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四章 狼奔豕突南方军连连得手,屡败屡战北方军频频换将


  罗伯特。李将军击溃了麦克莱伦大军之后,赢得了“里士满和南部同盟拯救者”的称号。但是,55岁的李将军并不因此而满足,马上调兵遣将,挥戈北上,进逼华盛顿。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这一次,林肯把自诩为“美国拿破仑”的麦克莱伦“晾”在一边,将麦克道尔、班克斯、弗里芒特率领的3支部队编成一支新的联军,命名为弗吉尼亚军团,任命约翰。波普将军担任这支联军的司令。
  波普,身材高大,目光炯炯,满脸长着大胡子,加上一手高超出众的骑术,使他看起来分外威武雄壮。早年在西点军校时,他以口才敏捷而著称。1860年他参加了共和党,林肯前往华盛顿就职途中,他是护卫队的一员。战争爆发后,他先是任志愿军准将,不到一年便升任正规军少将、密西西比军团司令。他在密苏里州的布莱克沃特打过胜仗,俘虏敌军1300人,在密西西比河的第十号岛上也大获全胜,俘虏敌军约6000人。这一切为他赢得了声誉,也为总统所赏识。因此,当南方军北犯、华盛顿告急的危难之际,他便成了总统心目中唯一合适的指挥官人选。
  波普外表上像个斗士,说起话来也像。上任伊始,他对部队发布了一连串声势夺人的文告,他说,“我是从西线来到你们这里的,在西线我们总是把敌人打得望风而逃“,”在西部,我们信奉的是进攻而不是防御“。
  波普的用心虽好,但这种过分的自夸和炫耀,却令久无建树的东线将领们如坐针毡。弗里芒特首先要起了老资格,说他宁可辞职也不愿意在波普手下效劳。麦克莱伦写信给他妻子说:“假如把我置于波普手下,很难设想我怎么能继续干下去,这简直是奇耻大辱。”麦克莱伦还经常向总统和总司令哈勒克发电报,询问他真正的地位和指挥权是什么,以示不满。
  北方将领的相互拆台和不睦,对于罗伯特。李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本来,他的军队人数有限,如果过于北上,就会把里士满置于退守在哈里森码头的麦克莱伦部队的攻击之下。那么,麦克莱伦会抓住这一机会吗?这是李最为担心的。
  经过三个星期的侦察和观望,李断定麦克莱伦肯定不会全力支持被他瞧不起的波普。如果少了这个威胁,单单一个波普,那就好对付多了。
  于是,李将军作出了一个极其大胆、冒险的作战计划,暂时不顾防御薄弱的里士满,兵分两路,聚歼波普。
  8月初,罗伯特。李命令主力部队进攻波普。其先头部队由他的得力副手、麦克莱伦的西点同班同学杰克逊率领,向西迂回故后。
  杰克逊,人送绰号“飞毛腿”、“石壁将军”,由此可见他的用兵神速和坚韧顽强,长途奔袭正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率领部下,快马加鞭,昼夜兼程地绕到波普背后,一把火烧掉了设在马纳萨斯枢纽部的联邦军队补给站。
  尽管遭此意外打击,眼看大军给养无继,波普还是咬紧牙关,准备拼此一击。
  8月29日,两军相会在布尔伦河,这正是一年前进行内战时打第一场大仗的旧战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波普恨不得一口吞掉南方军,连连下达攻击命令,双方杀得难分难解。但他根本没想到,罗伯特。李率领的一支精兵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潜伏在他的左翼。
  第二天下午,正当波普发动的进攻快要占领杰克逊的阵地时,李将军的伏兵猛然间杀出,如同猎豹捕食,势不可挡,很快就摧毁了联邦军队的侧翼。波普眼见大势已去,只好下令退往华盛顿。
  兵败如山倒。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逃回来,整个华盛顿顿时处于风声鹤唤、草木皆兵之中。成千上万的人挤上火车准备逃离首都。联邦财政部大厦周围用成百桶的水泥构筑了防御工事,总统紧急下令,政府各部门的公职人员都登记入伍并开始进行军事训练。陆军部长斯坦顿则将重要文件捆打成包,以便一旦有必要时用马匹驭走。其惊慌狼狈之状,由此可见一斑。
  此役,史称“第二次马纳萨斯战役”。波普的8万人损失了1.4万,罗伯特。李的5.4万人损失了9千人。
  这次惨败固然是由于联邦将领们忌妒、怨恨、争吵、官僚作风、玩弄权术、骄傲怠情和愚昧无知等等因素所造成的,但作为主将,波普显然难辞其咎。他被解除了弗吉尼亚军团司令的职务,被派往西北边疆去防范印第安人。
