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英军主帅威廉。豪将军率领三路大军,按照英王既定的作战计划,浩浩荡荡直奔北美而来。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则是攻下纽约城。 1776年6月下旬,威廉。豪首先将他的部队带至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在那里进行了补充和修整。7月2日,重新在斯坦顿岛登陆,做好了攻打纽约城的一切准备。第二天,他的弟弟理查德。豪也率领一支英国舰队抵达距纽约仅几海里的海域,在那里抛锚待命。盖伊味尔顿率领的部队已进入北美哈得孙河下游地域,在那里准备紧急支援。形势是千钧一发,只要一声令下,攻打纽约城的战火即刻便会燃烧起来。 英军之所以把这次行动的目标首先走在夺取纽约城上,显然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因为,纽约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称得上是美国的中心城市,政治影响、经济地位都很重要。它三面环海、一面是陆路,拥有天然良港,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易攻难守。 英军若能攻下并占领纽约城,不仅对北美人的政治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可以控制哈得孙河。一旦控制了哈得孙河,就可以使加拿大和殖民地的英军互相联系,孤立新英格兰,并能切断美军的物资和人力供应。 华盛顿对英军的行动早有预见。波士顿战役刚刚结束,他便率军前去保卫纽约。动身前他对全军将士说道:“美利坚人是做自由人还是做奴隶,决断的时刻已近在眼前。上帝保佑,千百万人的命运眼下便全靠我们的行动了。暴虐残恶之敌,已逼得我等除却拼死交战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若非如此,那便是卑躬屈膝。”言罢,便传令拔管启程。一路上烧行夜宿,很快到达纽约。 但是,华盛顿深知,就敌对双方的实力而言,要守住纽约是极为困难的。因为英国海军在海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美方只有几艘可怜的武装民船,根本不是英国舰队的对手,要阻止英军的海上登陆是不可能的。陆上的对比美军也处在不利地位。英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还带来了数百辆运输车辆,并能得到海上支援。 英军将领有丰富的阵地战经验,而美军官兵的相当一部分人则是短期服役的民兵。就华盛顿本人来说也缺乏阵地战经验。 所以,有人向大陆会议建议,美军应避免作战,退出纽约;更有人建议美方应实行焦土策略,把纽约的市区和仓库全部烧毁,使英军没法长期生存。大陆会议经过若干次商讨之后,既不赞成退却,也不想实行焦土政策。最后训令华盛顿设法坚守纽约。 华盛顿认为,要同这支南北夹击的可怕力量对阵,必须在数量上拥有2:1的优势。但是,在保卫纽约的战斗中,他仅仅拥有9000名大陆军。因此,他再次求助于大陆会议,在增加大陆军员额的同时,多增加一些民兵作为预备队。 其实,早在1776年7月3日,大陆会议即发出指令,要求宾夕法尼亚、马里兰、特拉华三地组织1000名民兵在新泽西地区集结,作为华盛顿的后备力量,并命名为“飞行营”。这个“飞行营”就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意思。大陆会议又令马萨诸塞、纽约、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再征集民兵1.5万人,并要求所有这些部队都必须服役到1776年12月1日之后。这样,华盛顿也就有了3万多人的部队了。 为了增加纽约城防御的弹性,华盛顿首先派重兵据守纽约城郊的布鲁克林高地。 8月初,威廉。豪开始了对纽约城的进攻。他以最精锐的2万人在长岛尖端登陆,目的显然是企图向北横渡曼哈顿河。当时,长岛上由普特南将军所指挥的美军防守,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防御工事外面的高地上。由于严重的疏忽,普特南的阵地左翼没有掩护。