3月至4月,越南北方将主力部队大部分投入到南方战场,发动了著名的春季攻势,经过两原战役、顺化一岘战役、西贡战役军三大战役,解放了越南南方,完成了统一祖国的任务。
  在海军陆战队的掩护下,美国大使馆的人员在4月30日清晨撤出了西贡。海军陆战队的最后一次行动是运走两具美国人的尸体并降下国旗。当直升飞机向东飞向航空母舰时,北越的装甲部队开进了西贡商业区。到中午时分,曾废黜吴庭艳的杨文明代总统命令剩下的南越军队停止战斗。一位在河内执行外交任务的美军上校对他的北越谈判对手说:“你们都清楚,你们决不会在战场上打败我们。”对方稍停片刻,然后回答说:“也许如此,但这又何妙!”
  美国这场入侵印度支那的战争,由肯尼迪总统发动,约翰逊总统升级,尼克松总统了结,历时14年,花费1650亿美元,再加上死伤几十万人,真是得不偿失。美国人称之为“最肮脏的战争”。
   
七、走向衰落的美国军事力量

  在越南战争接近尾声之时,美国修订了它的国家安全政策。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前沿集体防御战略。自1950年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超越了美国军事能力的控制。尼克松政府为
  平息国内反战运动而设计的政治调停计划,在尼克松卷入“北方事件”并于1974年辞职之后,已酿成一次修改对外政策的大潮,留给尼克松的继任者杰拉尔德·福特的是一个削弱的总统职位和捉襟见肘的国防政策。
  美国军事力量的衰落反映出公众对战略威慑和前沿集体防御的失望情绪以及公众对总统处理外交事务权力的怀疑。
  尼克松和福特先后任命了四位国防部长,只有两位(梅尔文·莱尔德:1969—1973和詹姆斯·施莱辛格:1973—1975)任职时间较长,是可产生较大的影响。莱尔德根据自己在国会长期工作的经验,把自己的主要使命确定为恢复他领导下的国防部在政治上的合法地位。在内部,他革除了麦克纳马拉制定的许多采购政策,并限制了文职系统分析人员和外交政策专家们的作用,以此来取悦各军种。施莱辛格则深信“没有国防的缓和只是幻想”,因此,他努力扭转军事力量的颓势。
  国会利用公众对越南问题的幻灭情绪来维护自己对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它通过与白宫合作将国防开支控制在700亿美元的水平,从而使1968年——1974年这5年内的实际军费开支减少了37%。
  在一种动荡不定的政治环境中,尼克松政府特别重视通过部队现代化和军备控制谈判来维系同苏联的核战略稳定态势。苏联研制出了SS—9型和SS—11型两种新型导弹,表明它已具备了部署具有重型弹头载运能力的、精度更高的洲际导弹的新能力。专家们警告说,如果苏联研制出可打击不同目标的分导式多弹头导弹,这将使它们获得至少同美国均衡的地位。
  美国政府密切注视着苏联在反弹道导弹防御方面的进展。实际上,美国1967年加速进行的反导计划取得的进展更大,但苏联却已拥有由超高速导弹和相控阵雷达组成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尼克松政府对此作出反应,批准了已在执行中的下列计划:发展可重新瞄准目标的洲际弹道导弹,将分导式多弹头导弹装备到两种新型导弹(“民兵Ⅲ”式洲际弹道导弹和“海神”式潜射弹道导弹)上,以及为战略空军司令部的轰炸机部队研制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1971年,国防计划人员报告,分导式多弹头导弹计划将保证使美国在整个70年代都占有3∶1的弹头优势。
  尼克松政府努力通过1972年所签订的两项条约来限制同苏联的核军备竞赛,这两项条约是“反弹道导弹条约”和关于洲际运载工具的“临时协议书”。“反弹道导弹条约”没有时间限制,它限定美苏两国只能在两处部署不超过100枚导弹的反导系统。“临时协议书”有效期为5年,它对双方所
  能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规定了数量上的限制。
  美国将把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保持在1054枚,而苏联则有1618枚。美国接受了部署在44艘潜艇上的710枚潜射导弹的限额,苏联则可以有62艘潜艇和950枚导弹。由于美国的弹道导弹潜艇拥有技术优势和具备较高的战备水平,这种潜射导弹数量上的不均等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况且,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轰炸机部队避开了条约限制,而且分导式多弹头这一更为重要的问题也不在限制之列。
  这些条约的缩语称为“SALTI”(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一阶段条约),它们只不过是军备竞赛受到暂时的限制而已。由于坚信雷达和卫星监测将这些条约的执行提供适当的核查手段,因此双方都没有表现出信任对方的意向,两国都在条约限制之外的项目上下功夫。
  1974年,福特总统和勃列日涅夫达成了“海参威协定”,该协定将各种运载工具(包括轰炸机)的总数限定为2400件,其中1300件为分导式多弹头载运工具(包括装备巡航导弹的轰炸机)。
  在越南战争恶化的政治环境下,尼克松重新确定了国家防备的轻重缓急。在1969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致力于履行它对北约的义务并保持同日本和南朝鲜之间的军事联盟。
  其他所有的地区性冲突将主要由美国的盟国来对付,而美国将只限于提供空中支援、技术援助和武器。这一宣言掩饰了美国常规能力的下降。美国在越南撤出地面部队使美武装部队的规模从340万(1968年)减少到210万(1975年)。
  为平息国内的反战运动,美国废除了征兵制,而实行“全志愿兵”制,但结果并不理想,服役人员素质普遍下降,服役的黑人和女性人数的增加也造成了新的内部问题,并且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与吸毒和种族问题相关的暴力行为,使军营生活成了青少年文化中最坏的同义语,军队的士气低落。
  在兵员费用和采购效益的双重夹击之下,军界除削减其作战和保养开支外,别无他法。
  尼克松和福特政府在美国军事力量显露出力不从心的迹象时,就试图将集体防御的负担推卸到其盟国身上,但结果同样令人失望,因为绝大多数盟国都同样混乱不堪。
  国会还使政府在对共产党支持的起义者进行作战的问题上遇到了障碍。政府这类行动中的最后一次成果是在1967年,当时美国训练的玻利维亚别动队杀死了切·格瓦拉并消灭了他的游击队。但它在智利的另一次行动(1970年发动一场军事政变把阿连德政府赶下了台)却遭到非议,因为智利军方杀害了阿连德,并宣称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中央情报局内部的秘密行动组织在减少了它在东南亚的活动之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清理。1974年1月,国会对秘密行动进行了立法限制。总之,对越战的政治反响已遍及全球。美国不仅没能在越南实现其政治目标,反而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以致于将其在世界其他地方使用军事力量的意志和能力也一同抵押进去了。
  这场战争没有结束冷战,却使美国保持了25年之久的军事优势荡然无存。正如一位老兵所言:“我们自己打败了自己。”

  ------------------
  allan9扫描校对 || //www.qiuzao.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