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看啊!那是什么?” “瞧见了吗?人,是一个人!” “为什么站在冰山上?” “奇怪,……” 这是2月4日从遥远的南极罗斯海面,正在航行的多用考察船“横力”号上传来的喊声。 “横力”号是一艘原子能动力考察船。它不仅有惊人的航速,而且有最先进的巨大破冰能力。不久前它从繁华的上海港起航,此刻已来到了冰的世界——南极——进行生物科学考察。这里,一切都是新奇的。一座座几十米高的冰山和冰崖,在阳光和半空中人造小太阳的照耀下,狰狞可怖,闪烁着刺眼的光芒,使人不得不戴上深色的眼镜。在“横力”号的甲板上,一群青年人围坐在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旁。这老人两鬓花白,头戴风雪帽,身穿皮大衣,右嘴角上的一颗不大的黑痣随着笑脸微微颤动,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慈祥和善的老人。此刻,他正在给青年人讲述南极的风光。他,就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尉迟教授。其余的人站在甲板上,好奇地观赏着不远处冰山上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南极特有动物——帝企鹅。 “看,那是什么?冰山上有人!”摄影爱好者宋小青惊呼道。 显然,这不太高的声音惊动了甲板上的人们。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朝前面的冰山望去,果然影影绰绰有一个黑色人影,姿势滑稽,一动不动,远远看去,像一尊打太极拳的塑像。 大家纷纷地议论起来。 是科学考察队员吗?不是,他孤独一人,又没有任何仪器;是体育爱好者吗?也不是,看他那笨重的身躯显然不像是运动员。更奇怪的是,他似乎不是站在冰上,而是立在透明的冰层之上,好像站立在水晶棺里的死者一样。 尉迟教授所惊讶的还不仅是这些,他在望远镜中看到那“水晶人”的衣着款式,使他感到奇怪:“水晶人”穿了一身式样陈旧的西装。在他的记忆中,这种服装式样,是在50多年以前时兴过的,而如今早看不到有人穿了。 “横力”号在慢速前进着。只见不远处的冰山缓缓向后移动,过了一会儿,那“水晶人”的轮廓从视野中渐渐模糊了。在尉迟教授的建议下,船长决定“横力”号立刻抛锚,派人到冰山上进行实地考察。 不久,一个由四人组成的“水晶人”考察小组出发了。他们分头坐上蛙式扑翼机,朝那船后不远处的冰山飞去。这四个人中一个是最先发现“水晶人”的摄影爱好者朱小青,现在他仍然担任记者的角色;尉迟教授担任考察小组的组长兼科学顾问;还有两名分别是“横力”号的大副和一名年轻水手。 不一会儿,四架蛙式扑翼机分别降落在冰山上预先指定的地点,将起落架上的冰爪深深插入冰层中。四个人走到“水晶人”跟前进行摄影、观察。这时,性急的青年水手掏出小型激光钻,准备溶穿“水晶人”身边的冰层,却被尉迟教授阻止了。因为尉迟教授认为,这是一种盲目愚蠢的行动。 实地的观察,使尉迟教授有机会仔细地研究一下这奇怪的“水晶人”。只见他脸色清癯,嘴唇紫红,眼睛微闭,身穿一套式样陈旧的西装。从他的面貌和体型来看,很显然,他是个中国人。“F—S”塑料 摄影爱好者宋小青连续拍摄了几个镜头之后,站在“水晶人”跟前,像在美术展览馆观看玉雕似的从头看到脚。看着看着,他忽然“呀”的一声,原来他发现“水晶人”不是冻在坚实的冰层之中,而是封闭在一个周围有空间的冰洞里。尉迟教授也几乎同时发现了这一秘密。尉迟教授认为不能轻易地破坏它,于是决定让几只微型激光钻同时开动,小心翼翼地把冰洞周围三米以外的冰层溶化,使“水晶人”连同他居住的冰洞一起从冰山上剥离开来。接着教授用对讲机向“横力”号发出通知,不一会儿,从“横力”号上起飞了一架直升飞机,飞到“水晶人”上空,只见它放下吊钩,将剥离下来的带有“水晶人”的大冰块吊运到“横力”号上。 