这一点早被英将豪看破了。他派了两个纵队向右翼和中央样攻,自己则率领主力向左翼进攻。英军向纽约城的进攻战仅进行了两个小时,便大获全胜,美军死伤2000余人,还活捉了美方的苏利文少将。 华盛顿得知美军失利的消息后,立即派兵增援布鲁克林防线。 其实这也是一个战略错误。因为布鲁克林防线并不能阻挡英军的进攻,美军对此增兵越多,就意味着被歼灭的可能性越大,甚至美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不知什么原因,豪却暂停了对布鲁克林防线的进攻。华盛顿也迅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马上在黑夜和暴风雨的掩护下,迅速撤出了布鲁克林防线,退到了曼哈顿。 尽管如此,美军的威胁并未解除。只要英军从曼哈顿北部的任何一个地方进行两栖登陆,都会造成对纽约城美军阵地的重击。 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经再三考虑,决定退出纽约。这样,英军没费很大力气就占领了全纽约。 纽约城陷落了,美军伤亡极其惨重。仅华盛顿和查尔斯。李将军所守要塞的失陷,就使美军官兵伤亡2837人,损失火炮146门,炮弹l.2万发,滑膛枪2800支,子弹40万发。实际上,美国人还没有多少军事胜利的历史传统,可以使他们在如此重大损失面前仍能维系自信心。因此,毫不奇怪,这次失败之后,“怨声载道的情绪、开小差的现象等等像瘟疫一样在部队里流行起来”。 就在英军准备攻打纽约城、华盛顿组织坚守这座城市的时候,第二届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 《宣言》郑重宣布: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 这是一件惊天动地、震古烁今的大事。自此以后,7月4日这一天便成为美国的独立日。 这个名垂青史的《独立宣言》,是一个5人组成的文件起草委员会组织起草的。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是:杰斐逊、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罗杰。谢尔曼和罗伯特。利文斯顿。 当时,富兰克林已老态龙钟,自然不能让他主笔。谢尔曼和利文斯顿辩才尚佳,但笔杆子不硬,显然轮不上他俩。因此,主笔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杰斐逊和亚当斯两个人身上。 那么,两人由谁执笔呢?杰斐逊和亚当斯也都推辞起来、谦虚起来了。最后亚当斯说服了杰斐逊。亚当斯说,这个文件应由你起草,理由有三:“第一,你是弗吉尼亚人,在这件事情上,该由弗吉尼亚人带头;第二,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被人怀疑,不受人欢迎,而你却恰恰相反;第三,你的笔杆子要胜我十倍。” 杰斐逊感到实在没法儿推辞,便勉强表示:“如果你已下定决心,那我尊敬不如从命,我会尽力而为的。” 杰斐逊是出生在弗吉尼亚种植园主家庭的才子,性格温和。 宽容、乐于助人。他5岁入小学,9岁便进人中学。因父亲早逝,杰斐逊14岁便成为一家之主。他17岁入大学,20多岁便成了哲学博士。后来又研读法律,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他最大的乐趣是读书,爱书如命,手不释卷。他不属于任何教派,因此总是提倡人们用批判的目光阅读《圣经》。 早熟的杰斐逊年轻时代便热衷于政治活动,26岁时便成为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独立战争爆发后,他代表弗吉尼亚参加了在费城举行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并受大陆会议指定为大会文件的起草人之一。 当时年仅对岁的杰斐逊,以气势磅礴的笔调,不借助任何文献,撰写了这个美国历史上不朽的文献——《独立宣言》。 《宣言》从理论上阐明了北美革命及宣布独立的意义:“人人生而平等,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了这种目的,人民就有权去废除它。”