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在南昌的第九路军指挥部里,江西省府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从电台室疾步匆匆来到大厅,按着电报所讲,在军用挂图上寻找红军的去向。他确认后,回身对一边侍立的参谋吩咐道:“据侦察,共匪已在新余、峡江等地集中,并有向东逃窜之迹象。电令各师,火速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围堵共匪于袁水南岸。若临阵脱逃,贻误战机者,严惩不怠。同时,电告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先率一部火速赶到赣江堵住共匪逃窜之路。” 此时,十八师师长张辉瓒正在临川检查防务。他接到鲁涤平的加急电报,立即带兵前去堵截红军东渡赣江。 张辉瓒,字石侯,1884年生,湖南长沙人。他长得人高马大,看上去身体很结实。虽然,已近不惑之年,可仍显得精神十足。他那张四方脸,佩戴着一副镜子,又给人以深沉和掩饰不住的傲气。他初懂文墨,早年考入湖南兵目学堂,随后又东渡大洋赴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在他28岁那年,也就是1911年,踌躇满志地回到了他的故乡。在湖南陆军中先担任了一个参谋,时间不长,他又随军事代表团到德国考察。可以说他是青年得志,深受上司的喜爱。1920年就任湖南陆军第四混成旅旅长。1924年升任湖南第一军第九师师长。他带兵较严且又有一套带兵办法,1926年参加北伐。不久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师长。到了1929年,又改任国民政府第十八师师长。如今他带领的这支部队,是一支精锐之师,是鲁涤平手中的一张王牌。论年龄,张辉瓒还比他的上司鲁涤平大上7岁呢。 张辉瓒骑着高头大马,一路催军疾进。在途中又收到鲁涤平叫他加快行军速度的电报。他签发后,令部队火速前进。 红军总部首长已得到准确情报,分散的大批部队已开始收拢。 红三军团的思想工作,也经过周以栗的说服教育,大有好转。大敌当前,只有集中兵力,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 在罗坊的红军总部里,毛泽东、朱德等首长,正在听取朱云卿参谋长和参谋处长郭化若的汇报。 郭化若年轻,思想敏锐,善于思考问题,既能简明扼要地向首长汇报情况,又能善领首长意图,是个很有见识的参谋人员。他简明地报告敌情:“敌罗霖、公秉藩两师已到上高,张辉瓒师的两团兵力到达樟树,邓英到达丰城,万寿宫有敌一个师,番号不详。谭道源师一个旅在南浔路。蔡廷锴、蒋光鼐两师到了鄂东南,湘敌一个师到了袁州……” 毛泽东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忙于调查,又经常说服教育受李立三左倾思想影响的人的工作,夜以继日很少休息,使他面色清瘦。他有着惊人的毅力和处事不惊的雄才大略,面对强大的敌军,他沉静地思索后说:“这就是说,已有九个师从四面将我们包围啰,妄图在袁水流域将我们一口吃掉。” 朱德插上话:“我看,敌人至少这么想的。这叫一相情愿呐。” 郭化若又补充一句:“从目前的局势看,其发展对我军十分不利。” 毛泽东历来是敌变我变,随机而动,善于捕捉敌人的弱点,利用这一点,出其不意,打敌措手不及,力求全歼。他最大的特点,历来是不打无把握之仗。他转向朱云卿参谋长,问道:“原定再延长三天,通知发出了没有?” 朱云卿马上回答:“通知已写好,还没有发出。” 毛泽东从容而果断地说:“通知就不要发了,以一方面军的名义下达作战命令。部队作好战前动员,快速东渡赣江到达樟树抚州、乐安、永丰、宜黄、崇仁地区、筹措给养,训练部队。由彭德怀、滕代远带领三军团为中路军,相机夺取樟树。第四军、第十二军为右路军,归林彪、杨岳彬指挥,相机夺取抚州。第三军为左路军,由黄公略、蔡会文指挥,在赣江以西进行扰敌工作,与二十军、中路军取得联系。二十军应在吉水、永丰、新丰一带工作,经常与总部取得联系。作战命令拟好后,由总司令签发。” 朱云卿、郭化若俩人领命而出。总部人员开始忙于清理、装点文件。 11月1日,午后1时。朱云卿、郭化若拿着“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来到总部,把拟好的作战命令交给朱德。朱德看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后交给毛泽东,毛泽东认真地看了一遍,交给郭化若。 朱德黑中透红的方脸上,印着深深地纹理。多年的军事生涯和对敌斗争,尤其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使他养成了在军事繁忙而紧张的时刻,无论情况如何复杂多变,他往往显得更加沉稳、老练。他严肃而果断地强调说:“命令要立即下达,各路军务必按命令行事。” 三天以后,敌军有一个团的兵力到达罗坊镇。敌军一进镇,就到处抓人,抢东西,弄得鸡飞狗跳。毛泽东利用敌人各路将领面和心不和以及有意保存实力的这个矛盾,抓住有利时机,使红军大批部队分几个地方赶到赣江渡江。总部机关在峡江赣江渡口抢渡赣江。有一部留在赣江以西牵制和监视敌人。刚组建不久的红二十二军则在吉安掩护地方政府转移。 红一方面军总部和一部分部队,在11月6日前后到达赣江峡江渡口。 宽阔的江面,清澈的江水。