在这个科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是相当迅速的。仅仅半个小时以后,各地报纸都竞相发表了“横力”号在南极的冰山奇遇,同时登载了宋小青拍摄的珍贵照片。紧接着,中国科学院迅速派了一个科研小组飞抵“横力”号。他们将和尉迟教授一起,对这个奇妙的“水晶人”进行全面研究。 “横力”号上,各种科学研究仪器在不停地工作着,发出阵阵轻微的“咝咝”声,给这里增添了一种严肃的气氛。尉迟教授站在一架电子计算机前,淡绿色的数码管有节奏地闪烁着,发出宝石般的光泽。不一会儿,荧光屏上映出一行字:温度-200℃。 “冰洞里的温度好低啊!”尉迟教授惊叹道。 “冰洞壁上一定有什么隔热的东西。”一位科研小组的成员说。 30秒钟以后,显微分析仪的屏幕上显示出简短的分析结果:冰洞壁上敷有一层“F—S”塑料。 “F—S”!这划时代的材料立刻引起了尉迟教授的沉思…… 200多年前,人们从理论上推算出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为-273.16℃。也就是说,即使是到了海王星、冥王星以外,也不会找到比-273.16℃更低的温度。打这以后,人们就把-200℃以下的温度称超低温,并且在超低温的环境下,发现了许多奇异的现象:物理学家发现,在超低温中,导电体的电阻会消失,液体的摩擦力也不见了;化学家发现,物质的微小结构发生了改变,甚至出现新物质;生物学家发现,在超低温中,动物会变脆,植物会发光,怕冷的种子能够成为耐寒的“冠军”……这一切,促使人们努力去探索。但是由于超低温科学研究的设备庞大、特殊,而且保持长期超低温环境,存在许多困难,这使人们对这一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直到50多年前,化学界传来了“喜讯”:两名欧洲“生物学家”利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制造出一种具有双重性能的新材料——“F—S”塑料。它可以使超低温研究的装置大大简化,只消用一层透明的“F—S”塑料薄膜,就可以保持-200℃的超低温不变。这种新材料不仅解决了超低温实验的课题,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化学界一直追求的设想,即按照人们的意愿设计制造满足各种需要的分子结构的材料。由于这一发明的意义重大,这两名欧洲人——彼洛夫斯基和诺尔特获得了国际化学奖。 然而,事情十分凑巧,在他俩领取奖金之后,突然有个名叫叶吾师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发表声明,说这项发明完全是他弟弟叶汝师进行的,而且阐明他弟弟个性孤僻,不曾与任何外国人合作过,不久前突然失踪了……这以后,彼洛夫斯基和诺尔特开始与叶吾师为到底谁拥有“F—S”塑料发明权争执不下,但是谁也拿不出更多的证据。不料一个月以后,叶吾师突然被汽车撞死,舆论界普遍认为他是被什么人谋害了。 尉迟教授回想起这段50多年前的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时,他在美国休斯顿大学深造,尽管与叶吾师未曾见过面,但是当时报刊登载的曾轰动一时的“华裔叶吾师事件”,却使他这个留美的中国大学生永远不会忘怀。他凝视着大冰块中的“水晶人”,默默地想着,难道这神秘的“水晶人”会与叶汝师有关?如果真是这样,他又是怎样来到这南极冰山的呢?这时,一种奇特的念头突然闯入了尉迟教授的脑海:要是“水晶人”能够复活,那该有多好啊! 科学的态度是极其严谨的。科学家是一丝不苟的实干家。当尉迟教授脑海里产生了“复活”的念头之后,他立即向世界生命研究委员会提出了议案。要知道,这样重大的科学研究实验,应当争取世界科学家的合作。