《宣言》接着历数了英王政府在北美的种种罪行,说明它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已成为压迫人民的政府。 《宣言》最后向全世界宣告:“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宣言》以高度概括的文字技巧和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了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愿望,也体现了杰斐逊个人的思想特点。它对于号召和动员北美人民向英殖民主义者进行斗争起到了巨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独立宣言》一经发表,北美人民莫不为之震动,人人奔走相告,抗敌之心益发炽盛。 华盛顿收到《宣言》后,立即命令部队排队集合,聆听他对《宣言》的解释讲演。他在讲演中说:“将军希望,这一重大事件能够更加激励每一个官兵忠诚英勇地战斗,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有赖于我们作战的胜利,而且,他们为之效劳的国家现在完全有力量论功行赏,把一个自由国家最高的荣誉授予他们了。” 《宣言》虽然给大陆军带来了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但毕竟没能立即壮大作战的实力。因此,当英军三路进攻纽约时,华盛顿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守,遂率余部退居第二道防线——华盛顿堡。 在华盛顿堡,华盛顿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稳定军心。他再次组织官兵学习《独立宣言》,让大家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着独立之使命。同时,华盛顿同官兵们一起总结纽约失守的教训,一致认为必须增加实力,方能战胜强敌;并且,采取措施抓紧战术、技术训练。 当时的华盛顿堡,并不是以华盛顿的名字命名的地名,而是一个堡垒的名称。周围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李登堡、北堡、莫斯里敦堡等,均在纽约和新泽西边界上。美军该不该守、能不能守住华盛顿堡呢?这在当时美军指挥层中,是一个很大的战略问号。 为了定下正确的决心,华盛顿派兵对英军攻下纽约后的兵力部署和行动趋向进行了侦察,并召开军事会议对作战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如果无法阻止敌军舰船逆流而上占领纽约周围所有地方,那么要塞不仅守不住,即使守住了也没有价值,因此应当赶快撤走,保全实力。副总司令查尔斯。李以及其他不少将领都同意华盛顿的看法。但是,华盛顿堡守将格林和马戈上校却坚决反对。格林说:“敌人要包围它,就必须投入两倍于防守部队的兵力。”因此固守华盛顿堡对敌军主力是一个很大的牵制。他认为这个堡垒不会马上陷入危险。马戈认为,敌人要攻下它,得一直打到12月底,因此无须在敌人进攻之前就撤退。 指挥员在指挥作战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在作战双方态势不十分明朗的时候,要使自己的指挥意图全部为部下所理解是很困难的。此时,华盛顿处在矛盾之中:强令格林、马戈撤出华盛顿堡似乎过于武断,同意他们的意见却又十分危险。因此,华盛顿只能根据作战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因势利导。 就在格林和马戈部署加强华盛顿堡防御的时候,英军的进攻开始了。英方的进攻方式出乎格林和马戈之意料。11月14日夜,英军分乘30艘平底部,悄悄地沿着哈得孙河逆流而上,从美国人的各个碉堡旁边经过而未被发现,接着又通过一条小河进入哈莱姆河,这样,敌人就在无人守卫的美军工事后面登陆了。 11月15日,英方司令豪将军对马戈上校下了劝降书,马戈予以拒绝,双方即展开了战斗。在众寡悬殊之下,美军惨败,人马及物资损失严重。更不幸的是,这次失败带来了对华盛顿的信任危机,迫使华盛顿不得不迅速全部撤退。 华盛顿堡防御战失败之后,华盛顿的兵力已大为减少,而敌军除了兵力上占优势外,还占有地利的优势。华盛顿希望李将军派兵来救援。于是,华盛顿向他的副司令发出求援信。