赣江中有大小船只数十条在等候。朱云卿和郭化若指挥红军战士有秩序地渡江。赣江西岸,毛泽东同朱德握手告别。毛泽东对地方工作还有些不放心。这一次,他不顾个人安危,不随大队人马一起行动,而是要再转道去吉安,布置江西地方反围剿斗争工作。他告诉朱德总司令,一旦处理好,就在赣江以东地区同他汇合。 “多保重,上马吧。”朱德扬扬手。毛泽东跨上战马,同警卫员吴吉清、陈昌奉等沿赣江向南打马离去。朱德似乎有些不放心,一直目送着毛泽东渐远的背影。朱云卿走过来。 “总司令。”朱德收回远望的目光,转身对朱云卿说:“我们也该过江了。” 朱德同朱云卿来到江边,上了渡船。赣江是江西境内南北走向的一条大河流。在经济上它不仅给江西人民带来了舟楫灌溉之利,而且提供了鲜美的鱼产,极大地方便了人民。在军事上,它又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一不把天然的屏障作为己用。运用的得当,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弃而不用,或是运用的不当,在历史上遭到惨败的也难以胜数。敌人就是想运用这个天然的屏障,阻挡红军。可是,他们面对的对手是神机妙算的毛泽东、朱德。红军基本上是在毫无拦阻的情况下顺利地渡过赣江的。 渡船犁开白色的浪花。朱德稳稳地站立在船头,还在遥望着毛泽东离去已经看不到的身影。朱、毛在井冈山,在整个江西,在闽西,在几年的政治风雨中,在残酷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俩人在战场上配合默契,指挥军队打过许许多多的胜仗。当然,也有时会发生一些争论。但,那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无伤大雅。俩人感情日笃。这两个老搭档,可以说是历史所赐,战争所铸,又是命运所牵。朱德在军事上,指挥打仗很有一套。毛泽东则在谋略上很有他的独道之处。除了他的政治家以外,他还应是一个军事家和 谋略家。古时的留侯张良就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今日的毛泽东在历史发展了的今天,更胜古人一筹。此时,朱德的心里也十分清楚。不说历史上的失败者,就眼前这几年的风风雨雨,足以看得出,打胜仗不仅仅是靠勇敢,靠不怕死,而是在谋略,在政策。总而言之,在一个正确的领导者的策略。朱德回想往事,心潮难平。每逢到了革命的紧要关头,都是毛泽东力排众议,扭转局面,转危为安。可他在政治风云中,几经沉浮,经受着难以忍受的压力。他的情怀就像这赣江水清澈透明。 朱德顺利地渡过赣江后,指挥着部队马不停蹄地继续向东,朝着苏区的东固、龙冈转移。在南昌坐镇指挥的鲁涤平发觉红军东渡赣江后,惟恐红军夺取樟树和临川,急忙调整军事部署,在赣江以东地区寻求时机同红军作战。 毛泽东一行到吉安,天已经黑下来。当他们一行牵马走在吉安的街道上时,接到毛泽东到吉安消息的赣西南特委领导李文林和临时政府主席曾三早已迎上前。简单寒喧后,毛泽东简明扼要地说明这次到吉安的目的。他告诉他们这次到吉安来,主要是召开赣西南行动委员扩大会议和研究解决赣西南土地分配问题。要求江西省委加紧筹办红军给养,积极布置好反围剿的工作。李文林和曾三也简单地汇报了他们的一些想法。毛泽东听后十分满意,要求连夜开会布置。李文林和曾三同毛泽东很熟,知道他的工作作风,就马上布置。 就在红军和地方同时积极准备打破敌人进攻之际,蒋介石来到了南昌。南昌机场上空,阴云密布。机场附近增加了岗哨。机场的飞机跑道上,也是岗哨林立。鲁涤平等党政要员,立在机场跑道两边,静候南京来的飞机。飞机着陆后,鲁涤平等迎上前去。机门打开处,陈布雷戴礼帽穿长衫的瘦小身材,出现在机舱门口。他扫视机场后,颇为满意,接着又转回到机舱。少许,蒋介石便戎装裹身出现在机舱门口。他习惯地扫视机场后,极为满意、放心地步出机舱,走下弦梯。 鲁涤平走到飞机的舷梯前,向蒋介石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蒋介石同来迎接的人员一一握手后,驱车到了南昌市中心的江西大旅社。江西大旅社在市中山路洗马池,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1927年7月下旬,起义的部队到达南昌后就包下了这个大旅社。在这个旅社的喜庆厅,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成为这次起义的指挥中心。8月1日的凌晨2点,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第一页。事隔三年后,蒋介石来到这里,召开“围剿”红军的军事会议。当时,不知蒋介石出于何种目的,在这幢灰色的大楼里设立“南昌行营”。此时的江西大旅社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立在一边等候多时的十几个男女记者,见蒋介石乘坐的轿车和车队依次开到江西大旅社前,争相蜂涌而上,被士兵拦在几步外。 一个中央通信社的男记者乘机冲开阻拦闯进来,赶上正走向旅社的蒋介石。“请问蒋主席,此次江西之行的目的是什么?” 蒋介石目不斜视,心情颇为乐观地说:“剿灭‘赤匪’!” 因事先有布置,蒋介石此行不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一个士兵上来毫不客气地把男记者驱赶到一边。 