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黑沉沉的夜,天空没有一颗星星。静静的山林中突然有鸟被惊飞。惊飞的鸟在天空盘旋片刻后又落入林中。原来是在山林相掩的小道上,有三骑人马在匆匆赶路,搅了它们的好梦。这三骑人马到了三岔路口,停下来辨别方向。他们是参谋长朱云卿和他的两个警卫员到上固地区执行寻找红四军和三军团的任务。 当时,由于没有通信设备,通信联络全靠人送。敌情发生了变化,又没有接到红三军团和红四军的宿营报告。军情紧急,事关重大。受毛泽东指派,连夜向北寻找,转达总部的作战命令。 他们在三岔口辨别好方向,打马拐向左边的一条山路。老天不作美,一时间阴云密布,下起了零星小雨。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数不清的“叭嗒”声。一会他们三人的衣服都被雨水打湿。三人正赶路间,突然从林中传出一声:“口令。” 两个警卫员迅速拔出手枪,以防万一。当时,敌人向南推进的速度很快,他们又是向西北方向迎着敌人前进,很有可能同敌人遭遇。这种情况在当时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参谋长朱云卿听到对方问“口令”,稍有迟疑便答道: “解放。”对方接着又问是“哪一部分的?”天黑,根本无法辨认对方,但从声音判断是自己人。 “总部的。”这是警卫员代为回答。 口令虽然对上了,可对方仍有疑虑。原因是以前丢失过口令,吃过这方面的亏。对方又以命令地口气大声道:“站住!” 随着话声林中窜出十多个荷枪实弹的士兵。他们有的警戒,有的走过来。 朱云卿在马上观察到身后的两个警卫员握枪在手,以防不测。他从这些兵的动作上已认出,走过来的是自己人。问道:“你们是红四军还是三军团的?” 他们也听出来人不像是敌人,为稳妥起见,为首的大概是个班长,仍围着参谋长朱云卿仔细辨认后,确认是自己人才回答说:“我们是红四军军直的。” 朱云卿:“你们军长在什么地方?” “就在前面不远的村庄里。”他们自动让开道。 朱云卿没有再和他们说什么,就同警卫员打马前去。行不多远,便到了一个小山村。村中警卫的战士把他们引到了红四军军部。此时,军长林彪和政委罗荣桓也正在研究分析敌情。朱云卿传达完总部的作战命令,就又马不停蹄地向西北继续寻找红三军团。 罗荣桓在古田会议时,由于他观点正确,工作积极,被选上前委委员。毛泽东当时曾惋惜地说“发现晚了”的话。1930年6月接任红四军政委工作,同林彪搭档。林彪性格内向,他也是不爱多言语。罗荣桓最大的特点是他肚量大,能容事,能容人。林彪能遇上他这个搭档,也是不可多得。而且,他能实事求是。在这次肃反中有扩大化的地方,他就敢于站出来说话。他的这个警卫员,叫王东保。就是他把王东保从死亡线上救出来的。在当时,师一级就有杀人的权力。前不久他去检查反“围剿”的准备工作回来,听说要杀人,马上去了解情况,看到一个才14岁的娃娃,是宣传科的一个勤务兵,叫王东保。原来,十师的宣传队在开会,王东保给他们买了一斤酒半斤花生米,那些人被当成“AB团”杀掉了,他也就成了“AB团”分子,马上就要执行。罗荣桓不仅救了王东保,还救了很多人。 林彪、罗荣桓送走参谋长朱云卿后,马上要军部通讯员到各师传达总部作战命令。各师接到命令,马上率军向龙冈运动。 天刚放亮,山中又起了雾,能见度极差。这时,下起的蒙蒙细雨又有增大的趋势。红四军的战士,踏着泥泞的山道,艰难的快速行进。 “走的方向对不对,不会弄错吧?”一个战士问身边的班长。 班长是个老兵,不仅有作战经验,而且能辨别出方向。他望望道边的树,说:“现在是向南。” “敌人不是在北面吗,怎么向南走呢?” “一定有新的情况。”班长肯定地说。 当队伍走出山道,拐向一条大道时,看见大道旁立着一块醒目的木板,上面写着: 军长、政委示 上固无敌,敌在龙冈,望全军将士奋起精神消灭之。 林彪 罗荣桓 队伍经过这里,看到木板上的字,才对改变行军路线恍然大悟。队伍走向大道,由走变成了小跑……天已大亮,可雾却更浓,老天像是故意和他们作对。 此时,在亭子岭主要阵地上,红三军七师已进入指定阵地。战士们忙着挖战壕,砍树做掩体……总之,战前的准备工作在紧张地进行,拦截敌人于龙冈。而这时的红四军正在林彪、罗荣桓的率领下加速向龙冈靠近。 参谋长朱云卿离开红四军后,在西北方向找到红三军团,向彭德怀、滕代远传达总部的作战命令,要他们火速驰往龙冈,围歼敌十八师。彭德怀知道这是反“围剿”的第一仗,毛泽东总政委曾一再告诫部队“务必打好第一仗”。三军团虽然接到命令较晚,但一定准时赶到总部指定的地点。他让参谋长朱云卿转告总部首长,请他们放心。彭德怀和滕代远立即命令部队启程,边行军边传达总部的命令。时间就是胜利。他们冒着雨,顶着雾,不顾山高路险,道路泥泞,快速行进。 在红四军和红三军团驰往龙冈的途中时,毛泽东、朱德和总部人员已到了黄竹岭的山下。雾锁群峰,茫茫云涛;山道弯弯,路径难辨。毛泽东、朱德在山下略一停留,便指挥总部人员登上山顶。到了山顶,雾更浓,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到风吹林涛声。 在这浓雾中行军,跟黑夜行军差不了多少。红四军的王良师长、李赐凡政委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向南穿插迂回。