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4、推文化与拉文化


  新闻和历史总是被人们对立起来,新闻是活的,但它只有一天的生命;历史是死的,却长久存在而且永不过时。我现在做的,却是一件费力而不讨好的事情:寻找新闻背后的历史含义,或者说尽量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前台的新闻。历史是由一个个新闻事实串起来的,但每一个新闻事实并不见得真正可以构成历史。有些事情,在它发生的时候轰轰烈烈,让人误以为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但也有的事情,发生的时候默默无闻,但在历史上最终却被解释得轰轰烈烈。
  最近网络上的事情可能就会是这样。微软9月30日IE4.0正式版的隆重推出,抢尽了网上新闻的一切境头。在第一个48小时内,IE4.0就被下载了100万份,平均6秒钟一个拷贝,所有媒体上充满了对IE4.0的评论,以及它与Navigator的比较。我花了7个小时,经过两次断线续传,终于把IE4.0中文版迎回了家里。第一印象,就是“推”技术的强烈视觉冲击,IE4.0的七个中文频道,象条幅一样挂在我的19寸屏幕上,挡住我一列快捷图标,好象要独占我的桌面,强行把频道内容推进我的怀抱。我试了一下,但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渲染得轰轰烈烈的“推”技术一直以来的一个困惑。是的,IE4.0现在可以离线浏览,但如果我不进入这个网页实际下载,在我离线的时候,没被点中的文章或其它内容,仍不能进入阅读,难道离线浏览只是帮我自动化地进行一下“另存为”吗?另一点,如果我不加以区分把整个频道的内容都弄下来,我必然会在为下载一些我根本不需要的内容浪费网上时间——由于电话要交费,所以我历来是开几个窗口同时浏览,不会让网上留多少空闲给“推”来见缝插针——“推”本身就需要单独花时间。业界对“推”技术当然是兴高采烈,因为可以“推”给我们看许多他们希望我们看的东西。“推”的意义何在?人们第一感就是,从网上“拉”信息太费时、费力,“推”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得到所需信息。说到网络加速,稍为专业一些的人士,会注意到硬件业的人士这两周也正引人注目地进入角色,先是INTEL公司针对ISP开发出类似proxy那样的用于服务器的网络加速器,令人们目光为之一亮;接着是需要使用两根电话线的67K“猫”问世,不料又有PCTEL公司开发软件MODEM在背后作“黄雀”;早些时候,微软收购了WebTV Network公司,意在将来用电视机在互联网上浏览……
  和这些轰轰烈烈的事情相反,我看到了一则没有任何报社采用的“电讯”,电头是“圣弗朗西斯科(1997年10月2日)……”。在报社里,这种连发电单位、发电人都没有的“电讯”稿,就是实习编辑也会看出它的不合格式。这则消息的标题是《NetMetrics
  用WebTurbo 2.0for IE给网络搜寻和浏览带来革命》,再一看网址,是www.webturbo.com,敢情是公司自己发布的!我带着怀疑的心情,使用了WebTurbo,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竟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深深震撼,这是IE4.0所远不能带给我的。WebTurbo这个软件是不要钱的“自由软件”(有人把FREE SOFTWARE错误地译为“免费软件”,其实“自由软件联盟”在他们的宣言中明确反对这种译法。在他们看来,信息的自由不是一个钱的问题)。凭着每月数百小时的上网经验和对技术的直觉,我感到,这个被所有新闻媒介忽略的新闻事实,可能将是自YAHOO诞生以来,对网络的又一次革命!WebTurbo和目前所有那些所谓“把浏览器的图像功能屏蔽”之类的江湖网络加速“高招”不同,是一种真正基于智能理论的网络加速技术,这种被NetMetrics公司自己称为可以加快网速十倍之多技术叫做hypersketch(超略)技术,我不敢象生造“因特网”名词那样惹起众怒,姑且随便叫做“半推半拉”技术吧,待高手去推敲个合适的名字。WebTurbo采用“半推半拉”技术,在IE或NN上,不必一层层进入网页,只用调看一个普通网页的速度,就可以穿透网站上的每一层,直接象显示目录一样,显示出各个网页上的所有标题、内容概要和项目;如果感兴趣,再直接调出所在网页细看。之所以叫“半推半就”,因为它主动提炼信息,具有“推”的特征,但不是把网页本身全推给你,而是推到“一半”——只推给你一个概要的内容;它要你主动去浏览,具有“拉”的特征,但又不是让你盲目无助地非把整个网页“拉”到跟前浪费时间。这就解决了要“推”就一股脑全推给你,大包大揽;要“拉”就甩手任你扑腾,一点不管的问题。这两天,互联网上已有129万个与WebTurbo相关的网址,WebTurbo也被权威的ZD NET评为“十大互联网工具”之一。相信迟钝的媒体不久将会反应过来。
  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两个新闻事实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围绕互联网的软硬件发展,总是招招不离时代的“后脑勺”。信息时代发生的最有意义的变革,就是从信息数量时代过渡向信息质量时代。在工业社会后期和信息社会早期,财富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进入信息发达状态后,信息量过剩,信息量的增加不仅不一定能增加财富,还可能反而误事。比如说吧,我晚上八点打开电视,发现没有中国和科威特的足球赛,于是我到网上去找中央电视台节目预告,我发现中经网“为您服务”里的中央和北京台电视节目预告没有了,于是在网上键入“中央电视台”进行检索,不想一下出来了十几万条,哪一条是真正有用的呢?我发烧,我有病,我找到凌晨两点也没找到,只好用最原始的办法——再打开电视机,正好看到最后一分钟高峰进球,于是我只得把“过程”和“结果”放在一块儿看了。赶上这种倒霉事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找出办法从粗放的信息中提炼出高质量的有用信息。信息发达阶段的财富,在信息量一定前提下,与信息的质成正比。因此减少无效信息量,增加信息的有效性,就成为网络时代信息集约阶段的主题,和各种技术的焦点。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能解决得好,就能上《时代》周刊封面,顺带赚几十个亿玩玩;解决得不好,就被人家兼并或关张。就这就是上述网络技术发展的总背景。这时候,我就想起一个老词——“孤陋寡闻”,这倒好象是互联网进入第二阶段的生动写照:一个人独自坐在电脑面前,要把网上的海量信息压缩到最低限度、最少状态。