蒋介石进入旅社,来到颇为讲究装饰一新的喜庆厅。厅正中房顶上豪华吊灯放射出柔和的灯光。蒋介石站在他着军装的半身画像下,向到会的军官进行训示:“吾此次来南昌,专门召开剿共军事会议。决定成立南昌行营。任命江西省府主席兼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行营主任,统领十一个师又两个旅,三个航空大队,共十万人马。全力对付江西朱、毛共匪。朱、毛共匪占据吾中华腹地,实是心腹大患。为达消灭共匪之目的,决定在吉安、泰和和赣州以东,永丰、乐安、南丰以南地区,向东固共匪根据地包围而聚歼之!吾要告诉各位的,就是十六个字‘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尔等把江西的朱、毛共匪消灭掉,吾在南京就能安稳地睡觉了。”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散会后的各路军官,陆续走出江西大旅社。张辉瓒趾高气扬地同公秉藩并肩走到大旅社楼外。张辉瓒高傲而大度地伸出手说:“公兄,这次‘剿匪’,仰仗你顶力相助,建树于党国。”公秉藩握住他伸过来的手,说道: “张兄为前线总指挥,一切听从张兄调遣。” 张辉瓒:“好,咱们前线见!” 公秉藩:“前线见。” 第二日,张辉瓒赶到樟树。他的十八师师部就设在这里。 回到樟树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营以上军官训话。他说:“奉蒋主席之命,此次江西剿匪干系重大。吾党与共匪势不两立,此番不剿清,誓不生还,愿汝辈共勉之!有功者赏!贻误战机者杀!” 张辉瓒讲到此,有意停下来扫视军官。他见大家都在用心听他训话,心中得到一种满足。又说道:“汝辈随我多年,此番正是建树于党国之时机,尔等可有种乎?” 众军官齐声道:“愿随师座,为党国效劳。”他的参谋长进来,对张辉瓒耳语一阵。张辉瓒马上告诉大家:“弟兄们,根据飞机侦察,共匪已流窜到抚州以西地区,行营来电,要我部会同二十四师、五十师追击共匪。” 在敌人积极寻找红军作战时,朱德率领红军渡过赣江以后,牵着敌人的鼻子从北向南来了个大迂回。就这时,毛泽东在吉安布置好工作,夜间渡过赣江,向东追赶大部队。途中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便到了红军总部所在地东固。毛泽东刚到,朱云卿参谋长就赶来向毛泽东、朱德汇报刚得到的情报:“敌军在樟树以东和抚州以西连续二次扑空,大军快速向南推进,推进最快的是敌十八师和敌二十八师。距我军不足50公里。” 朱云卿指向地图。“先头部队已到了这里。” 毛泽东听后,强调说:“我军初次转入运动战,务必要慎重。敌军正在设法寻求与我决战,我军正好利用这一弱点,再向红区中心转移,将东固让给敌人,求得有充分把握再打,初战力求全胜。” 朱德边听边观察地图,脑子里一直在思考。少许,他指着地图说:“我军主力主动放弃东固地区到黄坡、小布、洛口之线隐蔽集结,寻找战机。”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派出一部分兵力在富田、东固、龙冈,公开修筑工事。红军主力却神不知鬼不觉地秘密转移到苏区黄陂、小布、洛口一带隐蔽待命。 红军总部就设在黄陂。司令部内静悄悄,朱德和其他总部首长都下去检查工作去了。毛泽东留在总部正奋笔疾书。 古柏进来问:“总政委,开大会的对联写好了吗?” 毛泽东拿起刚写好的对联,微笑着交给古柏。 古柏小声念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灭敌人。好!好!” 古柏高兴地离去。 12日上午,晴空万里。在小布的一个开阔地带,临时搭起了主席台。毛泽东书写的战略、战术对联,已贴在了大会主席台两边。主席台正中央挂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 台下坐满了红军队伍、苏区赤卫队和无数群众。 这里是枪的世界:大会主席台前摆放着几排轻重机枪; 又是梭镖的林海:赤卫队手里的红缨枪、梭镖尤如伫立的森林; 还是旗帜的海洋:无数面各色旗帜,使会场十分威严、壮观。 毛泽东、朱德、周以栗、杨岳彬、朱云卿、彭德怀、滕代远、朱云卿、林彪、黄公略、罗炳辉、何长工等一行走向主席台。台下热烈鼓掌,并高呼口号: “打退敌人进攻,保卫红色政权。” 动员大会刚结束回到总部,就又接到了敌情通报。 原来,东固高山林密,是一个大山环抱的小镇,公秉藩率二十八师抢先占领东固。红军撤离以后,实行了坚壁清野,家家关门闭户,街道上冷冷清清,敌军在镇中横冲直撞地搜索。公秉藩率人进到镇中,来到一座庄院前,停下面对镇外的大山,吩咐道:“命令部队抢占山头,控制制高点,并要重点把守路口。” 参谋长按公秉藩的旨意,转身去传达命令。 这时,通讯人员已架好电台。公秉藩得意地说:“向三个方向同时发报。吉安的行营鲁主任,南昌的军政部何部长,汉口的蒋主席。”他在电报声称,二十八师,经过激战,已占领共匪要镇东固,迫使共匪逃窜。目前,他正率军在乘胜追击之中。电台人员随着公秉藩的口述,熟练地发报。公秉藩口述完,在院中踱步不止。少倾,他停下来,用望远镜观察前面的山头。他从望远镜中已看到山坡上,有士兵正在向山上攀爬。此时,他好不得意。进剿以来,他行动最为神速。 时间不长,他就收到了远在汉口的蒋介石的回电。收报员拿起刚收的电报来到公秉藩面前。“师座,委员长来电。” 公秉藩神气十足地说:“念。” “获悉你部占领东固,将士用命,克奏肤功, 实堪嘉奖。奖二万元犒赏官兵,以资鼓励。