山上无路,脚下泥泞。有的战士滑倒,有的战士从山上滑下来,有的战士被树枝划破衣服。他们全然不顾,不停地前进。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不失时机地赶到指定地点,参加会战。 军长何长工的处境也不好,他们不仅要翻越山岭,而且还要淌河。南方的初冬,也是很冷的。这时的战士有的还穿着单衣,衣服又被雨水打湿,加上疲劳,其艰苦程度是可以想象的。可战士们没有任何怨言。红八军军长何长工同政委袁国平边行军边做鼓动工作,鼓舞士气。 大约在上午9点多钟,浓雾渐渐变淡,四周的景物可辨。 何长工同政委袁国平简单商量后,带领部队抄小路,走近道,争取到达龙冈的时间。9点半钟左右,黄竹岭上,太阳从云雾中钻出。不久,这个神秘的外衣——雾,在阳光下渐渐变淡。 毛泽东、朱德立在临时指挥所外,极其关切地注视着龙冈方向。远方的龙冈,淹没在群山之中。居高临下,从这里可俯视山下的龙冈,在雾中依稀可见有六百多户人家的小镇,四面高山环抱,中间有一条峡长的山谷。放眼四望,极目探寻。龙冈南,山高林密,悬崖绝壁,猿猴难攀;龙冈东的亭子岭尤如巨人扼关而守。 早饭过后,山下龙冈镇的大坪上,敌十八师旅长戴岳手下的团长李月峰吹响集合的哨子。士兵听到集合的哨声,个个慌慌张张拿着碗筷、水壶,肩上背着枪从不同方向跑上大坪集合。 张辉瓒正全副武装地立在一座地主庄园门前,向朱耀华、戴岳、王杰俊三位旅长下达作战任务。 “朱旅长,你旅留守东固,作好策应准备。” 朱耀华旅长应声“是!” 张辉瓒转向戴岳、王杰俊说道:“戴旅长、王旅长,率部与我一同向君埠进军。” 戴岳看看大雾弥漫的群山,不无担心地说:“师座,从龙冈到君埠这20里路中,山高林密,道路复杂,军情不明。我看还是派人侦察后再行动吧。” 张辉瓒很是自信,大不以为然地说:“戴旅长,共匪已望风而逃。此时,少说距龙冈也在百里之外,放心大胆地推进吧。” 戴岳仍心有余悸,又提醒道:“师座,还是小心为妙。” 张辉瓒大为不满,脸上出现了愠色:“怎么,害怕了?” 朱耀华旅长见师座大为不悦,忙说道:“师座,戴旅长的话有些道理。” 张辉瓒看看他,又看看戴岳,分明是不满。他一声不语,望着前方大雾中既寂静又神秘的群山,拧眉思考。他俩人见师座一声不响地看着前面的山,欲言又止。都这样沉默着,大概过了一根烟的工夫,张辉瓒像是考虑成熟的样子,大声吩咐道:“戴旅长,你率部先行一步,我同王旅长紧随其后。为防万一,两旅推进中尽量拉开距离。”戴岳和朱耀华见师座铁青着脸,俩人也不再坚持己见,表示同意。 张辉瓒见他的手下没有反对的表示,大声说道:“立即行动吧!” 三位旅长同时应声:“是!” 朱耀华同他们告别后,跨上战马,猛加一鞭,向东固飞奔而去。戴岳也只好匆匆走向镇外的大坪,带领部队出发。张辉瓒望着戴岳离去的背影,似乎有点不满地对王杰俊讲:“戴旅长这个人太胆小了。如此胆小怕事,怎能成大气候?” 王杰俊刚才一言不发,他心中不是没有看法,跟随张辉瓒多年的他,十分了解他这个上司的脾性。所以他不想讨上司的嫌,因此,讨好地附和道:“他这个人呐,一贯胆小怕事,跟随师座多年,一点也没有长进。” 大坪上的队伍早已集合好。在准备出发的队伍前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排轻机枪、重机枪和迫击炮,甚是威严。李月峰团长看见戴岳走来,忙下达口令:“立正!” 队伍“唰”的一声立正站好。李月峰扫视队伍一眼后,转身跑向戴岳。 戴岳站在队伍一侧,李月峰跑来向他报告:“报告旅长,全旅集合完毕。请旅长示下。” 戴岳不慌不忙地还过礼,命令全旅向君埠方向前进。李月峰大声应后,转身跑到队伍前面,面对全旅下达了“枪上肩”的口令。列队的士兵在号令下枪上肩。轻机枪和重机枪也被士兵一个接一个地抬上肩。李月峰下达了出发的口令。队伍按着口令沿着大道向东进发。 轻机枪、重机枪在前开道,显得很有气势。戴岳在李月峰陪同下,行走在队伍中。到了亭子岭山脚下,被山上的红军将领黄公略、蔡会文看得一清二楚。黄公略悄声命令部队不要暴露目标,但等敌人进入伏击圈。他看看怀表,正好是10点差一刻。从龙冈到这里,不过几里地。戴岳怕出意外,让先头部队压住速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远的距离竟走了两个时辰。 山下的戴岳、李月峰赶到队伍前面,不放心地命令部队停下。他用望远镜观察前面的高山。此时,大雾虽然渐渐消散,而山上仍然是朦朦胧胧,景物时隐时现。他虽然看不真切,可在他的望远镜里面,山林静悄悄,看不出有异常动静。 戴岳观察后,放心地放下望远镜,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山上的黄公略见敌人进入包围圈,又看看怀表,正好是总部规定发起攻击的时间。他同蔡会文政委交换一下眼神,立即下达了全面攻击的命令。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山头上机枪、步枪、鸟铳一起开火。 山下,行进中的敌人突然遭到伏击,立时乱了阵角。 戴岳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倒沉着,指挥队伍就地隐蔽还击。 