当时李将军也正需要人,所以他没有听从华盛顿的请求,自己原地不动,只是通知非他所属的希思将军派2000人去支援。 11月22日,华盛顿再次写信要求李将军支援,命令希思的部队必须留在原地,因为他所据守之地极其重要,万万不能丢失。 但李将军仍然寻找借口,拒绝前来支援。 11月29日,李将军从北堡驻地送来了一封给里德上校的信,里德当时不在场,华盛顿误以为这是一封公务信,就拆开看了。 信中说:“在战争时期,优柔寡断极其有害,这种缺陷比愚蠢、甚至比缺乏个人勇气都要严重得多。一个果断的人,即令犯了错误,还可能由于偶然的原因而成功,可是如果生性优柔寡断,哪怕是最有才干的人也会失败和失误。华盛顿将军一催再催地建议我把我手下的大陆军带过河,几乎是命令我这样做。这个建议,或者说命令,使我进退维谷,非常为难。” 看过此信的华盛顿,心里难过极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一向引为知己的朋友,却在怀疑他的指挥,怀疑他的军事措施,私下议论他的品格。他深感自尊心受到了损害,友谊受到了哈污。 他意识到他拆了一封他不该拆看的信。 但他觉得,既然如此,还是把事情挑明为好。于是,他留了一个条子在信内给里德上校。条子说:“亲爱的先生,这封信是一名从怀特普莱恩斯来的信使送到我手中的。过去凡是从同一地点给你送来的信我都拆阅了。因为我认为信总是同你的公务有关,而当时情况也的确如此。这一次我不知道竟是一封私人信件,更没有想到信件所及的内容,所以又拆阅了。我这次拆看私人信件既不是出于解好,也不是有意的。“里德上校看过信和华盛顿的批条,深感问题的严重。别无它法,只能对华盛顿加以劝解。 华盛顿看到援军无望,便迅速作全部撤退准备。12月2日,他率大陆军抵达特伦顿。在撤退时,他调动沿岸船只,把全部人马和军需运到特拉华河对岸。英国豪将军追抵时,找不到渡河可用之船只,因为所有船只早已被华盛顿调至对岸了。这样,华盛顿总算完成了十八世纪的美国“敦刻尔克”。 华盛顿撤过特拉华河时,他的部队不足3000人,情况十分危急。但就在这时,一次胜仗给他带来了转机:从诺思进攻美军的英军在瓦尔科尔海战中失利了。 这次收获不大的战斗,是伤愈归队的阿诺德组织的。他在高普兰湖上用小船组建了一支小舰队。这时,卡尔顿率领的英军也停下来组建自己的舰队。12月中旬,双方的两支小舰队在瓦尔科尔岛展开了一场战斗。战斗开始,阿诺德在火力上处于优势。他命令舰队向敌舰进行了猛烈的牵制性攻击,打得卡尔顿惊慌失措,迅速向北方撤退。 瓦尔科尔海战的胜利,使华盛顿敏锐地觉察到,只要战术得当,大陆军取胜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他还看到,英国豪将军的部队现在已分散在整个新泽西的越冬营房中,或许可以对其中一两个据点采取突然袭击。这种行动虽属冒险,但值得一试。正如华盛顿所言:“否则,我们的事业就将付诸东流。” 华盛顿从上述分析中得出结论:在敌人对他展开攻击之前,他必须再次回到河东岸去,对敌人进行有力的打击。他想,只有采取这最后一着,才能恢复美军土气,完成新军招募工作,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说干就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那是1776年的圣诞之夜,寒风料峭,素月分辉。华盛顿带领残部3000人马,悄无声息地偷渡过了特拉华河,迅速杀向英军大营。美军来得突然,仿佛神兵天降,英军只顾欢度圣诞,哪有防备之意?见美军掩杀而至,顿时大乱,1000多人殒命或被俘。此战虽是小胜,却也甚是鼓舞了士气。 这一突袭,带来了令人愉快的、或者说超出预想的结果:被英军雇佣的德国人撤出了特拉华所有的前哨阵地;康汰利斯不得不放弃在英国的休假,急忙返回新泽西,企图回敬华盛顿。 由此,美国的革命事业又一次转危为安。在新军组织起来之前,服役期为两个月的民兵急忙来到华盛顿跟前听命。除了先前通过的募兵数字以外,大陆会议又授予总司令权力,再招募16个营的步兵,3000名轻骑兵,3个团的炮兵和一支工兵队。在这些部队中,华盛顿自己可以任命或罢免准将以下军官。在整个陆军,他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可以建立必须的晋升制度。 夜袭成功的美军撤回特拉华河对岸之后,召集民兵对部队进行了补充,准备再次渡河攻占特伦顿。这次袭击,英军已有准备,并增加援军6000余人。