蒋中正。” 蒋介石在南昌召开过军事会议,就因事飞往了武汉。远在武汉的蒋介石,接到公秉藩在前线发来的电报,真是喜出望外,立即发了回电。这是进剿以来的第一次喜讯,也难怪蒋介石如此慷慨。 公秉藩放下望远镜,又要过电报细看。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 富田在兴国北面,是苏区中一个较大的城镇。也是红二十军军部所在地。这一天,二十军政治部主任谢汉昌正在招集军、政工干部布置工作。一七四团政委刘敌也在场。前委特派员李韶九带人来到了会场。李韶九,湖南嘉禾县人。早年在程潜手下当一名连长,在八一南昌起义时,当了俘虏,被分配到朱德手下当兵。南昌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部队在朱德和陈毅的率领下,撤出南昌,转战广东。这支队伍在东江又遭失利。贪生怕死的李韶九,偷偷开了小差,重新回到了国民党的军队。当时,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了革命根据地,朱德也和陈毅率军来到了井冈山。李韶九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善于投机钻营取巧。不久,他也神出鬼没般地来到了红军队伍中。由于他善于伪装,且又能充分地表现和推销自己,最后竟成了红军前委的特派员。他是奉命前来富田进行肃反的,一到富田就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从12月7日到11日,在这短短的四天时间里,从士兵到红军的高级干部,一下子就抓了几百人,弄得“AB团”满天飞,人人畏惧,个个恐慌。全军上下人心浮动。他走进会场,傲气十足什么话也不讲,来到谢汉昌面前,严肃地说:“谢汉昌,你被捕了!” 谢汉昌面对突发的事情震惊了,如五雷轰顶。团政委刘敌也震惊了,他的老上级,积极为党工作,怎么能是“AB团”呢?到会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大家虽然怀疑,可谁也不敢多言。进来两个战士立在谢汉昌两边。谢汉昌大声质问他: “凭什么?” 李韶九傲慢无礼地大声说:“有人供出,你谢汉昌是‘AB团’分子。”战士是依令行事的,不由分说抓住谢汉昌往外拉。 谢汉昌无故受冤岂能束手就范,在奋力反抗,并大声质问: “谁给你的权力?几天时间你抓了那么多的同志,还枪杀了几十位,你良心何在?你党性何在?” 李韶九有上方宝剑:“告诉你,我是总前委派来的特派员,专门来领导肃反工作的。你替‘AB团’鸣冤叫屈,就是隐蔽在革命队伍中的敌人。我问你,你良心何在?你党性何在?带走!” 谢汉昌从他的话语中终于弄明白了。原来,前两天他看到那么多的好同志被当成“AB团”分子抓起来,不满李韶九的做法,说了一些别人不敢说的话。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李韶九那里。李韶九就惟他是问。谢汉昌被强行带走了。 谢汉昌被关押起来后,李韶九亲自带人立即审问。谢汉昌被捆吊在房梁上,脚下垫着一个小方凳,几个战士轮番抽打。谢汉昌被打得皮开肉绽。 李韶九问道:“谁是‘AB团’分子?你都同谁取得联系?” 谢汉昌眼睛冒着怒火,紧咬牙关,愤怒地望着他,一言不发。 “不说?再给你上上劲!” 李韶九气恼地上去一脚踏翻木凳。 谢汉昌悬在了半空中,疼得他脸上的汗珠直往下掉。旁边立着的战士虽有侧隐之心,也不敢有所表示,背过身去不忍看视。 李韶九走出了房子,来到院里走动着想办法敲开他的嘴。 不多时,看守的战士出来告诉他,谢汉昌有话说。李韶九脸上出现了得意的笑意。他急步进了屋,旋即又奔了出来。对看守的战士说:“把他放下。” 谢汉昌经受不了折磨,也胡乱供出几个了事。其中就有团政委刘敌。 刘敌也是湖南嘉禾县人,和李韶九是地道的老乡。李韶九看在同乡的份上,对刘敌没有采取像对其他人那样的行动。 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在富田镇外的山包上李韶九把刘敌约来谈话。两人坐在一块突兀的石头上。李韶九斜了刘敌一眼,缄口不语。刘敌也知道特派员找他谈话没有好事,究竟是什么事,他不托底,满腹狐疑地看着李韶九欲言又止。心中暗暗祈祷:“千万别说我是‘AB团’。” 俩人沉默着。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它既能使对方思想上产生心里上的空虚、恐惧,又能让你感到压抑,使其自动上钩。 刘敌确实沉不住气了,小心地问:“特派员,你找我有什么事?” 李韶九轻蔑而又神秘地看着他,故意引而不发,最后以一种深不可测的口味说:“你先好好想想,看你有什么事没有向组织交代的。等会我问你,你要如实回答。” 刘敌诚恳地说:“你尽管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向组织隐瞒。” 李韶九又是对他神秘地笑笑,似乎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 他见火候到了,就单刀直入地问:“你们军政治部主任谢汉昌供出你是‘AB团’分子……”刘敌听后,惊得灵魂出壳,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声嚷道: “这是血口喷人!谁是‘AB团’?‘AB团’是什么样子?我刘敌……” “坐下!” 