龙冈镇中的张辉瓒、王杰俊听到枪声,从屋里跑出来,立在院子中望着枪声传来的方向。王杰俊问道:“师座,我们要不要前去增援?” 张辉瓒不慌不忙地说:“听枪声,是小股游击队的骚扰,戴旅长对付的了。”张辉瓒始终认为红军远在百里以外,前面所遇到的不过是小股游击队,仍稳坐龙冈。 戴岳知道他遇上了红军的主力部队。他看到他的手下从亭子岭溃退下来,黑唬着脸十分气恼地对李月峰大声说:“加强火力!” 李月峰二话没说,跑了过去,不多时调来几挺机枪,一字摆开瞄准山上红军的阵地。 李月峰挽起袖子,大有拚命地架势。恶狠狠地说:“狠狠地打!” 一时间,机枪疯狂地扫射,弹壳飞舞。把红军阵地上的火力给压制下去。戴岳见后,大为高兴,走到机枪后面对李月峰讲:“李团长,你带人冲上去,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亭子岭!” 李月峰还是一言不发,从腰间拔出驳壳枪,大手一挥,高声叫喊道:“弟兄们,随我冲上山去!” 敌人在李月峰的带领下,开始向山上冲击。戴岳则在山下拿着望远镜注视攻击的士兵。 山上,红军阵地上,黄公略命令把敌人放近一些再打。 工事里一个新俘虏不久的班长,看着敌军如此之多,有些后怕。他把班里的十几个人,叫到一起小声说明了意图。一个战士突然起身,怒目而视,大声质问他:“你想投降,可耻!” “投敌怎么?你朝山下看看,不投就是死路一条。” 旁边另一个战士,乘其不备,开枪将其打死。 连长听到枪声赶过来,问道:“谁在打枪?”开枪的那个战士回答“他煽动我们班投敌。”连长表扬他打得好!说是回去给他记功,并让他代理班长。班里战士的情绪得到稳定,伏在壕沟内严密注视冲上山来的敌人。 敌人距前沿愈来愈近。指挥员发出了“打”的命令,几个山头几乎是同时开火,枪声震撼着群山,硝烟四起。冲锋在前的敌军倒下一片。李月峰在后督战,驱赶敌兵不断向山上冲击。敌兵冲上了红军阵地,双方展开了肉搏,有的战士倒下,有的抱着敌人滚下山坡。被敌人撕开的这道缺口愈来愈大,冲上来的敌兵越来越多,情况十分紧急。 黄公略军长率人赶来,一阵猛打,把敌人打退。山下的戴岳见大势已去,乘人不注意脱下军装,悄悄隐没在山林中不见了。 黄竹岭上的毛泽东、朱德立在临时指挥所外,耳闻枪炮声,眼观山下升腾的硝烟。参谋处长郭化若从前沿阵地赶来报告,说:“红四军和三军团还没有到达预定的地点攻击敌人,红三军有些吃紧,要求增援。” 朱德语重心长地说:“凡部下请示增援,就必须派兵去。 多少总是要派的,这里是没兵可派了,那就派将去。参谋处长你再到前沿去。”郭化若欣然领命。 毛泽东对朱德说:“派人再去联络红四军和三军团,切不可失掉战机。” 这时的红四军、红三军团正在急进,听到南方传来激烈的枪炮声,指战员个个心急如火。枪声就是命令,不用督促,战士就自觉加快了行进速度。 到了下午时间,张辉瓒还在龙冈镇中,他总以为戴岳旅能对服小股游击队的骚扰。可纠缠了半天,连地方游击队也未打退,枪声反而愈来愈激烈。心中多少有点不安。这时他又接到探报,说是龙冈北面的山上也有红军的大批部队向龙冈靠近。张辉瓒这才感到事态并不像他所想像的那样简单。准备亲自带两个旅的兵力全面展开进攻。 兵贵神速,将贵决断。军旅之事,敌对双方不论何人,最忌的就是优柔寡断盲目自信,大意轻敌。张辉瓒尚来刚愎自用。时下反击,早已是晚过三秋了。 这时龙冈西北、正北的山上,已被红三军团、红四军占领。林彪、罗荣桓、彭德怀、滕代远已分别到达他们各自的指挥位置上。他们看到前方山谷中弥漫的硝烟,命令司号班齐吹冲锋号。 在冲锋号声中,两支部队如洪水决堤,似高山滚石,快速、勇猛向山下的敌人冲锋。梁兴初边射击边向山下冲,突然身中数弹倒下。他不顾重伤,简单包扎一下,又顽强地冲下山去。梁兴初今年才18岁,江西吉安人,刚参军不久。营长张震大呼一声:“同志们:消灭敌人,立功的时候到了。冲啊!” 被包围在龙冈中的张辉瓒,看到三面山上,都是红军,到处是冲锋的号声,到处是红军的喊杀声。如同失巢的小鸟,慌乱地向龙冈镇外冲去。当他和王杰俊惊惶失措地到了镇外,看到他的反击部队从山上败退下来。兵败如山倒。无论他如何制止退兵,都是无济于事。溃退的士兵险些把他撞倒在地。如此惨境,他也只好随着人流找地方躲藏。 师长王良率兵首先冲到山下,堵住了敌军的退路。 张辉瓒见退路被堵,又转向北落慌而逃。整个战场人声鼎沸,混乱不堪,无一人顾及他是师长。张辉瓒在乱军中脱下自己的将军服,乘人不备连滚带爬地下到沟内。此时,三面山上的红军冲到山下,并高喊着:“缴枪不杀!” 包围了龙冈。 很快,战斗就结束了。镇外的大坪上,开始集中俘虏。王杰俊旅长也在俘虏群中,他低着头不敢仰视。王良师长带队伍攻击敌师部,黄公略赶来。敌警卫营营长曾是黄公略的部下、已集合全营。号兵吹敬礼号,欢迎黄公略来接收部队。全营士兵也举枪敬礼。敌营长看见黄公略后,跑步向前报告道: “报告军长,警卫营列队缴枪,请查收。” 黄公略以手示意,并说:“枪放下!” 营长转身带头解下自己佩带的武器和战刀,而后下达口号。“枪放下!” 轻重机枪和各种武器,整齐摆放成行。营长又下达了“向右转,齐步走”的口令。俘虏由敌营长带领在黄公略押送下,到了大坪上。 王良师长带人搜索战场,没有发现张辉瓒,派人四处寻找。几个战士来到龙冈镇外,在一棵大枫树下,战士发现一件狐皮大衣,翻开里面见有张辉瓒的名字。 “班长,你看。”班长接过看了看,说:“他跑不远,搜!” 