华盛顿感到,直接与几倍于己的敌军硬碰,肯定要吃大亏,于是他率队转而攻打普林斯顿。此次行动毙伤了400名敌军。得胜而归的美军随即躲进了莫里斯城。 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之战,使美军起死回生,费城也不再受到威胁。威廉。豪将军率领的英军遭受了这两次重创之后,元气大伤,不得不全部撤出新泽西。 真是不打不相识。豪将军这时才清醒地认识到,华盛顿是一位机智的指挥官,大陆军是勇猛善战的部队,尽管他们穿着破烂的靴子,在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但他们的战斗力是不可低估的。 由于自己的军队明显弱于敌军,所以除非万不得已,华盛顿是决不会轻易冒险的。因此,从1777年1月起,华盛顿完全采取了防御战略,尽可能不使大陆军受到大的损失。只有在条件极为有利的情况下才出城,采取突然袭击、不断骚扰、坚壁清野等手段,有效地打击敌军。 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之战的胜利,虽然使美军兵源大为增加,但华盛顿为组建和维持大陆军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因取得了一些胜利而告结束,而且组建大陆军的工作依然非常缓慢。直到1777年3月,除了从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来的数百人之外,其他各州都没有向华盛顿输送新的大陆军士兵。 有鉴于此,华盛顿向各州呼吁,按照大陆会议的决定征集新的大陆军士兵。大陆会议还决定:对于那些愿意在整个战争期间服役的人,奖给20美元,100英亩土地;对于服役满3年的人,奖给10美元。结果,多数人宁愿要10美元而不愿意长期服役。此外,多数人喜欢领取州里的奖金,到州志愿兵连服役,充当地方警卫部队。结果,华盛顿不得不接连不断地征募民兵短期服役。 民兵们来来往往,甚至连华盛顿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人马。 就十八世纪的作战方式而言,北美东北部的严冬绝不是打仗的日子。因为,那里不仅气候寒冷,而且大雪封山,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从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之役之后,到1777年2月底之前,英军就在纽约市的营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大陆军也就在莫里斯慢慢地重新集结和召集新兵。 双方都准备在春暖花开时节再作行动。 1777年3月,华盛顿的大陆军已集合了8000多人。但是,这位有远见的将军一心想在招募更多的兵力之后,再对付不肯善罢甘休的英军。威廉。豪将军也想等到准备好了再恢复攻势,但他是个急性子的人,冰雪一化,他便开始行动了。 鉴于以往作战的经验教训,这次英军拟定了一个新的摧毁大陆军的作战计划:先由约翰。柏戈因将军率领8000人的军队从蒙特利尔出发南下,直接插入哈得孙河河谷;另一支较小的军队从安大略湖向东南方向进军,这支军队绝大部分是由亲英的美洲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第三支部队由威廉。豪将军亲自率领,由纽约市出发向北进军。这三支军队形成联合攻势,在摧毁沿途的抵抗并把纽约和新英格兰同中部和南部各州隔离开以后,将在阿尔巴尼会师。 这个攻势的第一阶段进行得比较顺利。柏戈因率领的8000人之中,有4000名英国士兵,3000名雇佣军和1000名杂牌军,一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他们7月1日即逼近塞提康德罗加,5日重新夺得了塞提康德罗加堡,进攻势头不可阻挡。 第二支军队的攻势却碰到了强硬的对手。因为这支由美洲人组成的保皇派——印第安军,从安大略湖出发以后,就在斯坦维克斯堡附近遇到了尼古拉斯。赫基默将军所率领的爱国民兵。赫基默的民兵把亲英的印第安人打得落花流水,以致后来他们一听到有一支巨大的爱国军将要前来攻打就十分惊恐。战斗一打响,亲英的印第安军即迅速西逃,使英方的作战计划再也起不了作用。 但是,由于主力军仍在沿哈得孙河谷南进,所以英方的总战略仍然有胜利的希望。特别是如果威廉。