李韶九威严地说道:“你对前委特派员是什么态度?” 刘敌还想说,突然把要说的话咽回肚里,慢慢重新坐下。 “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你清楚‘AB团’分子是什么下场。我们共产党人吃过不少‘AB团’的亏……” 刘敌虽有点坐不住了,但他还是耐着性子坐在那里没有动。李韶九又说:“看在咱是同乡的份上,我不抓你。” 刘敌既有感激,又有委屈地说:“特派员,我是冤枉的……”李韶九有些不悦,先站起身,威严地打断了他后面的话: “不要说了!” 俩人就这样慢慢走下山。临分手,李韶九又叮咛他要好好地想一想,最后还警告他不要和组织上对抗。刘敌自思,自己本身就是冤枉的,想什么!他一回到营地,就匆匆来到特务营驻地。找到教导员赖柞涛说:“李韶九是反革命。他早先投靠过程潜,八一南昌起义时被俘虏,加入了朱总司令的部队。东江失利后,他又逃到国民党那里,后来不知又怎么回来了,摇身一变成了中央特派员。抓了我们政治部主任,以后还要抓我们。你们说,咱们怎么办?”。 赖柞涛和刘敌很要好,平时刘敌说什么,他从不打折扣。 这一次,他受到刘敌的鼓动,不加思索地说:“咱先把他抓起来。” 刘敌要的就是他这句话,马上说:“我也是这个意思。” “他人在哪?” “他们已带着谢主任去了东固。” “我去集合队伍!” 刘敌本是无辜的,他这样一来,使问题的性质就走向了反面。 在东山坝的毛泽东听到富田肃反扩大化,连陈毅都心有余悸,立即派前委秘书长古柏和陈伯钧到富田解决被激化了的矛盾。陈伯钧,四川达县人。1910生。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的秋天,他到湖南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后,因误伤致死教导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吕赤,按军纪该当抵命。由于毛泽东的保护,才免一死。他俩人到了富田就分头做工作。陈伯钧救了别人,自己却被刘敌抓了起来。因他曾在这个军任过职,一些看守他的战士认识他,就悄悄把陈伯钧给放了。古柏到富田也经历了一番磨难,侥幸逃离富田。 刘敌带兵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东固,找到关押所谓‘AB团’分子的地方。李韶九刚押谢汉昌到这里。突然外面传来呼天叫地的喊声: “李韶九是反革命!” “别放他走了!” “抓住李韶九!” 正在一处民房内歇脚的李韶九,看见慌慌张张进来一人,焦急地问:“外面出什么事了?”那人说:“冲进来许多部队,说是要抓你。”李韶九知道众怒难犯,心虚而恐慌地提枪出了院,跑到大街上,见许多人冲了进来,知大事不好,翻墙向镇外逃去。 刘敌带人冲进院内,不见李韶九。命人打开了房门四处寻找,也不见李韶九的踪影。于是,打开牢门,救出谢汉昌和其他被关押的人。谢汉昌握住刘敌的手:“谢谢!谢谢!” 刘敌告诉谢汉昌,李韶九是前委派来的,要他快拿主意,今后该怎么办?谢汉昌想了想说:“天无绝人之路。事情闹到这份田地。‘三十六计,走为上’”刘敌开始还没有这个想法,经他提醒,“走?拉队伍出去?” 谢汉昌无声地点点头,继而说:“对!他们不要我们,我们就把队伍拉到赣西,自己干!” “我们听谢主任的。跟你走!” 刘敌毫不犹豫向他表明心机。此时的谢汉昌也是利令智昏,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高级领导的责任,不分是非,把对李韶九的气,全出在领导身上,说:“咱也不能白走。” 刘敌不懂他的意思。 “有个叫丛永中的,他平时喜欢摹仿‘毛体’……”刘敌不解地问:“毛体?” “利用他,让他们自己斗去吧。同时,扣押李韶九带来的那个连的兵,作为人质。” 红三军团指挥部,设在富田东面不远的一个小山村里。月隐天黑,几片浮云掩住了残缺的月亮。彭德怀在他的临时住处,一座农舍的油灯下,正在看书学习。彭德怀养成了习惯,无论形势多么紧张,他都要灯下夜读。 敲门声打断了他,起身打开房门,见是三军团秘书长周高潮进来,问:“这么晚了,有何事?” “刚才一个农民送来一封信,说是交给你。” 彭德怀接过牛皮纸自制的信封,沉甸甸。他打开,见信的开头是写给古柏的,一看特殊的字体便知是毛泽东所写,他愈看愈惊诧。彭德怀惊地面如土色。 周高潮见状大吃一惊:“总指挥……” 彭德怀看了几眼,急不可奈地问:“送信的人呢?快给我找来!” 周高潮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多问,迅速出房寻找送信人。 彭德怀打发周高潮出去寻找送信人,他接着往下边看边轻声念道:“《告同志和民众书》,‘党内大难到了!’彭德怀叛变投敌……”他气怒地将手中的信摔到桌上。少许,他又拿起来边看边品味……周高潮进来告诉他:“人已走了。” 彭德怀预感到事情的重大,告诉周高潮:“你通知滕政委,明日一早到我这里开前委会。” 翌日晨。滕代远、何长工等在彭德怀住处开会研究这封信的问题。彭德怀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封是写给古柏而错传给我的信。我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从笔体上看,是毛总政委所写,就信的内容来看,‘捕杀军队CP与地方CP。’‘朱、彭、黄、滕系红军中‘AB团’主犯,从信尾的(10B12)日期看,毛总政委从没有这个习惯。” 滕代远看后表示同意彭德怀总指挥的分析。