于是,战士四处搜索,在枫树不远处,发现被山水冲就的山窝里有人躲藏。战士们把枪栓一拉,大声喊道:“快出来!” 没有动静。 “不出来就开枪了!” “别开枪……”一个穿士兵服的胖子钻了出来。衣服太小,穿在他那大腹便便的身上,显得很不得体,腹部绷得很紧,一看便知,他是穿着别人的军装。只见他高举双手走了出来。 班长走上前问道:“你是什么人?” “我是伙夫。”张辉瓒战战兢兢地回答。 班长打量他。“你是伙夫?”“是、是。”班长看见他手脖上的金壳手表,在夕阳下还闪闪发光呢。班长不觉一笑,瞧着他那鼓囊囊的肚子,乘其不防一下子拉开他的衣服,露出小手枪。班长动作迅速地下了他的枪,嘲笑地说:“伙夫还有这玩艺儿?张师长。” 王良师长赶来,命战士把张辉瓒押走。 在通往龙冈的山道上。毛泽东和朱德手持竹杆正向龙冈走来。撤离战场的红军战士,不断从他们身边走过。红军战士逢人便说:“前面捉到张辉瓒了!” 此时,毛泽东的心情是激奋的。反“围剿”的第一仗就全歼敌十八师,活捉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可谓是一大胜利。他不仅鼓舞士气和斗志,也大大增强了反“围剿”的决心和信心。边走边吟道: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 当毛泽东、朱德和总部首长来到龙冈大坪上的时候,数千名俘虏已成正方形集合。枪支弹药堆了一地。王良他们也把捆绑着的张辉瓒押了过来。俘虏队伍中的李全兴看到张辉瓒,上来猝不及防地给了张辉瓒两记耳光。口里说道:“你喝我们士兵的血,欺压我们。我们再也不用怕你了。”看押的战士把李全兴劝到一边。 毛泽东、朱德来到惶惶不安的张辉瓒面前,并示意给他松了绑。张辉瓒认出毛泽东,恭恭敬敬地鞠躬道:“润芝先生,北阀时我们就认识,咱们是同乡……”毛泽东不由大笑起来:“张师长……”张辉瓒忙恭敬地立正:“有!” 毛泽东风趣地说:“你不是说过,要剃朱、毛的头吗?想不道,我们剃了你的头。” 张辉瓒诚惶诚恐地说:“惭愧!有罪!有罪!” 毛泽东看到往昔骄傲自大的张辉瓒,如今遭霜打了似的,问他:“张师长,你输的服气吗?” 张辉瓒恭恭敬敬地站好,回答说:“服气,只要润芝先生不杀我张某,我愿意捐枪、捐款、捐药品、捐粮食。” 毛泽东此时还不忘幽默,一语双关地说:“你可以当教员吗。”他转过身对属下说:“好好关照,不要杀他。” 红军战士将俘虏押走,张辉瓒也由专人押走。此时,刘参谋来向毛泽东、朱德报告。说是有一小股敌人向南垄逃窜。 朱德很有把握地说他们跑不了,我们红十二军的三十五师,正在那里等着他们呢。 毛泽东问身边的黄公略:“王良师长在哪里?” 王良师长应声跑上来。 毛泽东夸奖他,说是这次打张师,他立了大功,为了表彰他,把张辉瓒的驳壳枪、钢笔、怀表都奖励给了他。朱德将这些东西交给王良师长。王良师长十分激动,面对两位老总说:“我戴着它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此时,正是夕阳红时节。朱云卿、彭德怀、滕代远、林彪、罗荣桓、黄公略、蔡会文、罗炳辉、谭震林、何长工等领导都来到了龙冈大坪上。毛泽东、朱德高兴地同他们一一握手、问候。毛泽东要求大家尽快打扫好战场,命令各部队在龙冈附近抓紧修整,补充弹药。 第二天,参谋处的参谋在侦察中,抓到敌五十师的一个军官,据他交待,鲁涤平得悉十八师全军覆灭,电令五十师向左路军靠拢。此时,敌人已开始向源头方向行动。 在源头谭道源的师部里,一片混乱。抬东西的士兵进进出出,形色匆忙。谭道源接到张辉瓒全军覆没的报告,如同惊弓之鸟。 总指挥鲁涤平电令他快速向左路军靠拢。命令一出,全军上下一片混乱。谭道源匆匆进来,见还未收拾好,心中大为不快,气愤地说:“快些!快些!磨磨蹭蹭,难道要走十八师的下场么?参谋长!参谋长!” 参谋长匆匆的从屋里跑出来:“师座。” 谭道源用手中的文明棍一指:“无关紧要的东西,统统销毁,要轻装撤退。”谭道源布置完,转身来到他的坐骑前,飞身跨上战马,两腿一夹催马率先冲出源头,随从人员紧随其后匆匆逃离。 山道上,谭师溃不成军地向东逃窜。谭道源驰马追上逃离的队伍,在前开道的人员不断的大声叫喊:“让开!让开!” 有的士兵让道稍迟一步,身上早挨了鞭子。挨打的士兵冲他们的背后:“呸!他妈的,你有种向红军凶去。” 谭道源一部刚到源头东,南北坑附近,就遇上了我红十二军负责迷惑敌人的三十五师。他们发现谭道源东逃的人马。 师长命令部队立即组织截击。在溃逃中的敌军突然遭到袭击,乱作一团,在惊慌失措中组织还击,毕竟战斗力不强。红军嘹亮的冲锋号声,使他们心惊肉跳。三十五师如猛虎下山,很快将敌军包围。收缴了他们的武器。俘虏敌军团长一名。押到师长面前,经过审问,知道谭道源已从南固源头撤离到东韶,同许克祥师会合。师长找来纸,飞快地写了几行字,交给一位参谋,要他马上报告总部首长。 移至小布的总部首长接到三十五师参谋送来的情况报告,毛泽东分析后说:“谭道源向东绍撤去,意在同许克祥、毛炳文两师靠拢。看来敌军有全部撤退之迹象。”他边说着边点燃烟,眼睛一直没有离开地图。 三十五师的参谋问首长还有什么指示,朱德总司令要他回去告诉他们师长,继续向东追击敌人,狠狠咬住,不要让谭师逃掉! 几位总部首长商量后,一致认为,要将谭师歼灭在东韶附近,而后向东南快速推进,再消灭许、毛两师。