  那么,由谁来接替波普的位置呢?林肯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启用麦克莱伦。当内阁成员们异口同声地反对这样作时,林肯用息事宁人的口气说:“毫无疑问,麦克莱伦对波普很坏,他指望波普失败,那是不可原谅的。但麦克莱伦现在还大有用处,不能抛弃他。”接着,他又补充道:“即使麦克莱伦自己不能打仗,但他擅长使别人作好打仗准备。”
  这下麦克莱伦又高兴了,因为林肯又一次任命他为战场上一支大军的统帅。南方军主帅李将军也很高兴,因为他知道麦克莱伦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9月初,罗伯特。李统率南方军渡过波托马克河,9月15日夺取了哈泼斯渡口。接着,他企图攻打马里兰,侵入宾夕法尼亚,占领哈利斯堡,以便在这里切断联邦方面东部与西部之间的铁路联系。如果此举成功,那将是对北方军的一次致命打击。
  林肯深知其中的利害,急命麦克莱伦率军应战。麦克莱伦这次重掌兵权,也正想好好表现表现,因此,他一改往日旧习,一路快速行军,总算抢占了有利地形。
  9月17日,两军遭遇于安提塔姆附近。在一片金黄色玉米地和一座白色小教堂的周围,沿着一座石桥和一条牛群踩出的草原小道,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天昏地暗,尸横遍野。北方军的兵力是南方军的两倍,在大炮、枪支和供给方面都占绝对优势,但李将军还是设法守住了阵地。此外,麦克莱伦始终不肯把波特将军的3万人预备队投入战斗,从而失去了全歼敌人的宝贵良机。
  战斗结束时,双方各伤亡五。2万人。南方军被迫重渡波托马克河,又一次撤回南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麦克莱论没有跟踪追击,眼睁睁地看着不满4万人的李军从容离去,而这时,他手中还拥有9.3万人的兵力。
  安提塔姆战役雷声大、雨点小,本来是一盘占尽优势的赢棋却下成了和局。麦克莱伦为击退敌军而感到十分自豪,大肆吹嘘自己,但总统却为没有取得彻底胜利而生气。他说:“如果说我当初用波普替换麦克莱伦是错误的,那么你们已看到我敢于以重新起用麦克莱伦来纠正错误。你们看清了在安提塔姆战役中,无论是我还是斯坦顿对麦克莱伦都竭尽全力给予支持;你们还看清了,不是政府,而是你们自己先前崇拜的偶像丢失了你们付出惨重牺牲而理应获得的战果,仅以平局结束了这次重大的战役。如果麦克莱伦把波特的生力军和其他可利用的军队都投入对李军的战斗,必然会把李军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到河边,并在日落以前俘获大部敌军。“相反,南方军上下却是一片窃窃自喜之声,朗斯特里特将军战后评论说:“我们被打得一败涂地。只要对方在天黑之前再投入回万生力军就能俘获我军和全部物资。但麦克莱伦不懂得这点。“一晃几个星期又过去了。这期间,麦克莱伦和他的10万大军一直在波托马克河北岸原地休息,而罗伯特。李就驻在近在咫尺的弗吉尼亚,并正在用里士满政府源源不断征募来的新兵扩充其部队。
  林肯越来越不耐烦了。一天,一位来访者要总统推测一下叛军在战场上究竟有多少兵力,林肯故作一本正经状,一字一顿地回答说:“根据最权威的说法,叛军有120万人。”来访者吓得脸色发白,失声叫道:“我的天哪片林肯继续说:“是的,先生,120万——一点也不错。你想,当我们所有的将领吃了败仗后,都说敌军兵力三至五倍于我军。我不得不相信他们。我们在战场上总计有40万人,4的3信是12,难道你还不明白吗?“在其他的几个场合,林肯谈到麦克莱伦时不是指责说:“他行动太迟缓了“,就是挖苦道:“麦克莱伦是个大工程师,他有创造不动的机器的专长。“在林肯的再三催促下,麦克莱伦终于率军缓慢地渡过波托马克河,但仍不发动进攻。面对国内各界日甚一日的口诛笔伐声浪,林肯终于下了决心:“我说过,如果麦克莱伦让罗伯特。李从他身边溜掉的话,我一定要撤他的职。现在我必须这样做了。”
  1862年11月7日午夜,一纸解职令送到麦克莱伦的司令部。正在灯下给妻子写信的麦克莱伦被通知:解除他的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职务,立即将指挥权交给安布罗斯。伯恩赛德将军。
  伯恩赛德,也是一位西点军校毕业生。他的主要功勋是在1862年初率领一支陆海军联合部队攻占了罗厄诺克岛,俘获2600名敌军,缴获32门大炮。林肯之所以起用他,是因为他曾在半岛地区同麦克莱伦共过事并共同经历过安提塔姆战役,对波托马克军团的情况比较熟悉。此外,林肯还发现这位名气不大。