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世界生命研究委员会批准了尉迟教授的议案,并派了数名著名科学家,前来协助尉迟教授进行“水晶人”复活的试验。 经过检验证明:“水晶人”肌体保存完好,各个器官位置正常。最令人惊奇的是,当科学家用激光扫描仪器检查他的心脏时,竟发现他的心脏在缓慢地收缩,难道他没有死?这有可能吗?世界科学家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般都认为,“水晶人”并没有死。但不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王山令教授和哈佛大学H.哈肯教授认为,这是超低温快速冰冻的效应。他们的依据是,早在上一个世纪,科学考察队就在冰雪的南极发现了十万年前的细菌。他们把这些细菌放在温暖的地方后,这些十万年前的生物竟“复活”并繁殖起来。另外,他们曾分别拿金鱼做过试验:用镊子把金鱼从水里夹出来,等它表面稍干一些后,把它头朝下迅速放进-200℃以下的液态空气里,金鱼立刻冻得硬梆梆的。但是,经过一刻钟以后,再把它放回温水里,金鱼还能够复活。对于这些现象,他们认为,一般情况下水结冰后体积膨胀,而细胞中的液体膨胀后便冲破细胞膜,使细胞失去生命力。但是,如果迅速降温,也就是在未结冰前就降到超低温,那么,就不会胀破细胞,生命就有复活的希望。 另一种意见是东京大学小泽田及其同事提出的。他们认为“水晶人”是处在一种冬眠状态里。 冬眠就是动物适应寒冷环境和食物不足的一种休眠现象。动物在冬眠时,体内发生了许多生理变化,比如体温降低、心搏减慢、昏睡等。如果在旱獭的冬眠期中把它打死,便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它死后3小时,心脏仍在跳动。至于动物冬眠的时间,有长有短。有人在劈石头的时候,从石头中找出四只冬眠的癞蛤蟆,据鉴定,这是地球上100万年前的生物。有趣的是,它们出土后仍能活动。 冬眠发生的原因是动物血液内一种特殊物质(小泽田称它为冬眠素)起的作用。他认为“水晶人”血液中有这种冬眠素。 究竟属哪一种情况呢?听起来都有道理,也都有不能解释的问题。但复活“水晶人”需要增高温度,快速突破冰点,却是双方一致的看法。所以不同意见并不影响对“水晶人”的复活实验。 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尉迟教授根据中外科学家集体制定的复活试验计划,发出了号令: “准备!试验开始!破坏‘F—S’塑料……” 他坐在沙发上,左手把一块蛋糕送进嘴里,右手拿着一张展报,饶有兴趣地阅读着: 本报最新消息:从南极罗斯海发现的冰冻“水晶人”已经恢复了呼吸、心搏等生理机能。昨日苏醒后又被催眠,预计今天将恢复健康。 ‘水晶人’?”他嘴里嘟囔着,视线慢慢移到报纸的年、月、日上。他不禁愣住了。怎么,我是在做梦吗?难道这一觉睡了50多年?正在这时,传来“呯、呯”两下敲门声,他放下报纸: “请进!” “对不起,打扰您了。”尉迟教授走进来,彬彬有礼地问候道。 “不!不!没关系。”“水晶人”操着地方口音说。 “请问您尊姓大名?”教授问。 “叶汝师。”回答得很简短。 “什么?”尉迟教授心里好像触电似的一愣,“难道你真是叶吾师的弟弟?” “请问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水晶人”凝视着尉迟教授脸上那惊奇的表情,仿佛要从中找出答案。 尉迟教授用最简练的语言,谈了“横力”号在冰山上的奇遇。考虑到叶汝师的身体状况,尽量不使他心情过分激动。但是,当谈到彼洛夫斯基和诺尔特的时候,叶汝师突然站了起来;当谈到叶吾师不幸逝世的时候,叶汝师终于忍不住了,他眼眶噙着泪珠,嘴唇抖动着:“叶……吾师……他……是我的哥哥!” 事情真相大白:叶汝师就是叶吾师的弟弟,也就是“F—S”塑料的真正发明人,而发明权和荣誉,却被那两个欧洲人使用卑劣的手段窃取了。 