朱德掏出怀表看了看,现在是夜间10点钟,于是命令红十二军从正面经林池攻击敌人;命令三军团任左路军,经陂头攻击敌人;命令红三军任右路军,其一部主力于明日12时赶到田营,牵制洛口许师,阻止增援,以一部迂回到东韶东面的下坪北端高地,攻击敌人;红四军作为总部的总预备队。朱德部署后又征寻地问:“总政委还有什么意见?” 毛泽东强调各路军务必于翌日晨赶到指定地点,形成合围之势,行动要快。 谭道源赶到东韶附近的山上,连夜依山布防,开挖工事。 他在山下支起了帐篷,打开电台,同毛师、许师联系,可一直联系不上。谭道源惶惶不安地停在电台前,盯着电台人员改用明码直呼对方:“洛口、洛口,我是东韶,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费了半天的气力,仍是联系不上。 谭道源脸上的汗一直往下流。他气呼呼地吩咐说:“继续联系!” 说完走出帐篷,立在外面望着山上星星点点的火把,他知道那是山上正在开挖工事。谭道源无限伤感,自语道: “到赤区作战,无粮无向导,漆黑一团,如同到了外国一般。” 他还记得中原大战刚结束,有一天,蒋介石把他唤到帐下,要他率军南下,到江西同红军作战。蒋介石曾说道:“逸如,你马上开到江西,乘江西之匪羽翼未成,算是地方事件,问题不大,请你帮助咏庵,负责肃清。”他奉了蒋介石的命令,日夜兼程开到江西。万万没有想到红军这么难以对付。 天亮了,不多时太阳已升到半空中。敌阵地上的士兵劳累了一夜,工事仅仅完成了一半。他们已十分疲惫,大部分士兵和衣靠树而眠。 住在山下帐篷内的谭道源一夜也没有合眼,实在太困了,就和衣躺在行军床上,身上盖着毛毯,像是刚睡去。电台人员也困倦地伏在电台前熟睡。参谋长慌慌张张跑进帐篷,见谭道源睡着了,略有迟疑便将其唤起:“师座,师座。” 谭道源在朦胧中听到呼唤,神经般地坐起,瞪着迷茫的双眼。 参谋长报告说:“昨晚寻找许师的侦察人员回来了。” “有什么情况?”谭道源急不可奈地边问边下了行军床。 参谋长惊魂未定地说:“许师今晨已由洛口撤向头陂,向毛师靠拢。” 谭道源听后既惊又怒,他奔至几个装文件的木箱前,弯腰翻开地图看了几眼气恼地挥拳砸在地图上,怒气冲冲地说: “他们比兔子还溜地快!” “还有一个情况。”参谋长吞吞吐吐。 谭道源头也没抬问:“什么情况?”参谋长小心翼翼地说: “据侦察员报告,在附近的山上,发现红军向我军集结地快速移动。” 谭道源大惊失色:“为何不早报告?” 参谋长有苦难言:“这……” 谭道源又重新打开地图,飞快地看几眼,质问他:“宜黄方向有没有共军在活动?”参谋长小心地回答,说:“目前还没发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谭道源惟恐落入红军圈套,马上命令部队,火速再向北撤离,跳出包围。 在山上露宿的敌兵,被敌军官用木棍敲打醒,说是红军来了。熟睡的士兵听说红军来了,不顾一切乱奔乱跑。 实际上,这时的红军已对谭师形成了包围,跑在前面的敌兵突然遭到枪击,调头往回跑。敌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如炸了窝的蜂群,蒙头转向地四处逃散。跑在前面的军官,被赶来的黄敬团长一枪击毙,大声训斥道:“谁在逃,他就是下场。统统回去,这是小股共匪,给我狠狠地打!” 溃军被黄敬团长控制住,开始选择地形反攻。 山上攻打敌人的是红六十四师,师长是粟裕。粟裕,字裕人,湖南会同人,1904年生,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身材适中的他,略显得消瘦,可很有精神,现年26岁,打起仗来有一冲股劲。战士在他的指挥下,猛攻反扑的敌军。战士手中的子弹打光,就同冲上来的敌人展开肉搏。由于红军缺少刺刀,就用石头砸、枪托打。 时间一长,很明显敌人占了优势。正在这紧急关头,梭镖大队冲上来了。敌人在肉搏中,倒下一大片。正在双方激战时,红军主力赶到,冲锋号震撼着山林,红军战士奋勇当先,杀下山去。 团长黄敬高喊着:“镇静、镇静!” 无奈士兵只管逃命要紧,无人听从。黄敬也只好随着奔跑。立在山下帐篷前的谭道源看到溃退的队伍四下乱奔,如鸟飞兽散一般,在绝望之际,跨上战马,一人逃窜而去。几个红军战士看见,在后边追赶边打枪。谭道源催马急奔,战士未能追上,遗憾地望着他逃去。 谭道源孤人一骑逃到抚州,痛惜之余,同时向南昌的鲁涤平和南京的蒋介石发报,报告战况。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官邸里,蒋介石正身穿长衫,刚送走几位来访的美国客人回到客厅中,侍卫室主任晏道刚神色异样地走进来。“先生,五十师谭道源从抚州来电。”蒋介石慢不经心地问:“都讲些何事?” 晏道刚将电报念给他听: 职师江辰在东韶遇朱、毛、彭、黄全部号 称八军之众,孤军重围,作殊死战,自辰至酉, 黄团长敬及营长某等相继阵亡,初级官兵死伤 尤众,战斗之烈,从来未有。职随从官员或死 或伤,势穷力竭,几难幸免。除将突围官兵移 驻抚州整理外,所有损失数目容详查续报。民国二十年一月五日,于抚州。 蒋介石听后,惊得他半天没有动声色。张辉瓒全军覆灭 的恶耗刚报来不几天,悼念张辉瓒的“呜呼石侯,魂兮归来”的墨迹未干,又传来谭道源的凶信,真是让他大伤脑筋。 晏道刚见蒋介石哑然不语,问了一声:“先生,如何复电?” 