  资历尚浅的将军异常忠实和正直,从不参与军队中的政治阴谋。
  这些正是林肯所需要的。
  罗伯特车得知北方军这一重要人事变动时说:“我真不愿意他们撤掉麦克莱伦,因为我们彼此之间太熟悉了。我担心他们会继续更换人选,最后换来一个我不了解的人。”
  事实很快证明,林肯的这次任命是一项灾难性的选择,伯恩赛德的无能几乎断送了整个波托马克军团。
  1862年12月13日凌晨,新任司令官率领波托马克军团横渡拉帕汉诺克河,准备取道弗雷德里克斯堡,直扑里士满。他哪里知道,机警的罗伯特。李早已在弗雷德里斯堡布下了罗网,他的7.2万人早已作好了一切准备,专等伯恩赛德的11.3万人前来落网。用南方军一名工兵的话来说就是:“一旦我们开火,那片原野上连一只小鸡也别想活下来。”
  太阳升起来了,浓雾渐渐散尽。严阵以待的南方军看到旷野里呈现出一幅罕见的景象:10万名排列整齐的士兵擂着战鼓,迈着雄健的步伐向确定无疑的死亡地带进发。
  罗伯特。李一声令下,所有的山头猛然怒吼起来。炮弹在密密麻麻的北方军队伍中炸开了花,埋伏在一条凹陷的道路上的南方军步兵弹无虚发地射击着北方军人马,在铺天盖地的枪林弹雨中,整团整师的北方军士兵成了被任意宰杀的羔羊……
  最后,是黑夜的降临才结束了这场可怕的屠杀。是役,北方军伤亡1.2万人,而南方军不到5000人。
  河这边,伯恩赛德号啕大哭,丢魂落魄地率败军撤回了华盛顿。
  河对岸,罗伯特。李长长地端了一口气。他望着尸体横陈的战场,自言自语道:“幸亏如此残酷,否则,我们会太喜欢打仗了。”
  林肯得知战斗结果时,悲痛万分,心如刀绞,他说:“如果还有比地狱更糟的地方,那就是我这里。”
  主将无能,累及三军,此话一点不假。一位幸存者后来曾这样描述12月13日一14日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之夜:“……在战斗的爆炸声和喊杀声消失之后,新的声音又打破了沉寂,更加令人恐怖。那声音此伏彼起,不知是否来自天地之间。它是那么古怪,是一种压抑的呻吟,仿佛来自罕无人迹的远方,谁也无法判断它的方向;那是一种哀嚎,遥远、深沉、无边无际,仿佛是成百上千不和谐音符汇成的一个基调;它是那么神秘、可怕,使人不忍卒闻,然而却近得惊人。沉闷的低吟不时被求救的呼喊打破,被阵阵痛苦的嚎叫声扰乱。有人哀求要水;有人呼唤着上帝的怜悯;有人伸出友谊之手,了结战友的性命,结束了敌人给予的可怕开端;有人在昏迷之中喃喃地呼唤着亲人的名字,似乎最亲爱的人们正俯身向着他们;还有人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无人理睬,使尽最后的力气鸣枪求救。每时每刻,从那些紧闭的嘴唇里发出的深沉音调,无论多么绝望,或是多么壮烈,都不能表达出他们极度的痛苦……”
  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使北方军队的士气一落千丈,许多军官辞职,大批士兵开小差,全国上下为此笼罩上了浓厚的忧郁气氛。
  军事上的接连失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内忧外患,促使林肯终于看清了这场内战中各种矛盾的症结所在,转而在政治上寻求出路。还在“七日战役”之后不久,他就在其备忘录里写道:“事情越来越糟”,“终于感到我们在我们所奉行的作战计划上已经走到了绳子的尽头,我们必须拿出最后一张牌,并且改变我们的策略,否则就要输了。现在我决定采取释奴政策。“9月24日,他颁布了一个预告性的《解放宣言》,其主要内容是:“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该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而当他们或他们之中任何人为自己的自由而作任何努力时,不许有任何压制他们的行为。“这项宣言得到了北方人民的热情欢呼和拥护,同时也使林肯信心大增。1863年1月1日,他排除了一切内外干扰,正式签署了震惊世界的《最后解放宣言》。