豪将军予以配合,从纽约市北进与柏戈因会合的话,胜利的把握可能会更大些。 但是,威廉。豪这支主力部队却没有按原计划行事,而是有自己的主张。他的主张与拍戈因的计划并无关系。豪将军没有率队北进,而决定去夺取爱国军的首府费城。他要进攻费城,首先要分兵三路攻打新英格兰。这两项计划都是伦敦的殖民大臣乔治。杰曼勋爵已经点了头的。杰曼或许是这样估计的:豪将军会行动迅速,在拿下费城之后仍然有时间驰兵北上支援柏戈因。但是,豪将军没有从特拉华河向费城发动正面进攻,而决定从南面进攻费城。他把他的1500名官兵分乘260艘船只,于1777年8月25日在离费城50英里处的切萨皮克湾北岸登陆。 华盛顿和他的大陆军开始认为,这位英军司令的真正意图可能是北进会合柏戈因,迟迟没有觉察费城的危险处境。应该说,他们的这种判断也并没有错,只是没有想到豪将军的行动那么快。 当他们一旦醒悟费城有危险之后,美军便立即把绝大部分部队移往费城南部,固守布兰迪魏恩溪的阵地。 当时,华盛顿手下共有11000人,其中包括3000民兵。他决心以此来抵挡英军的进攻。 战斗发生于9月10日至11日。英军先由一支黑森部队佯攻美军中部,而威廉。豪的主力军却绕道进攻爱国军的右翼。这本是军事教科书上的老战术,但尽管格林少将率领的军队顽强地抵抗,这一战术还是取得了成功。回回日夜幕来临之前,通往费城之路打开了,得势的英军长驱直入,他们紧跟在逃离的大陆军后面进入了费城。 费城战役的布兰迪魏恩溪阵地战,使华盛顿的军队伤亡达1000余人。但是,他的部队没有被打垮,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设法把军队维持下来,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 10月4日,华盛顿率军分两路纵队夹攻费城外围杰曼敦的主要英军阵地。但不幸的是,这一行动牵涉的问题很多,加上弹药供应不足,战场上大雾弥漫,更进一步增加了指挥的难度。他们对一个本来可以绕过不予理睬的英军据点发动了进攻,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弹药。 更不幸的是,两支分头前进的美军纵队,在能见度很差的道路上前进,没能辨认出对方是自己人,竞相互撞起车来,在混乱中又自相误杀,增加了不该有的损失。天亮之后,当战火停下来,美军不得不再一次撤退,英军在费城的地位仍屹然不动。不过,这次作战行动,对英军来说也是一次代价高昂的胜利。他们的失策在于夺取了美方的首府,而没有驰兵北上到纽约同柏戈因会师。 这样一来,威廉。豪就造成了英军最终将在美洲的失败。 1777年春季,大陆军和英军在北方的战斗虽各自有胜负,但总体上大陆军处于守势。华盛顿深知,英军势大,作战经验丰富,大陆军虽取得一些小胜,但切不可粗心大意和鲁莽行事。 事实正是如此。当时的英国正开始进行产业革命,无论国势还是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他们派到北美来作战的战舰就有300艘之多,其中70艘艨艟巨船竟可安装火炮近百门。英军的训练有素,武器精良,非大陆军可比。何况,英国还从德国招募来数支雇佣军哩! 费城失守,逼迫华盛顿率军退到了费城西北的山中盆地福吉谷。这对华盛顿来说是最低落的时期,但无疑为他进行反思、整训部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就在这时,一个叫斯图本的普鲁士军人,拿着富兰克林写的信来到福吉谷找华盛顿。 原来,1776年9月,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欧洲,为美利坚交结盟友、孤立英国。他在巴黎与斯图本相遇,知道此人熟诸用兵之道,身手不凡,便以重金相聘,让他到北美来帮助操练大陆军。 斯图本来到福吉谷后,华盛顿任命他为总监察官,负责训练部队。斯图本技艺超群,他见美国土兵虽然不懂兵法,但却矫健快捷,枪法如神。便根据这些长处,教他们排兵布阵之法,很快把大陆军调教成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 大陆军经过斯日本的训练和调教,军事素质的确大有长进。 对此,华盛顿喜在心头,于是决定在冬季到来之前与英军展开一次大的较量。 ------------------ 书 路 扫描校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