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谁同化谁?


  地球村的理想着实让许多怀有民族主义情结的人感到不安。不久前我参加了一次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会。会上有人提出,现在计算机语言(一个多么含糊的词!)正在悄悄地、但却是迅速地侵蚀着汉语。在他们看来,汉语方块字是一种形象的文字,它决定着中国人特有的形象思维方式。反之,作为舶来品的计算机和软件不仅充满着大量的英文拼音字符,而且在汉字输入方式上也大体沿袭了拼音化方案。即使五笔字型输入法也把汉字部首肢解得面目全非。
  这种担忧有一个现实背景:如同在现实世界中一样,目前的计算机和网络世界大体上以英语为通用语言,许多软件用英文编写,网址用英语注册(当然所谓IP地址--网络协议地址--是个例外,它是由阿拉伯字母构成的),就连不同国家的文本文件也有英语译文。根据四通公司专家王志东先生的说法:目前网络传输的信息98%是用英文编写的。难怪我的朋友要提醒那位年轻后生先学5年英语。但问题正出在这里!作为现实世界巴别城中的居民,人们对自己的母语情有独钟。
  在人类早期,许多民族都相信自己的语言是神造的,甚至就是神所使用的语言。
  此外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一种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祖先们在漫长历史中塑造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当一种语言消失时,相应的文化传统也就寿终正寝了。正因为这样,历史上历代征服者的同化措施大都从变语言、易服饰开始。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向来的民族主义者都把维护自己语言的纯洁性视为惟此惟大的事。
  无独有偶,最近法国一些网络爱好者也组成了保卫法语和法语未来等组织。
  他们对互联网把英语作为通用网址语言的做法十分不满,认为这是对法国文化的侵犯。他们呼吁,法国人应当用法语来命名自己的网址。1994年,法国甚至还通过了一个《图邦法》,它要求法国新闻媒体都必须使用纯正的法语。应该说,这些法国人对于英语一统天下的抗议出自一种历史上的情结:在殖民统治时期,法语曾经享有过作为贵族世界语的荣耀!就汉语而言,上面提到的那种担忧大致包含两重意思:
  (1)计算机屏幕中的洋文(主要是英文)和以拼音方式录入汉字的方法正在同化着汉语文字;
  (2)由于汉语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载体,因此,洋文正在同化着我们的思想、文化和传统。面对这种挑战,一些专家呼吁要大力开发文字规范的汉语软件,让它们携带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可以把这段以攻为守的策略理解为:
  (3)应当用汉语文化来同化外部世界。
  在这里,我看到了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通的一面:民族主义就是守住自己的文化--在网络世界上,欲守住文化,先要守住自己的语言。而所谓世界主义,从它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就是用自己的文化来同化所有的外部文化!当我们反感地说互联网代表着一种英语帝国主义时,我们不也正想以汉语帝国主义来取而代之吗?目前的地球村并不平静!然而,根据我们在前面对计算机语言的三个维度所作的区分,究竟是哪一层面的计算机语言对汉语构成了威胁呢?如果是那些作为隐语言的科技语言,它们不正是我们在大学中要普及的科学语言吗?如果是拼音化录入方式,那么它显然不如汉字简化改革对传统汉语的破坏作用更大。录入方式说白了,不过是文字的一种写法,随着汉字录入软件的发展,人们决不会拘泥于一种录入方式,因此,我们似乎看不出录入方式会对汉语方块字乃至我们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良影响。如果是屏幕中大量出现的外语单词,那么应该说它只能对懂外语的人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反之也一样,当你准备在互联网上用汉语去宏扬中国文化时,你能够同化的也只是那些懂汉语的人。更何况,如今的报纸和电视不是早已用中文方式来传递大量外部世界的信息了吗?因此,即使到了地球村时代,人们也依然会居住在自己的自然语言世界中。
  不久前,尼葛洛庞蒂来华访问,有记者问地球村效应是否会使许多文化失去地域性和独特性,他回答说:不会的,我们将会看到地方性与全球性同时发展,地方将更加地域化,世界也更具认同性,以语言为例,小语种将进入网络,被更多的使用,成为小民族的集体语言,同时英语会作为混合语种被更多的使用。在我看来,真正应当对自己语言感到担忧的倒是那个使用着混合语种的英语世界。
  我们知道,为了节省书写时间和空间,许多与计算机和电脑有关的名称和命令都采取了缩写、合成等拼写方式。如系统只写作SYS、删除为DEL、改名为REN、微软与英特尔联盟为Win-tel等等。如果不熟悉电脑,即使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或美国人对这些半截子词也会摸不着头脑。当然,这些词的构成还算规范。如果你在网上经常与洋人聊天,那就会看到更多令人咋舌的句子:HRU --How are you(你好);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CU --See you(再见)。
  更有趣的是,为了方便,网上交流者还创造了许多现代象形文字符号::-)表示高兴或满意;:-D 表示大喜过望;:-(表示不满或忧虑;:-O 表示震惊;:-<表示万分沮丧。只要你把这些符号从左向右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就可以看出它们代表着一张张表情生动的面孔。
  我不知道随着这种现代象形文字在英语世界的流行,那个世界的人们是否会担心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文化会受到威胁。但不久前我倒真看到有个洋人对此大发感慨说,网络通信和聊天成了英文的屠宰场!一种语言如果没人使用固然就死了,但如果太多的人以太多的方式滥用它,那也离死不远了!这大概就是天欲取之,先必予之的意思。看到英文遭到这样的荼毒和肢解,我们这些讲汉语的人是否会感到一丝安慰和庆幸呢?不过认真地说来,同化并非必然地意味着侵略。瑞士发生心理学家认为,刺激和同化是形成人类认知格局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同化就是对外部刺激的积极整合过程,使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一种文化,如果是富有生命力的,恐怕也应当是这样的。当某些专家为计算机或网络语言可能侵蚀汉语而忧心忡忡时,我们不妨引用莫里哀喜剧中的一句台词:这都是你自找的啊,乔治·唐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