也认为,此信系伪造,是一个阴谋,这个阴谋就是要分裂红军。尤其是当前,敌人已调动十万兵力“围剿”红军。写信的人是谁尚不清楚,其动机是一目了然的。彭德怀回忆起过去的往事,说毛泽东同志建立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争取袁、王联盟,严肃批评乱杀群众。特别是古田会议决议,这都是正确的方针、是政治家的风度。他认为毛泽东是政治家,而不是阴谋家!这封伪造的信,是分裂红军,分裂党的险恶阴谋。 滕代远又分析地说:“这是有人想利用我们来达到他们达不到的目的。红三军团受李立三路线的影响,对撤离长沙战斗、东渡赣江、诱敌深入有看法,不理解,甚至有意见,这是事实。那都是为一个目的——中国革命。对革命没二心。这封误传的信,十分险恶。我建议,将这一情况马上报告总前委,并表明我们的态度。” 在同一天的早晨,朱德到村外散步。这也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当他散步到了村口时,有一个穿红军衣服的人,躲躲闪闪走进村子,到了朱德住处,见门大开,他小心地走到门口,向里张望见无人,一闪进内,接着便又闪出来。这人走到街上,看到街上有出早操的红军队伍走过来,他整整军容,大大方方地迎着走过去。 朱德散步回来,走进屋内,看到桌上有一封信,而且还是牛皮纸自制信封,他只觉得沉甸甸、厚厚的。朱德托了托颇有分量。他以为是重要文件,打开见是毛体字信,看着看着他的表情发生了急促地变化,由平静到激愤。他看完后长久地伫立原地一动不动。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又看看信的末尾,是用英文落款。朱德笑了,不过他笑得很不自然,多少还带些苦涩。他把这封信重重地扣在桌子上,气愤地说:“阴谋、阴谋!” 当毛泽东知道了这些情况后,认为事态严重,立即召开总前委会。到会人员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不过有一点,大家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说,这封信是人伪造的。毛泽东在气愤中仍显得很平静。他说道:“这是阴谋,企图分裂红军,挑拨离间。从摹仿的笔体来分析,写信的人就在我们队伍中,要很好调查,要弄清真象。他们选择的时机是大战前夕,无疑是要我们红军面对蒋介石的十万敌军,不战自败。” 周以栗赞扬了三军团,说他们的做法很好,拥护毛泽东同志,拥护总前委的领导,是顾大局,识大体。 朱德也表明自己的态度:“保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告诉同志们,切不可上当,作事要三思。大战在即,我们要把精力投入到反‘围剿’中去……” 毛泽东最后告诉大家,要记取历史的教训,要实事求是,切不可怀疑一切,肃反不能搞扩大化。郭化若进来报告:“古柏和陈伯钧同志回来了。” 毛泽东心头一喜,说:“快请他们进来。” 古柏、陈伯钧风尘仆仆地进来。毛泽东想急于了解情况,催促着他们:“快把二十军的情况说说。” 古柏汇报道:“我和陈伯钧、曾碧猗(古柏夫人)到了富田,情况十分复杂。由于肃反扩大化,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和省苏维埃政府的人都有些憋气。二十军内部思想比较混乱。段良弼(省行动委员会领导)、谢汉昌、刘敌、李伯芳(省秘书长)将红二十军带出了富田东固地区,还扣押了李韶九带去的那个连,准备渡过赣江,自树旗帜。” 毛泽东听后知道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心情很不平静。他那能容下大海的胸襟,今日也变得异常激荡。众人都注视着他。毛泽东思谋过后说:“派人去通知陈毅,要他带兵去东固调解处理,想尽一切办法救出被扣押的人质。” 这次“围剿”红军,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共调集第六、第 九、第十九路军和航空队,十多万人马云集江西。他们是:第六路军总指挥朱绍良,下辖第八师,师长毛炳文,有六个团;第二十四师,师长许克祥,有四个团;第四十九师,师长张贞,有六个团;第五十六师,师长刘和鼎,有六个团;独立旅,旅长周志群,有两个团。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下辖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有六个团;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有六个团;第七十七师,师长罗霖,有六个团;二十八师,师长公秉藩,有四个团;新编第十三师,师长路孝枕,有四个团;独立旅十四旅,旅长刘夷,有三个团。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下辖第六十师,师长蔡廷锴、有六个团;第六十一师,师长戴戟、有七个团;第十二师三十三旅,旅长马昆。以鲁涤平指挥的第九路军为主。蒋军从东向西一字排开,由北向南齐头并进。限于在12月20日前到达指定的目标。由于第二十八师在公秉藩的率领下,日夜兼程,20日前到达了指定的地点东固。第十八师张辉瓒于21日才赶到东固。比公秉藩晚到了一天。此时,张辉瓒还不知道公秉藩已到了东固,这是他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于是就发生了一场火拼的误会。 