宣言中写道:我,合众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现在依据实际发生反对合众国的权力与政府的武装叛乱时期作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被授予的权力,作为镇压上述叛乱的一个适当的、必须的战争措施,特于本日——1863年1月1日,按照我在上面第一次提到的日期公开宣布至今已足足有一百天的、要这样做的意图,命令指明这一天当地居民处于反叛合众国状态者有下列诸州及下列一些州的部分地区:阿肯色州,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除圣伯纳德、普莱克明斯、杰弗逊、圣约翰斯、圣查尔斯、圣詹姆斯、阿森松、阿森普欣、特尔波恩、拉伐什、圣玛丽、圣马丁与奥尔良等教区及新奥尔良市以外的其他地区,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除西弗吉尼亚的48个县与伯克利、阿康玛克、诺桑普敦、诺福克等县及诸福克和朴次茅斯两市以外的其他地区。
  上述除外地区目前仍严格维持本宣言颁布之前的原有状况。
  为着上述的目的,我依据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布凡在上面指明的靖州及一些州的部分地区之内作为奴隶被占有的人,从现在起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维护上述人的自由。
  我特此责成这些被宣布获得自由的人,除非出于必要的自卫,不得有任何暴力行为;我劝告他们,在一切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应当忠实地为合理的工资而劳动。
  我进一步宣布和声明:条件合适的那一部分人将被允许参加合众国武装部队,守卫堡垒、阵地、兵站和其他地方,以及在上述武装部队的各种舰只上服役。
  我真诚地相信这一措施是正义的措施,它合乎宪法的规定,出于军事需要。我祈求人类对之作出慎重判断和全能上帝对之赐予恩典。
  林肯在书写这份宣言时说:“我十分清楚地知道,与这个文件相联系的名字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当他最后在文件上签署名字时又说:“在我一生中,我从来没有像在这个文件上签名这样更加确信自己是做得正确的。”
  事实的确如此,正是由于这个文件,林肯不仅奠定了他在美国历史上与华盛顿齐名的崇高地位,而且真正地敲响了奴隶制度的丧钟,从而顺应了历史潮流和人心所向,大大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这项宣言颁布后,北方人民精神大振,波士顿、匹兹堡、布法罗等市都鸣放礼炮100响,以庆祝这个伟大事件,各地群众载歌载舞支持宣言的庆祝活动一连持续了好几个月。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很强烈,美国驻英国公使的公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写道:“《解放宣言》在这里为我们所起的作用要比我们先前所取得的全部胜利和我们全部外交活动所起的作用更大。
  它正在英国各地引起有利于我们的、几乎是震撼性的剧烈反响。“这项宣言还向广大黑人敞开了联邦军队的大门,在北方及南方战地上很快出现了黑人参军的高潮。总计到前线作战的黑人有20万,担负后勤的有25万,其中有9万多是从南方各地逃亡来的黑人奴隶。这些获得解放穿上军装的黑人士兵吃苦耐劳,士气高涨,打起仗来有进无退,以一当十,率领他们的白人团长,没有一个不夸他们作战勇敢的。
  紧接着,林肯政府又相继颁布一系列法案,在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措施。值得一提的是1863年3月3日国会通过的《征兵法》。该法律改变了以往通过各州州政府按摊派名额招募志愿兵的办法,规定土兵由联邦政府直接征召,凡身体健康,年龄在20至45岁之间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这项法律不仅在加强北方军事力量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成为美国军事史上一个重大变革。
  林肯虽然开出了上述一系列对症下药的良方,但并没有在战场上收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其中,最令他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对于那些将领,是否要一个一个地试用?这种方法要用多久?
