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给Z小姐的信


  Z,见字如面!
  近来,我的心情起起落落,实在是很难用“好”或“可以”来形容的,实质的情况是不好。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你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反省的机会,也让我愈加认识到生活的诡秘和残忍的一面。同为这个年龄段,近乎相同的背景和经历,以及对生活的很多相近的认识,作为亲密的女友,这一切,都让我不得不从你现在的故事中和我匆忙的脚步中停下来张望。我的那种惘然是你所不能体味到的。
  我知道你在为情所困所伤,这么些时日来,这样的一份情感把你折磨得消瘦、憔悴而又心境灰黯。我是个太过敏感的人,听不得别人悲戚的故事,依照往昔,我是该故意逃开的,然而这一次,我留下来,陪着你伴着你,听你从故事遥不可及的开头讲起,每一个零碎的片断都让我为你的爱情感伤复欣羡。原本已经有了云淡风清的开始,也会有一个和风细雨的延续,只是你的一句“不甘心”,一切都天旋地转。以前,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我们都有过水晶般的誓约: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直到今天,我才感到你是用实际的行动去履行这样的誓言的人;我为你的勇气和真挚而感动。
  请原谅我一直将我们相约喝茶的时间一拖再拖,我怕只有我们俩的时候我很难抑制住自己的伤悲,怕到时候非但劝慰不了你反而会让你为我担心。通过电话,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三个小时地聊是比较安全的,倘若觉得自己滑到悲伤的边缘就可以回头。我们谈到的问题恐怕已经超出了关于一个年轻女子的爱情和抉择的问题,而是人面对着自己心中的意愿与社会和周围的人都不能相融合时,想要回头却发现后面的路已经天崩地裂,前方也是一片迷雾时,当真纯的爱首先要面对的是世俗的应允,和别人的认可时,人究竟该怎么办?
  这些错综繁复的问题恐怕都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并非是问题本身没有答案,而是人总要面临各种各样感情的困扰,在这个时候,一个标准的答案恐怕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一个年轻的女子被一份恋情拖了好多年,然后水到渠成地成了新嫁娘,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男士,这位男士是一个暗恋了她很久,百般无奈后结了婚的人。两个结了婚的人都没有幸福的感觉,蓦然回首,才发现这错过了的一段才是生命中沉淀下来的最难得和心动的一份,于是开始惊惶,开始不可自持地陷入,直到彼此都感到覆水难收为止。
  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每一年都有年轻姣美聪慧的女子或恋上系里的老师,或爱上有妇之夫。这些故事在校园里流传,有一些成为惨剧,有一些成为佳话。甚至有人说:越是优秀的女孩子,越会与这样的事沾边。我在想,关于爱上一个你不能爱的人的故事越来越多,尤其在校园里,在那些真纯的女孩子那里的原因。甚至我会怀疑:是不是大多数的女孩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一个已不属于她的年龄段的成熟男子有过爱慕之情。
  然而,你们的故事恐怕要比这个复杂得多,俩个都是肩负着婚姻责任的人,况且他还有一个年幼的、蹒跚学步的孩子,这个还在呀呀学语的孩子要面临一个破碎的家庭,是你们都不忍面对的。
  如果说仅仅面临一个离婚,面临一个舆论的压力和家庭的阻力已经让你不堪重负了,那么你所说的对爱情和婚姻,包括对自己的失望和迷惘才是让你这样痛苦和忧烦的根本。作为朋友,我是这样深地了解你。本来,我是劝慰你安于宁静的,我怕你伤痕累累的样子,到头来,原本的安宁被打碎了,希冀的东西依然离你很远,那会让你更伤心。可是,你还那么年轻,几乎和我同龄。我不想让你明知道已是一个不再有真纯、饱满的爱情的家,还要坚持下去。我看到你们这俩个相见恨晚的人如此辛苦、疲惫地挣扎,对彼此发自内心的爱--好象都象是遭遇了魔力的人,平生第一次焕发出这样的炽热,我又欲言又止,作为朋友,我希望你能够幸福。
  你说,你对自己是越来越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的判断,甚至对爱已经不再有最初的信仰了。我想,那是因为你已经太累了。一个花瓶跌破了一个瓶沿或是一个有缺口的碗你都是不会要的,你要的是彻底的唯美,你的负累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爱而言,其本身是没有对和错的,然而一旦进入婚姻,人就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责任来,当感情和责任相冲撞时,总要在艰难中舍弃一方。很抱歉,对于爱情我也同样是失败过的,很难给你一种所谓的指航,我只是明白了,当人要去追求一种幸福--并且这种幸福在世俗的眼里是非分之想,人首先面对的还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你说,那个已经成为你丈夫的人,年轻、优秀,有着锦绣的前程,从外在条件而言,无论哪一点都要比你现在恋着的那一个人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凡事总是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所思所想放在第一位,很少顾忌到你。你对他而言也是重要的,相比较他的事业和他的理想而言,你就会变得次要的了。他也不是不爱你,爱也是爱的,可就是少了那么一点点。男人总是疑惑,总是要问:“为了你,为了这个家,我那么辛苦地去闯荡,去争取做一个成功人士,难道还不够吗?”而女人总是不满:“我只要一点点的温暖和照顾,我只要让自己感觉到你是最在乎我的,我只要那么一点点,难道过分吗?”在这种心底里偶尔闪过的一丝凉意堆积而起时,你突然意识到,少女时代对爱情的梦终于象一个肥皂泡一样破了。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苛求了,我想不是你苛求,而是你是太过率性的人,将幻想与现实混淆,不愿勉强。对生活质量你是不愿将就的。
