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刘锦智 言及开会的问题,人们多着眼的是会的多与少,其实还有会的肥与瘦,即开会人借开会获得的好处的差别。 正如会的多少一样,会的肥瘦也只有比较后才能鉴别。这至少有三种比较鉴别法:一,看召开会议的部门单位。概言之,召开会议的部门单位经济状况好,比较有钱,如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效益好的企业集团、私营个体企业等,其召开的会就“肥”些;而经济条件差,钱较少的部门单位,如党团及社团组织等,其召开的会议就“瘦”些。二,行召开的会议名称。大抵说,各种庆典会、聚餐会、产品发布会等很“肥”,而各类工作会、报告会、学习培训会等则很“瘦”。三,看会议召开的地点,一般而言,到外地尤其是到著名旅游胜地乃至国外去开的会肯定较“肥”,反上,在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内开的会必然较“瘦”。这当然也没有绝对化,特殊情况在所难免。 会既然有肥瘦之别,那就难免有人挑肥弃瘦,据说有些政府官员出席某些基层会议就很计较“出场费”,这会好处多,油水大,就争相参加,否则就不屑一顾了。一位在企业工作的朋友近日说到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受领导委派去请上级主管部门某领导出席本企业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请柬里夹有几张百元大钞,这位领导当面抽出钞票数了一下,问会议怎么开,还有些什么活动?听罢大概嫌会议“瘦”了,就说自己可能去不了了。正好这时又有家企业请这位领导参加他们的会议,我的这位朋友但见那家企业送上请柬时,附上一个大信封,这位领导并不忌讳什么,抽出信封里的一沓厚厚的大钞数了数,对来人说你们企业的会我肯定要参加。后来,当地报纸果然报道了这位领导出席那家企业会议并在会上作了讲话的消息;而朋友这家企业望眼欲穿,也未见到这位领导参加会议。由此可见,会“肥”才受某些官员青睐。 大约是这类事情耳闻多了。我不出得对一些地方某些会议报道格外留心起来,对那些热衷于开会的领导,尤其是那些隔三差五涉足旅游名胜地,出入大酒店宾馆,参加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富裕乡镇的会的领导,那些逢年过节一天要赶三五个会的人,产生了如此疑问;他们到底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个人获取一些好处而这般奔忙于开会呢? 社会上早有传闻,说是某些官员靠赶会,尤其是逢年过节的赶会就能广收钱物,因此发家致富的也不在少。当然,这类传闻过去好像未见真凭实据。但近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似乎又能印证这些传闻。据2月27日《文汇报》报道,京城抓住了一“会虫儿”,这个名叫王小京的中年人,在某四星级饭店的一个餐厅干会计时发现,一些单位经常在酒店里办发布会,有的会还挺“肥”,参加会议的人不但有吃喝,还能领到可观的礼品。于是自1993年起,他频频出入一些高档宾馆饭店“听会”,粗略一算,也有200次,吃喝不算,还获取总价值达十几万元的财物。据王小京交待,像他这样“听会”的“会虫儿”不止一个,大家“资源共享”。连王小京这类无职无权的社会闲杂人员靠混“肥”会,也能有如此大的进项,更何况那些有职有权的官员?他们入“肥”会不用混,还有帖子请,领的“信封”也往往比一般“会员”更重。那些抵挡不住诱惑的官人频繁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他们靠“肥”会发大财又能什么不可能的呢? 民间对某些官员有个说法:“口无味,开个会。”这似乎太低估他们的能耐了。他们开会哪只是为了改善生活,调节一个肠胃的需要?有的人恐怕早已把赴“肥”会作为生财之道了。仅此而言,目前纠正不正的会风,已不能停留在控制会议的多上面了,还必须解决会议过“肥”的问题。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