蒋介石心中隐隐作痛,十分痛惜地说:“逸如是吾在中原大战后,特地调往江西帮助咏庵剿匪的,熟料十八师片甲不还,五十师也倾刻瓦解……看来,低估了我们的对手。” 蒋介石说后,再无下文,慢慢地踱到窗前,怔怔地望着窗外。 晏道刚熟知他的秉性,也不再追问,整理客人走后用过的东西。蒋介石头也未回,对整理东西的晏道刚说:“你给逸如回电……”晏道刚停下手中的活,忙拿起纸笔走近他。 蒋介石字斟句酌地说:“微电悉,贵师此次失利,殊深惋惜,尚喜兄等均能脱险归来,从此加以整理补充,惩于前而毖其后,则东韶之失,未始非吾人之砺也。”蒋介石这次虽然未追究责任,让他移居高安,辞去师长之职,后来蒋介石给了他个无实权的军长虚衔,从此一厥不振。 晏道刚记录好后,又复诵一遍,接着又说:“据悉,鲁主席接先生三日电后,指挥失当,各部军心不稳,达到谈红变色,均以后撤。”蒋介石故作平静的面孔,一下子发生了急变,恼怒、气恨全呈现在脸上。他猛然转身,欲发作又忍住地踱了几个来回,最后停在晏道刚面前。“给南昌发电。”电文如下: 咏庵兄:十八师失败,是乃事之当然,不 足为怪,我兄每闻共党,便张惶失措,何胆小 乃尔!使为共党闻之,岂不为之所窃笑乎?吉 安为赣中重镇,望严督固守,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南昌的鲁涤平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只好移住吉安,收拾残局。 又是一个夕阳。毛泽东、朱德、朱云卿、周以栗、林彪、罗荣桓等面向北方立在三岔口处的一座小山上,迎着寒风,眺望着小路的尽头,看到远处有几骑人马朝这里驰来。他们身边的警卫人员先看到,指着前方大喊:“来了、来了!” 毛泽东望着前方,不由自主地摸口袋,他想抽烟,没有摸到:“小鬼。” 吴吉清走近身边:“首长。” 毛泽东伸出手:“拿烟来。” 吴吉清不情愿地说:“你已经抽了一支。医生说过,要你少抽烟,烟由我保管,加以控制,你是同意的。” 毛泽东见他很严肃:“你这小鬼,办事挺认真的嘛。” 吴吉清认真地说:“干工作,办事情不认真能行?” 毛泽东被他的话给逗笑了,朱德等人也笑了。毛泽东自语道:“仗不能不打,烟也不能不抽。” 吴吉清缓和一下口气,讨价还价地说:“只一支。” 毛泽东说:“好的。” 吴吉清递上烟,并帮他点燃。毛泽东抽了一口:“好香啰。” 这时几骑人马到了。走在前面的是彭德怀,依次是滕代远、罗炳辉、黄公略、谭震林。他们到了山脚下的三岔路口下了马,高兴地奔上山岗。毛泽东、朱德等满面春风地迎上去。 罗炳辉边走边说:“全歼一个旅。谭道源逃向抚州。” 朱德连连说:“好嘛,好嘛。” 他们相互握手,显得异常亲热。 毛泽东:“我们五天打了两个胜仗,就打破了敌人的‘围剿’,尤其是龙冈一战,全部歼灭了敌军。太平天国打曾国藩时,有个打法叫‘五瓣莲花抄尾阵’。说的是两面包围,一支抄尾截断后路。尽管当时缺少了一支预备队,可打得很出色。” 彭德怀兴奋地说:“是总司令、总政委指挥得好。这一仗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而且也取得了思想上的胜利。退出长沙后,打吉安,东渡赣江,诱敌深入,部队由不理解到理解。事实教育了大家,事实证明了立三路线的错误。” 周以栗深有体会地说:“是呀!山沟里边也有马列主义。” 毛泽东看看他身边的战友,愉快地对大家说:“回去很好地总结一下经验。” 朱德招呼众人:“走吧,总部在小布设宴为你们庆功。” 此时,他们已走到山下,各自跨上战马,由毛泽东、朱德率领,向前方隐约可见的小布驰去。 东韶战斗,谭道源落荒逃走后,敌人各部产生了恐慌,赶紧收缩兵力。第一次“围剿”便草草收场。红军则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乘胜恢复巩固和发展苏区。 就在这个时候,项英来到了江西。他是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到江西苏区的。他原名叫德龙,是湖北武昌人,1898年生,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工人运动,曾就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和湖北省总工会委员长,在党的中央 三、四、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来当选为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这一次他来江西是负有特殊使命的。要在江西苏区建立中共苏区中央局,以便在中央的领导下更好地开展工作。 1931年1月15日,在项英的主持下,在红军总部所在地江西宁都北的小布镇召开了会议,发布第一号通告,宣布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小布正式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由九人组成:周恩来任书记,因事未到,由项英代理书记。 毛泽东、朱德、任弼时、余飞、曾山等为委员。