12月21日,晨。浓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十几米,在东固附近的山中,张辉瓒身着狐皮大衣正马不停蹄地催军前进,行进到一座山下,先头人员赶来向他报告:“师座,前面山上发现红军。” 张辉瓒大喜,心中暗想,这一回可逮住你了,看你还向哪里跑?他仔细听了听,前方确有人喊马嘶声。求战心切的张辉瓒,马上果断地命令道:“命令部队,发起攻击!” 将令一出,很快就在前方传来攻击的枪声,紧接着传来了对方的还击声。一时间,轻重机枪声乱叫乱吼,异常激烈。 张辉瓒提着枪立在原地辨别声音,他听到对方火力异常猛烈,以为遇上了红军的主力部队。他凭着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是消灭红军的大好时机。于是,大叫一声:“参谋长。” 参谋长应声来到他的面前。 张辉瓒踌躇满志地说:“遇上了红军主力,命令弟兄们狠狠地打”张辉瓒来了情绪,一手解开狐皮大衣衣扣。 他的命令被参谋长传达下去,攻击的枪炮声更加猛烈了。 打了一段时间,张辉瓒听着“冲啊!” 、“杀啊!” 分外高兴。 浓雾渐渐变淡,视野愈来愈开阔。山上的第二十八师也以为遇上了红军,在公秉藩的指挥下,轻重武器一起开火,妄图把红军堵截歼灭在山下。打了一个时辰,视线也渐渐有所好转,命令部队向山下冲,到了半山腰,敌军官发现死者和自己是一样的服装,再细查,发现是十八师的番号。公秉藩接到报告大惊,忙命令司号员吹号联络。 山下的张辉瓒正提枪催战,听到联络号,知对方不是红军,也忙命令司号员吹号停止攻击。 双方知道大水冲了龙王庙,都停止了攻击,把各自的部队撤下来。挂彩的不少,各个垂头丧气。 张辉瓒气得七巧生烟,在原地不停地打圈子,当他看见刚才报告发现红军的军官,气不打一处来。二话没说,举枪欲打。那人一见,急忙跪地求饶:“师座,看在跟你多年的份上,饶恕我一次吧。” 参谋长走过来:“师座,这也不能全怪他。一来雾大难辨敌我,万一真遇上红军了,我们不打,不是被红军消灭掉了。 再说,他二十八师,到了东固应通知我们才是。再说,师座您是前线总指挥,二十八师归你指挥。他们抢头功,这岂不是小看您吗?” 张辉瓒听后觉着有理,一言不发。 参谋长转向吓呆的军官,既像训斥又像提醒道:“还不谢师座。”那军官给张辉瓒忙跪下,感激地说:“谢师座不杀之恩。” 张辉瓒并没有杀他的意思,只是一时气恼,有参谋长求情,也就只好作罢。 张辉瓒和公秉藩在东固地区发生误会之时,黄坡的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里,毛泽东抽着烟和朱德、周以栗、林彪、黄公略、何长工、罗炳辉坐在两张合并的四方桌前,听取朱云卿参谋长的敌情汇报。 朱云卿告诉各位,罗霖的七十七师在吉安的赣江以西;刘和鼎的五十六师在福建建宁;东西相距八百里。在这八百里中间,敌军分两路进攻:敌右路军是张辉瓒的十八师,谭道源的五十师和公秉藩的二十八师,共三个师,不足四万人。敌左路军是毛炳文的八师,进到广昌,许克祥的二十四师,进到洛口,约二万多人,其先头部队已到头陂。第十九路军的六十师进至万安,六十一师进到泰和。在我军集结的正北方,敌右路军的三个师,分占三处。谭道源师进到潭头,张辉瓒、公秉藩两师到达东固。朱云卿讲完停下来望着朱德、毛泽东等。毛泽东边抽烟边盯着标好的地图,内心在运筹着。朱云卿见首长都没发表意见,又接着说:“我军一、三军团加上我总部直属队和六十四师约四万人,集中兵力歼灭一部,十二军的三十五师负责佯动任务。” 朱德分析了两军对垒的形势后,认为我们所选择的作战地域是根据地又多半是山地,交通不便,敌军左右联系较难。 根据地广大群众已组织起来,封锁消息,支援我们作战。加上我们搞好政治动员,部队进行了整训,士气高涨。而敌人呢?被我们从赣江西牵到赣江东,又牵到根据地,敌军分散了兵力,已很疲惫。抓住有利时机,吃掉他一部分是有把握的。他边说边做着合围吃掉的手势。 林彪从容不迫地说:“先吃掉许克祥、毛炳文两师,再挥师西进,吃掉右路军。”林彪这个人平时很少说话,有点沉默寡言。别看他话语不多,脑子转得特别快。林彪担任红四军军长,成为红军中举足轻重的年轻将领。他的话一出口,彭德怀表示异议:“许、毛师虽说较弱,易得手,若打了再向西运动,势必造成右路军靠拢集中,增加了下一步的难度。” 毛泽东起身丢掉烟头,众人知道,大凡他有这样的举动时,就是他一定深思熟虑,成竹在胸了。果然,他果断地说: “歼敌于运动中,集中兵力打张师或谭师,割断敌人八百里联营!” 正讲到这里,总部的刘参谋进来报告说敌五十师在潭头大肆拉夫,准备向小布推进。 听到这个消息,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毛泽东说:“就在小布设伏,先吃掉该师!” 朱德的脸上也是洋溢着春风,果断地下达作战命令:“敌军因不了解我军情况,还不敢断然冒进。行动较迟缓。我军在26日拂晓,轻装向北前进,埋伏于小布。指挥员不准骑马。 白天不准煮饭,各军回去准备。具体任务由总部以命令形式下达。” 一说打伏击,全军上下欢欣鼓舞。这些天光牵着敌人的鼻子转,没放过一枪,不觉手都有点痒痒了。 拂晓静悄悄。红军队伍轻装出了村庄,沿着山道进入山里…… 天已大亮。敌先头部队一个营已经出发,沿着山道在前进。已集合好的大批队伍,正待命准备出发。 谭道源师长全副武装,正要走出师部。敌兵押进一个俘虏。他见了谭道源并不惧怕,一个劲地点头哈腰。谭道源质问他:“你是共匪派来诈降的?”