  当时,伯恩赛德将军已在一片指斥和咒骂声中下台。1863年1月25日,林肯任命胡克将军为波托马克军团司令。
  约瑟夫。胡克也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金发碧眼,满面红光,年轻时曾有“美男子上尉”之称。战争爆发后,他在麦克莱伦手下当过师长、军长,曾在半岛战役和安提塔姆战役中表现出色。
  伯恩赛德在弗雷德里克斯堡惨败之后,胡克因公开向报界记者大骂司令官无能透顶而名扬一时。因此,在华盛顿官场中,许多人都对总统任用这样一位具有“战斗精神和略带几分闯劲的动人性格”的将领而感到欢欣鼓舞。
  新官上任,胡克将军果然身手不凡。他着手的第一项工作是重新整顿伯恩赛德的残部。在部队编制、装备、休假制度、伙食、给养和卫生设施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使波托马克军团的忧郁情绪一扫而空,很快变成一支斗志旺盛、求战心切的部队。到4月初,胡克手里的兵力已达13万人,而隔河相对的罗伯特。李部只有6万人。
  林肯对这一支即将用来打垮南部同盟的生力军关怀备至,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在白宫召开的一次会议之后,林肯紧握着胡克的手说:“将军,我们希望很快能从你那儿听到一些好消息。”
  “总统先生,”胡克的回答毫不含糊:“我率领的是我们所召集起来的最优秀的军队,我希望很快就给你带来好消息。”
  与前任司令官们相比,胡克成功的可能性比谁都大。因为他的对手——罗伯特。李部早已是精疲力竭,人困马乏。由于缺乏粮草,军马都已瘦骨嶙峋,军队由于口粮配给不足,缺乏营养,开始出现了坏血病。运来的食用牛太瘦了,李将军只好下令留待春天喂肥一些以后再杀,暂时只配给咸肉。在寒冷的整个冬季里,李军的许多土兵连毛毯都没有,衣衫褴褛,鞋袜破烂不堪。
  这一切,正如戴维斯哀叹的那样:“我们已动员了最大力量,而敌人则刚开始发挥其威力。”
  在胡克看来,隔河遥遥相对的那支“叫花子军队”简直是不堪一台。在一次谈话中,林肯对胡克说:“将军,如果你到了里士满的话……”胡克马上打断他的话说:“对不起,总统先生,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如果’两个字。只要我活着,我必将挥师直捣里土满。”
  类似的口气、类似的豪言壮语,林肯以前已听过多次了,那么,这一次胡克会不会重蹈他的前任们的覆辙呢?林肯的心里忽然产生一种不祥之感。
  果不其然,胡克再一次在“骄兵必败”这条铁的古训前碰得头破血流。
  1863年5月三日,胡克率领他的装备精良的大军渡过拉帕汉诺克河,抵达一个名叫钱瑟勒斯维尔的小村,并在这里发起了进攻。几个月来,胡克一直吹嘘着如何把罗伯特。李的军队捏成苗粉,可是,一到真刀实枪的战场上,他却立时慌了手脚,浑身抖作一团。原来的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般的英雄气概一下子化为乌有。甚至还没有见到敌人的影子,他就下令部队立即后撤。
  整整一天以及第二天,胡克和他的部队犯集在一片密林之中,垂头丧气,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势。罗伯特。李当然毫不客气,他分兵一半由“石壁将军”杰克逊率领,经一整天的急行军,紧接着就向联邦军队的侧翼和后方发起了突然袭击,迅速击溃了联邦军的右翼部队。正在这时,一颗炮弹飞来,把一筹莫展、晕头转向的胡克掀翻在地,他失去知觉达半小时之久。也多亏了这颗炮弹才使胡克清醒过来。他急忙跑到他的旧部所在阵地,指挥将士们架起大炮向敌人开火,总算挡住了南方军如潮水般的进攻巨浪。第二天清晨,胡克无心恋战,率部夺路而逃。
  此役,北方军伤亡2.五万名,南方军伤亡五万人,此外,罗伯特。李俘敌6千名,胡克俘敌2千名。就这样,6万南方军叫花子打败了13万人强马壮的联邦军队。
  败讯传来,林肯绝望到了极点,他铁青着脸,来回在屋里踱步,连声叹道:“我的天哪!我的天哪!全国人民将会有多大意见啊!全国人民将会有多大意见啊!”