  因为在十几万条和“中央电视台”有关的信息中,我毕竟只需要一条:中科之战几点几分开始转播。你不要说,“不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吗?我知道。”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一定真的理解透彻了。看看信息论之父申农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罗的经典信息公式吧,全是把信息量和财富通过一种简单参数直接联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时代对信息本质的“最高概括”:财富与信息量成正比。这不明摆是过时的理论吗?我们的信息理论何尝有一种对于信息质、信息速率的基础理论和数学表达。我们经验上都知道的事实,却没有理论上的透彻理解。由此不难想象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却解决不好。因为现在,比如说这两周来,我们在网络上的实践,并不一定是对信息本质透彻理解的产物,因此即使得到万众欢呼,也并不能保证它是完全正确的。相反,网络信息生产力的发展远远走在了理论的前面,需要我们从眼前的事实中,去理出这个时代技术本质的线索。然后再来看看哪种技术最有生命力。也许正是那些出人意料的发展,使未来变成清晰起来。
  围绕如何更好地“孤陋寡闻”这个焦点问题,我们来评价这两周的技术发展会特别的意义。从解决时代要求信息集约化这一核心问题的角度看,IE4.0“推”技术在它推出的时候就显示出它的局限性。让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设(你千万只能当是假设)信息是情人,有用信息是老婆,你需要从情人中挑选一个做老婆。过去没有方法的时候,赶上一个是一个。现在你遇上很多情人(哇……!),你怎么筛选老婆呢?“拉”技术是要你自己一个一个主动去见面“甄别”,不用说它啦。“推”技术不过是按照你的粗略条件“批发”给你挑选,在剔除了歪瓜劣枣后,符合诸如“1米60”、“1米80”之类条件的,可能仍有一个加强排、或加强连(更不幸点,甚至有一个师)之多。你……算了,还是说我吧——我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招架不过来。保不准我为了查一个电视节目,一不留神从网上把整个电视台都搬到我家里来。我在网上听到一个关于“推”的笑话,说是推一天的NBA内容,可能要用整个一个赛季。更深一层想,当我选择频道时,我不过是选择了一个或大或小的类,但当整“类”整“类”的信息推给我硬看时,我是选择者呢,还是被选择者?罗洛梅说,“意志永远是起始于‘抗拒’某些事物”。这话也许并不对,当无数情人被“推”到我面前时,我抗拒不过来,自由的意志恐怕也就无处施展了。至于各种网络硬件加速,解决得了信息量的问题,但解决不好信息内容的有效性问题。这就好比用加快情人见面速度或缩短每一位约会时间的办法来处理数量太多的问题,如果目标有效还好;如果没有效果,岂不要把我累死?盖茨在“推”技术问题上,实际上是被PointCast牵着走,网景也是一样。“推”技术同“拉”技术比较起来,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对正主题。
  反观NetMetrics公司,他们的WebTurbo 不一定多么完美,但其“半推半拉”技术体现了一种巧思,一种解决问题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和发明YAHOO一样的创造性思维。YAHOO从一大堆信息中提出主题词进行检索,和WebTurbo透过层层网页提出信息概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属于那种想法并不复杂,但别人就是不去想的例子。WebTurbo本身并不靠什么硬件加速,但你用proxy进10个网页发现9个没用,再退出来,网速再高,也不如用WebTurbo一眼看穿10个网页中哪个是你要进的那个,然后直接进入快。另一方面,“半推半拉”技术中人既不是信息的奴隶,是主动寻找信息,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同时也不是赤手空拳者,是智能技术帮助下的高效信息提炼,体现了人的自由意志与技术的结合。通过化繁为简的技术,能动地选择信息,体现人的个性化具体目的,这个方向至少是正确的。抓住时代问题的聚焦点,通过富于想象力的方式解决,这是从乔布斯、盖茨到安德李森、杨致远一再证明过的成功之路。
  IE5.0应当向哪个方向去努力呢?依我看,盖茨完全可以也应当充分利用好Channel
  Definition Format(CDF)标准,但不是象现在这样把它当作划分“敌我”的工具,而是借鉴WebTurbo的思路,更细致全面而又简明地描述网页的内容,着眼于把选择个性化内容的权力更深入地交到用户手中。IE4.0刚出来,本应当多说“这孩子白白胖胖,前程远大”之类,可我说的全是“这孩子将来也是要老死的”,即使正确,也不中听。就此打住。
  ------------------
  转自万圣书园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