同时还成立了以项英为主席,毛泽东、朱德为副主席的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下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这个会上,还对“富田事变”作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当时的项英还是比较务真求实,对“富田事变”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仅仅是对参与的首要人员段良弼、谢汉昌、刘敌等人作出了开除党籍的处分决定。 他们本不是“AB团”分子,只是由于李韶九搞扩大化使矛盾激化所在。对随从人员一律未究,为了解决好这一很有影响的事件,挽救损失。 毛泽东在住处召见了曾为二十军政委的曾炳春。 曾炳春坐在毛泽东对面,显得很内疚。 毛泽东对他说:“这次派你去赣西,说服红二十军官兵回赣东接受改编,任务不轻,甚至还会有危险。你去了以后,要耐心说服,讲清形势,他们不是‘AB团’,是搞了扩大化嘛。 他们把二十军拉到赣江永新一带,没有投靠国民党嘛。这次仅派你一人去,有困难吗?” 曾炳春,是江西吉安人,家中很贫苦,可他发奋读书,立志救民于水火。在他就读吉安师范学校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早年曾担任过吉安工会总秘书、码头工会主席。1927年入党。在家乡开展武装斗争,同其他人一起成功地领导了东固暴动,建立了东(固)(南)龙游击队,为东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后,他也学着井冈山的经验,一边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一边搞土地斗争。后来在成立的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时,他被选为政府常委和军事部部长。他曾多次在毛泽东领导下工作。此时,他受领任务,很有信心地说:“没有!” 毛泽东送曾炳春走后,思绪万千,独自坐在灯下,一边抽烟,一边沉思。 南方的冬夜,虽说不上太冷,但在山里也是滴水成冰。屋外刮着风,风吹动着落叶发出阵阵响声。 晚饭后,朱德正在处理军务,警卫员小王引进一个人来。 来人进来自我介绍,说是从上海来,中央让他转交一封信。朱德接信后热情地招呼他坐下。警卫员小王将白开水送到他的座面前。 朱德看完信。面有难色地说:“你迟来一步,昨日在东固召开的苏区万人大会上,群众很愤怒,他被枪杀了。”来人看着朱德。说:“捉到张辉瓒后,他在上海的亲属多次找中央,愿不惜一切代价,以求换回张辉瓒。南京政府也同意以此为条件释放大批政治犯,并付20万现款作为交换条件。” 朱德很有感触地说:“我们对杀了他也很后悔,倒不是因为那笔钱,而是因此,蒋介石要进行报复,要杀害我们许多在狱中的同志。” 江西人民对张辉瓒恨之入骨,都称他为“张剃头”。他在龙冈被俘后,红军领导本无杀他之意,可在召开的群众万人大会上,苏区人民强烈要求处决张辉瓒。因此,就枭首示众。 后来,有人做了一个箱子,把张辉瓒的头盛在里面,放在了赣江里,让其顺流飘去。 这一天,清澈的赣江水中有一漂浮物,随着水流的波浪一上一下地漂到吉安地段。刚巧,在吉安城外,把守赣江的哨兵发现江中的漂浮物,上面还插着一面小旗。有一哨兵指着江中大声嚷道:“快看,江中是什么?” 几个敌兵闻声聚到江边争相观看,其中有两个兵不声不响离开这个地方,找来一条小船抬到江边。俩人跳上小船,向漂浮物划去。当小船离漂浮物愈来愈近时,看见小旗上写着“张辉瓒人头。”的字样,两个哨兵并不惧怕,把漂浮物捞到小船上。到了岸上,他们好奇地打开木箱子。只见张辉瓒的人头在水中已泡涨。甚是吓人,引来了许多争相观看的士兵。 人们看清了箱中的人头,个个不寒而栗,后来一提进剿,士兵就担惊受怕。 这时,来到吉安城的鲁涤平正在七十七师同师长罗霖下棋,借以消遣解闷。“围剿”开始后,他得到张辉瓒被活捉的消息,悲痛欲绝。不料事隔才几日,谭道源师也在东韶遭到同样的下场,令他元气大伤。鲁涤平在蒋介石的电令敦促下来到吉安坐镇指挥,自恨时运不佳。他在湖南受到排挤,调到江西后也无大的建树。本来想借此机会,很好地表现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不料惨败的如此迅速,和那些飞黄腾达的人相比,自愧弗如。多日以来,睡不好,吃不下。为了散心,他专门到师部找罗霖下棋消遣。正下在兴头上,多日的烦恼全抛在了脑外。不想七十七师的参谋长进来对罗霖耳语,甚是神秘,像是有意隐瞒着他。鲁涤平看在眼里,心中很是不悦,略带气地问道:“什么事还瞒着我?” 参谋长忙不自然地陪着笑,告诉他:“守江的哨兵从江里捞出一个东西……”鲁涤平敏感地追问:“什么东西?” 参谋长怕他受刺激,不便明言,张口结舌,吞吞吐吐。鲁涤平瞧着他那个样子就火了,把棋盘一推,大声质问道:“到底是什么?” 罗霖师长的意思是先不告诉他,怕他再受刺激,精神上受不了,等以后再慢慢地告诉他。不想他多疑,也不好再隐瞒他,就明确地对他说:“总指挥,他怕你精神受不了,不敢对你说。