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比特世界中的巴别城


  比特还原论特别衷情于这样一幅动人的图景:比特的流动是没有国界的,它可以绕过海关检查到达世界任何地方。许多人把这理解为,信息的传递可以超越传统的地域和文化边界,它可以为所有的人共享。我们的世界由于有了比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地球村的说法使我想起《老子》六十六章中所提到那个世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使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们如今似乎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不同国家的网络居民通过与网络连接的电子屏幕看到其他国家,听到从那边传来的声音。当然,人们因为不必步行,所以就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然而,这样的地球村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我们当然无法辨别世界各地的鸡鸣犬吠声是否也有不同的方言,但却知道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群具有完全不同的自然语言。网络居民是靠显示器上出现的各种文字、图象--而不是比特串--来发出或接收信息的。这些文字的输入者或读者显然属于不同的国家。如果你高兴的话,就可以到美国白宫或巴黎的卢浮宫去走一趟。这是许多网络读物津津乐道的事。问题在于,如果你不通英语(更不用说法语了),不知道白宫是Whitehouse,卢浮宫是Louvre,那怎么去呢?
  当然,你可以打听到它们的网络地址://www.whitehouse.gov(白宫)
  //www.paris.org./Musees/Louvre/(卢浮宫)然而,即使你到了那里,也发现这里没有中文服务。这样你就只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对着满屏幕的洋码望洋兴叹了。我们很难说这些洋文没有携带着信息,但对于不认识它的人,它的确没有信息量!《圣经·创世纪》第11章有一段我们十分熟悉的传说:
  最初天下的人都说同一种语言。他们说:让我们在城中建一个高耸入云的塔。不料这件事惊动了上帝,他说:看哪,这些人都说同样的语言,如果让他们建起这塔,他们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于是他悄悄地打乱了这些人的语言,使他们无法合作建塔了。从此这个城就叫巴别城。巴别的含义就是变乱语言,也就是信息无法沟通的意思。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巴别城,今天的网络也仍然如此!
  我有一位姓郭的朋友,电脑玩得出神入化。当一位大学生向他讨教秘诀时,他淡淡一笑说:先学5年英语,再学10年哲学。这个建议虚虚实实,但并非全是笑谈:学10年哲学,是要让人变得明白,而学5年英语,则是要让人具有起码的上机和上网资格。在任何国家,外语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当外语成为我们上机和上网的必要条件时,电脑和网络市场的客户就只能是那些受过相当教育的人群,换句话说,目前网络世界的人口与世界人口还是两个概念。
  由此我们可以检验一下关于网络市场前景的说法。一本关于网络的著名畅销书写道:现在几乎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个人加入到交互网络里,照这个速度发展,在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都会成为网络用户。
  ……就算那时全世界有一半的人(30亿)参加了交互网络,那也是个可怕的数字。在不到10年期间会有30亿人上网!这实在不可思议。且不说世界上那三分之二受苦人,单就中国而言,目前文盲人数占人口数1/5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足4%,熟悉外语的人比例更低,除了极少数天才外,几乎百分之百的人不能通晓两三种以上的外语。怎么能指望这些人都在10年内成为互联网用户呢?巧得很,不久前我看到一则报道,声称现在世界上平均每10秒钟就有一个人患肺癌。我大惑不解:怎么可能?如果说每10分钟一个人上网,到2003年上网人数将达60亿,那么每10秒钟一人患肺癌,几年之内世界上的人岂不要死光了?
  于是我自己作了一回计算,发现上述关于上网人数的断言产生于一个可怕的计算错误(或者作者根本就没有计算!):每10分钟一个人上网,到2003年上网人数最多也就是52万人!它还不到目前全球人口的1/1000!让我们还是参考一个比较专业的估计:目前Internet在全球有5万个网址,几千万用户。估计到2000年会有100万个网址,5亿用户。我相信,这个数字也有相当的理想化色彩,而且这些用户恐怕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和英语世界。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德国人海德格尔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些说法即使从常识上看也包含着很大的真实性。网络上的英语、法语、德语、汉语界面就是不同国家的国界,人们就居住在各自的语言世界中。我们在上网时只能从自己熟悉的语言世界中获得信息。因此,尽管比特可以在有网络的地方畅通无阻,但不同民族的语言却把这个地球村分割成了不同的世界。这就是网络世界的现状!当然,科技的问题只有靠科技来解决。现在国内软件公司正在大力开发汉语软件和信息产品。即使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微软公司为了打入和垄断中国市场也开发出了功能相当齐全的汉语软件。
  因此,人们期待着网络这种信息交流载体在不远的将来进入每一个家庭,进而替代电视和报刊。
  然而我们不应忘记,计算机互联网与现有的广播、电视和报刊传媒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电视的传播方式是你说我看,报刊则是你写我读,这里并不存在交流问题。而互联网则是双向交流的媒体,在目前情况下,它的交流模式是既写又看,这对于许多有书写障碍的人仍然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打破民族语言之间的屏障,打破只能写不能说的局面,这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专家们的理想。机器翻译、语音合成、提高图像传输速度、强化电子屏幕对人体器官发出的信息的感应灵敏度和分辨度,这一切技术都是为了使电脑以及网络那端的人成为你的对话伙伴,使电脑开口说出你能懂的语言并看懂或听懂你的指令。只有到那个时候,电脑和网络才能真正进入每一个家庭,地球村才可能成为现实。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