  这样的故事扰得我常常在午后凝视那些纷乱的阳光时,产生一种郁闷的心痛。
  你说,这么多年来你好象一直都在恋爱的过程中,一直在强迫自己去忍受和宽容恋爱中的种种不满,直到有一天走入婚姻。可是一个契机却让你有一清醒认识一切的机会,你才明白你已经错得太久,擦肩而过的才是你最珍爱的。我在为你忧伤的同时也在为你庆幸,毕竟一切都还来得及,你最起码知道了你最爱的是什么。我们的长辈都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轻松的,可以少有许多束缚,事实上,在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为传统伦理所紧紧纠缠,这种烙印很早就打下了,且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益深刻,恐怕此生也不会改变了。这样的挣扎在你的心中渐渐耗去你的所剩无几的神采,你就这样黯淡了下来,才几个月的时候好象都已经老了。你是那样兴奋地和我聊着现在这份苦恋的点滴,言词间充溢着一种强烈的振奋感,也许你倒未曾感觉到,可是我是看得明晰的。我耐着心听你讲述每一个点滴,我知道你现在特别需要有人来听你的倾诉,你把这样的故事告诉我,是给了我莫大的信任,我所做的只是一个朋友应尽的责任。
  你知道吗?起初,你告诉我这一切的时候,我是得了恐惧的。爱是那样的脆弱又是那样的容易伤人。象我们这群受了文字熏染的人是不是都生活得不够踏实,就好像脚永远踩不到地面上,老是飘浮不定的样子,总想去追求一切异想天开的事。我也怕走错,更怕的是万一错了我是不会有你如此毅然的勇气,到时候,一切又该如何收场。我曾经以为你的爱情和婚姻是那样地顺利,甚至让我生出羡慕来,可是,我错了。
  现在的你究竟该怎么样地抉择呢?如果要你回到你丈夫身边,你说,无法面对一个已经不爱的人,更无法割舍现在恋情;如果要你去追求现在的幸福,你说,你不愿意看到最爱的人为你伤痕累累,你真的想一气之下什么也不要了,只想一个人躲得远远的,什么也见不到才好。你说,你很羡慕我,安宁、平静,一切都会自自然然地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我常常是躲过你的视线向前远眺。我会静下心来想自己的事。
  我和Silen认识了那么久,也从朋友发展为恋人快一年多了,很快地我要成为他的妻子。对于我要跟随他一起离开这儿,远赴重洋地去重新开始,你总是耿耿于怀。你认为,这样做对我而言是一种事业上的牺牲。将我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一切都打碎却未必会有新的崛起。可是,我还是决定这样去做,那不是我的一时冲动,而是我明白我很难再遇到一个人象Silen这样爱我,愿意为我去做一切。这是一种无私、彻底的爱,让我感动异常。你说,Silen和我一样年轻,未必能担负得起我的多愁善感。可是,很多成熟的人都未必有他懂得珍惜感情的真纯和执著。你在担心,我们的爱情太眩目太完美,是太过理想化的组合,你怕的是越美的东西越不能久长地存在下去。那些日子我很惶惑,常常是问Silen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好在,他已经习惯了我的这种情绪不稳定的个性,他总说:“如果一个人老是停留在想象之中,并且从想象之中展开一切的开始、过程和结果,而从不去做的话,这样的人是存有极大缺陷的,我只知道努力地去做,为我心爱的人和为了心中所有美好的愿望。”他还说,我太爱忧虑了,什么事也没有做,却在种种忧心中疲惫起来。我后来仔细想想他的话,我想他是对的。坐在那里想一切事情的种种可能--无论是爱情或是别的什么,那么一切事情依旧是停留在那里没有任何进展。只有你努力地去做,即便是错了,好歹也会有一个结果了。我说这一些的目的是想告诉你,你应该有所抉择了,与其让自己这样枯萎下去还不如当即立断,哪怕是天崩地裂也不用害怕,因为枯萎的最后结局也是凋零。那个人能这样地爱你是罕见的,他所为你做出的是一个常人所不能达到的,这是你心目中渴望的爱情,也是你现在唯一剩下可以珍惜的了。也许将来的情况会象一场战役一样,你们彼此都会受伤甚至绝望,这也许是爱的代价吧!无论如何,一旦你有所抉择--无论是哪一种,都希望你不要轻易后悔,因为倘若你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追寻生活的质量,你就失去了后悔的机会。无论如何,这一次,你要静下心来,仔细地聆听一下心灵深处的声音,你究竟要什么,如果知道了,那么就应该不顾一切地去争取,当那些少女时代的梦重又飞扬起来的时候,你不要去理会旁人的闲言碎语,你已经迷迷糊糊地错了一次,你不可以再轻易错失一切了。
  我真的不知道这样劝慰你是否是对的。我只认为一个人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按照内心所愿去生活是幸福的。你是我的朋友,我希望,你能幸福。
  春天已经来了,新的一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挤进了我们忙碌的生活,这一年对我们而言都非同寻常,总让人在不知觉中谨慎起来。这些天,外面的阳光总是温和妩媚,诱惑着人走出屋子去,我想再过一周,我手上的事也差不多要忙完了,想出去走走,再补上那个我们拖了很久的那顿下午茶,好吗?
                              懿娜
                             于1997.2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