  罗伯特。李同样也伤心至极:他的爱将、勇悍无比的杰克逊阵亡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留下的空位是任何一位南方人都无法填补的。
  尽管折了一员虎将,李将军还是准备乘胜把战争移到北方领土上去。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战火烧到敌人境内,他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部队才能获得一切必要的给养,而且只要拿下哈里斯堡、费拉德尔菲亚、巴尔的摩和华盛顿,南部同盟就会得到欧洲各国的承认。至于他和他的部队能否完成这次远征壮举,罗伯特。李没有任何怀疑,他信心十足地说:“这样勇敢的士兵是前所未有的,只要指挥得当,他们赴汤蹈火,无坚不摧。”
  6月份,李率领他的趾高气扬的部队,如人无人之境,一路杀到宾夕法尼亚州境内。随同他们一同行动的英国人弗里曼特尔中校称,部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非常蔑视屡为他们所败的敌军”的情绪。
  形势再度告急。林肯一方面急调邻近诸州的民兵12万人迎战,一方面解除了胡克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职务,由被他称作“好样的米德”——乔治。米德将军继任。
  米德将军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虽然参加了波托马克军团的历次大小战役,但毕竟缺乏指挥大部队在广阔战线上正面作战的经验。因此,他受命后,既不激动,更没夸下海口,而是老老实实地遵照林肯“寻敌作战”的命令追寻李军,蓄势待机,以求一战。此外,他还深知一点:敌军远离故土,势必给养不足;而自己的士兵却是为他们的家园、妻女、谷仓、牲畜和田地而战!
  1863年7月1日,两军突然遭遇在一座景色秀丽的小镇——葛底斯堡,一场血战开始了。
  也许是过分陶醉于昔日辉煌战绩,也许是绝对相信自己的实力,罗伯特。李的指挥与以往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他明知米德的部队已占据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而且明知自己的火力、兵力均居明显劣势,可他还是一味地下令手下死打硬拼。
  在一条约4英里长的战线上,杰克逊的继任者乔治。皮克特率领着他的1.5万人排列成校阅队形,昂首阔步地向前推进。北方军的炮群向着这暴露无遗的南方军队伍倾泻着密集炮弹,接着便是雨点般的步枪子弹。南方军士兵们不是在炮火中倒下,就是成了隐蔽在石垛和工事后面的北方军射手的活靶子。
  这一切,简直就是弗雷德里克斯堡之役的翻版,只不过主客易人,胜负颠倒。直到皮克特将军跑来报告说他的师团已丧失殆尽,李将军才如梦方醒,低头认输,下令收兵。
  可惜的是,米德尽管大获全胜,却犯下了一个同他的老长官麦克莱伦一样的错误:没有跟踪合围,而是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李率政军从身边安然溜掉,又一次失去了全歼敌军的大好机会。
  为时3天的会战,南方军损失3.6万人,联邦方面损失只有2.3万人。从此,罗伯特。李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葛底斯堡大捷,是美国内战的转折点,林肯和全体北方人民十分珍重这次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林肯总统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誉满全球的演说。全文如下:87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以考验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
  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
  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我们不能够圣化,我们不能够神化。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
  全世界将很少注意到、也不会长期地记起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
  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以便使我们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吸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那种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葛底斯堡捷报传来之时,正是1863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
  俗话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可是这一天恰恰又从前线传来一件天大的喜讯,简直把林肯总统和北方人民抛入喜庆欢乐的海洋。

  ------------------
  书 路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