是哨兵从江里将张师长的首级捞了出来……。” “什么?张师长他遇难了!” 鲁涤平怒起,一拳砸在桌上,说着就失态地冲出屋子。 罗霖、参谋长忙跟着出来。 院子里,士兵已将木箱放在一边。当鲁涤平看到木箱时,却一下站住不动,仿佛僵在了那里。少倾,鲁涤平突然像发疯似地奔过去,伏在箱子上大哭,很是动情。张辉瓒跟随他征战多年,是他的嫡系部队,又是同乡。失去张辉瓒就等于失去一臂膀,焉能不动情。 罗霖见他哭的好悲切,连劝带搀地扶进屋里。鲁涤平静了一下,用手绢擦试着眼泪,有气无力地说:“罗师长,弄个棺材,把张师长装殓好,送往南昌。” 罗霖忙吩咐参谋长去办这事,要求他越快越好。 鲁涤平悲切地说:“给长沙的何主任(何键)发报,让他 派人将张师长的灵柩运回厚葬……再给南京的委座发报……” 罗霖在等他的下文,见他不往下说了,试探地问:“总指挥,给委座的电报,如何拍发?” 鲁涤平显得很疲倦,有些力不从心,他挥挥手,伤神地说:“你看着办吧。” 罗霖迟疑一下,便转身离去。 鲁涤平为此大病一场,身体刚有好转,准备从吉安到兴国检查防务,突然接到南京的一封紧急电报,把他召回了南昌。鲁涤平的江西省府主席和行营主任,已被蒋介石撤销,改任他职。 这消息就像风一样,一下子刮遍了整个南昌城。南昌街头,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到处响着报童的高声叫卖声: “号外!号外!” “鲁涤平行营主任被罢免。” “号外!号外!” “军政部长,即将授命抵赣。” 有人买报,报童动作娴熟地发报收钱。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民国日报。” “蒋委员长训示,‘三个月内消灭共军!’” “卖报!卖报!……” 鲁涤平从吉安前线回到南昌的洗马池江西大旅社,神情沮丧地倒坐在软沙发上,头靠在后背上微闭双眼一手抚额,一手压在扶手上。室内显得很零乱。有人正在清理文件,搬运东西,进进出出忙个不停。 上校副官进来,立在一边欲言又止。天黑了,屋子里也暗下来。过了好久,墙上的挂钟敲响,时针指在8点上。鲁涤平睁开暗淡无光的眼睛,慢慢腾腾坐直身。上校副官见后,打开屋里的电灯。 此时的屋内早已是空空荡荡,可墙上蒋介石的半身画像,仍挂在那里。鲁涤平站起身向前走了两步,凝视着画像,蒋介石那张既阴险而又深沉的双眼,像是在嘲笑地看着他。他身体不由摇晃了一下,险些摔倒。上校副官忙上前扶住他。他推开上校副官,走到那张军用挂图前,双眼紧紧盯住中央苏区那一块,眼睛好像在冒火,不由握紧拳头。那个地方是他摔跤丢体面的地方,是损兵折将的地方,是他失去荣耀的地方,一句话是他耻辱的地方。他冲上军用挂图,一拳狠狠地砸在标有中央苏区的地方。这一拳是他发泄胸中的郁闷、不满、仇恨的一拳,接着他发疯似地一把将地图扯下、撕碎。上校副官一直立在他身后,看着他的举动,想劝说而没有劝说,想阻止而没有阻止。他知道,此时说什么也是无用的,也是多余的。当鲁涤平发泄完后,他走过去小声说:“主席,今晚何部长到达,是否去机场……”鲁涤平怔了半天,才心不在焉地对他说:“你代我去机场,就说我有病,不能前往,请他海涵。” 上校副官又问:“主席,南京来电寻问,问您何日到浙江赴任?” 鲁涤平:“看来他(蒋介石)一天也不愿我在南昌多呆,我总是要走的。一切都过去了,请你电告南京,尽快离赣赴任。” 屋内的灯灭了,鲁涤平和上校副官走出大楼。楼外孤伶伶地停着他的一辆轿车,没有官员迎送,没有记者采访,更没有鲜花、乐队。鲁涤平匆匆钻进轿车。 鲁涤平到浙江以后又为史良才事件,被蒋介石杀人灭口……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到处烧杀掠抢,奸淫妇女,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政策,理所当然地受到国人的谴责。作为《申报》的主要主持人史良才,在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十分尖锐地抨击了蒋介石的卖国求荣政策。在民族利益受到外强侵略时,蒋介石置民族利益于不顾,动用巨大兵力对红军进行军事“围剿”,《申报》多次发表文章谴责蒋介石的法西斯行径。于此同时,史良才又以巨款支援上海的“八一三”抗战,并聘请爱国志士参加报馆工作。史良才的这些作法,无疑激怒了独裁的蒋介石。蒋介石秘密下令对史良才采取断然措施。 1934年夏秋之交,老牌特务戴笠奉蒋介石的密令,悄悄到了上海,布置暗杀史良才的工作。史良才对蒋介石也早有防范,除了雇用私人保镖外,他使用的汽车也增加了保险装置。到了10月间,对戴笠来说,机会终于来了。 史良才因胃病携家眷到杭州治疗,戴笠命人跟踪到杭州。 11月13日,史良才因事返回上海,当车行至浙江海宁县翁家埠附近时,戴笠派出的人下了手,当即将史良才杀死。案发后,蒋介石为掩人耳目,亲自打唁电哀悼史良才,并命令任浙江省府主席的鲁涤平缉拿凶手。就在蒋介石发出缉拿凶手的同时,杀害史良才的凶手拿到了一笔为数不小的奖金。在缉拿凶手的过程中,鲁涤平掌握了蒋介石杀害史良才的确切证据。蒋介石为了杀人灭口,于是又派人把鲁涤平和他的家属一同杀害。这就是鲁涤平追随蒋介石的下场。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