他连忙否认。“不、不、不。 我是自己偷着跑出来的。” 谭道源仍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着他,问:“你是偷跑出来的?” “是!他们分了我家的田,霸占了我家的房。” 谭道源:“你来这里干什么?” “我向国军报告啊,他们在小布设了埋伏。” 谭道源仍有怀疑地问:“你怎么知道他们在小布设伏?” “我亲眼所见。” 谭道源:“来人,给他赏钱。” 应声走过来一个参谋人员。那人对他毫无表情地说:“走吧。” “谢谢、谢谢。”他点头哈腰,一付奴才相。 谭道源对那个军官一语双关地说:“好好招待他。” 军官明白。对他说:“走吧。”接着把他带走。 谭道源,字逸如,湖南湘乡人,1888年生。早年考入湖南兵目学堂,蔡锷是他的军事教官。他曾任湘军师长,1926年改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第五师师长,1927年又升任第十三军副军长,1928年又改任湖南清乡第二区代理指挥官,不久又改任第四集团军第七师师长。1930年,蒋介石对江西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他奉命来到江西,同红军作战。四十有二的他,有多年的军旅生涯,尤其是多次同共产党打交道,他不仅多疑,且又小心谨慎。他听了这个人的报告,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总之,小心无大错。他立在原地望着远处的青山一言不发。队伍早已集合好,但等他的号令。他在此犹豫不决,急坏了一旁的参谋长:“师座,一个叛兵之言,不可轻信。我军应按计划向前推进。” “不!宁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无论共匪有无设伏,我军就应静观其变。” “那……队伍……” “撤销命令,原地集结待命。” 敌人撤销了进军的命令,可红军还不知军情有变,仍在小布北面的山林中埋伏。红军战士警惕地注视着山下的小道上。太阳已升到半空中,山道上依然静悄悄无一丝动静,战士们耐心地等待。 红军在山上埋伏了一整天,没有发现敌情。第二天又继续设伏,结果,又是空等一天。两天设伏失败,战士不理解,就出现了一些情绪。在撤回的路上,有人小声议论发牢骚: “白受了两天活罪,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到。” “假情报,害得我们好苦。” “搞情报的,净是吃干饭的。” 前面传来:“保持肃静。” 队伍中没有了议论声,只有脚步的沙沙声。 傍晚。毛泽东和朱云卿一起散步,看到撤回来的队伍,问: “情报不准?” 朱云卿十分有把握地说:“情报绝对可靠。” 毛泽东想了想,自语道:“那是敌情变了,马上派人迅速查明原因。两天设伏落空,部队中可能有情绪,告诉他们,机会总是有的。” 俩人回到总部,马上派人去查明情况。 于此同时,公秉藩带着他的参谋长骑马来到十八师师部,在门前下了马。张辉瓒迎上来,寒暄着引进师部内。公秉藩看到墙上有一副奔腾的骏马异常醒目。张辉瓒把公秉藩客气地让到一边的椅子上。马弁献上茶。 公秉藩欣赏着那副奔马图:“老兄雅兴不小啊。” 张辉瓒颇为得意的说:“雅兴谈不上。鄙人虽生于猴年,可对马却有独厚之意。因此,请人作了幅奔马图。时时带在身边,以示鼓励。” 公秉藩揶揄、赞扬掺半地说:“张兄不愧为是一匹骏马。 我是来请示明日如何行动的。” 张辉瓒不加思索地说:“明日你留东固休息,我率部进攻龙冈。” 公秉藩见张辉瓒目中无人,且刚愎自用,心中虽有不快,他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他告辞回去,赌气率军移防,脱离张的掌握。 他们的这一行动,被毛泽东、朱德所掌握。毛泽东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好!敌人被我们调动了,抓住战机,在前进中消灭他们。” 朱德根据敌情,要参谋处马上调查,制成地图,下达命令,围歼张辉瓒的十八师于龙冈。郭化若参谋处长把刚绘好的地图放到朱德面前。说:“东固、南陇、龙冈、君埠,依次向东,各距二十里,我军刚向君埠以北地区移动,目前,还未接到三军团、四军的宿营报告,不知他们具体到了什么地方。”朱德要求黄公略的红三军从正面进攻,所辖七师拂晓前抢占黄竹岭前木坑以北地区和亭子岭主要阵地,迎击张师先头部队,其余两个师,接七师向龙冈东和东北攻击。朱德还要求红十二军除三十五师,另有任务外,加上六十四师从左路务必于30日凌晨4时前出发,经袁湖向龙冈西南方攻击,要求该军以一部分兵力抢先占领龙冈南端的盲公山。主力必须截断龙冈西通南垄的大道,从兰石、茅坪向东攻击,就是抄张师的后路。红四军和三军团由现在驻地选路前进,如上固无敌,快速从龙冈西北在还铺、张家车之线攻击前进,到达后同红三军取得联系,并向总部报告情况,要求他们以小股兵力,到下固潭头警戒。如果张师到龙冈后停止不前,我军则向龙冈攻击。郭化若飞快地记录了兵力的部署情况。 朱德征得毛泽东的同意,下达了作战命令:“总攻时间,定在30日上午10点。” 毛泽东又补充一句:“总部指挥所设在黄竹林后面的小别山上。” 朱德问朱云卿:“都明白了吗?” 朱云卿回答得很干脆:“明白了。” 朱德说:“马上行动吧!” 毛泽东对朱云卿又强调道:“你带人亲自到君埠以北地区寻找三军团和四军,并传达作战命令。”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