沉默了半晌后,叶汝师慢慢地讲出了自己的遭遇: “我出生在台湾省的一个中等职员家庭,从小和哥哥一起读书,由于我们的学习成绩优异,所以先后被送到美国洛杉矾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哥哥由于在基础物理学研究方面有些成就,被聘请到哈佛大学任教。而我不甘看到祖国科学事业的落后状况,怀着美好的愿望回到了祖国,应聘到科学院工作。” “那时,科研经费紧张,我把自己的全部积蓄和稿费收入都投入到科研课题当中。经过无数次失败以后,我终于完成了耐寒绝热塑料的分子设计。” “是不是‘F—S’塑料?”尉迟教授插嘴道。 “我不清楚什么‘F—S’塑料。” 尉迟教授赶忙抽出一件复杂的分子模型。叶汝师看了一眼,点点头说:“就是这种分子结构。” 叶汝师接着说:“我没有马上公开我的成果,而是写信把我的研究情况告诉了哥哥。” “没想到不久以后,来了两个自称是哥哥的同事的人:一个是彼洛夫斯基,另一个是诺尔特。他们知道我在做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便在生活上给了我许多帮助,并对我说,他们在南极有个私人实验室,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以去试一试。” “我盼望早日试验成功的心情十分迫切,就立即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和他们一道来到这冰山世界。我以为很快就能得出满意的结果,所以没有通知哥哥。” “实验室设备很好,一看就知道刚刚建立不久。我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试制出了耐寒绝热塑料的样品,并且做过各种性能的鉴定,把鉴定结果一一记录下来。” “为了检验它的最主要用途,我在冰山上挖了一个冰洞,把耐寒绝热塑料敷在洞壁上,并且接上一只温度控制器。说实话,这种塑料真是名副其实,当我用极快的速度使冰洞内的温度从-50℃降至-200℃以下时,塑料的耐寒绝热性能仍然很好,一点也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 “试验结束了,我准备回国。彼洛夫斯基知道我已试验成功,便向我表示祝贺。他问我,是否对全部过程做了详细记录?我告诉他,已全部记录在我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 “不料,第二天记录本不见了。这可是我几年来的全部心血呀!我非常焦急,问他们看见没有?彼洛夫斯基提醒我,是否落在冰洞里了?我左思右想,认为记录本是不会丢在那儿的。但还是抱着侥幸心情去了。我打开温度调节器,先升高洞内的温度,然后离开实验室径直向冰洞走去。” “冰洞里没有记录本。我失望地转身正要返回实验室,突然,一阵骤冷,我便失去了知觉……”叶汝师抬起头来看了尉迟教授一眼,接着说,“我不清楚,是谁拨动了温度调节器的开关?记录本到底在谁那里?难道都是他俩干的吗?” “对,正是彼洛夫斯基和诺尔特他们俩干的。他们不但用最卑劣的手段欺世盗名,抢走了耐寒绝热塑料的发明权,而且还谋害了您和您的哥哥。”尉迟教授愤怒地说。 沉默,房间里是死一般的沉默。叶汝师和尉迟教授一样,眼睛里迸发出炽热的、仇恨的火花…… 一个星期以后,“横力”号胜利返回上海港。在这里,世界生命研究委员会与科技协作委员会联合召开特别会议,著名的生物学家尉迟教授和复活了的“水晶人”叶汝师,将在会上揭露彼洛夫斯基和诺尔特侮辱科学、欺世盗名窃取研究成果、谋害叶吾师兄弟俩的罪行。 看吧,在热烈的掌声中,在数不清的中外摄影记者的强烈闪光灯下,尉迟教授、叶汝师教授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入会场……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