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二章 阶段的人



                11 孩子

  孩子是人类的玩具,人类是魔鬼的玩具,魔鬼是上帝的玩具。
  小男孩最好永远是三岁,小女孩最好永远是五岁。
  但是人如果不长大,魔鬼就没有玩具 如果魔鬼没有玩具,魔鬼就不肯陪上帝玩到底 而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不会跟自己为难。因此,人必须长大。
  有一个孩子都不要的人——他可能根本不知道孩子有多么好玩——但没有自愿只要一个孩子的人。因为一玩就上瘾,一上瘾就没治。
  而你刚刚上瘾,孩子已经长大。为了冉玩一次,孩子的父母只好再生一个;第二个也很快长大,只好再生第三个……即使父母没有养活孩子的经济能力,没有教育孩了的精神装备,孩子也是多多益善。
  不要孩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哲学家,包括某些科学家与艺术家;一种是道学家,包括形形色色的僧侣和太监。
  哲学家不要孩子,既是为了不做魔鬼(情欲)的玩具,也是为了拒绝另一个魔鬼(权力)——包括以孩子为玩具的权力。他们已成为上帝的一部分,他们参与了上帝的创世——所有的孩子都是他们的孩子。
  道学家不要孩子,不是为了不做魔鬼(情欲)的玩具,而是为了借助另一个魔鬼(暴君)的力量,把所有的人当成玩具。他们已成为魔鬼的一部分,他们参与了魔鬼的舞蹈——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他们的孩子。
  上帝保佑孩子: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是上帝的花园。

                12 少女

  少女是上帝存在的主要证据。除了全能的上帝,谁也不可能创造出少女。如果没有少女,世界根本就没有必要存在。
  上帝热爱少女,让她变成天使;魔鬼热爱少女,让她诱惑男人;男人热爱少女,让她任意胡闹——于是世界变得如此精彩,于是文明变得如此灿烂。
  每个男人背后,必有一个母亲——爱他;
  爱他的母亲,曾经是少女。
  每个男人面前,必有一个少女——他爱;
  他爱的少女,将要做母亲。
  因为爱一个母亲,他爱一切少女;
  因为爱一个少女,他爱一切母亲。
  少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起源:她要什么,她的情人就给她什么;不存在,就创造。少女是一切历史变迁的缘起:她要怎样,她的情人就由她怎样;要不然,就拉倒。
  少女是一切艺术杰作的原因:她一撒娇,她的情人就欢笑;一欢笑,就灵感蜂拥。少女是一切聪明智慧的因缘:她一任性,她的情人就苦恼;一苦恼,就大彻大悟。
  莎士比亚说:“凡是女人生的男人,谁会不爱女人?”我想问,凡是爱女人的男人,谁会不爱少女?但是男人爱少女,不是在他爱的少女变老以后,去爱另一个少女——这个少女自有别的少年去爱,没有你老男人什么事,否则就是为老不尊,必将成为少年们的公敌。一个懂得爱的男人,是在爱上一个少女之后,终其一生努力使这个少女成为永远的少女。这样的话,即使这个男人自己已经成了糟老头,他的爱妻依然是精神上的少女。只有得到了真正的爱情的少女,才能成为永远的少女。因此,少女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真正的爱情。

                13 青年

  青年们往往反对他出生前产生的一切传统,因为他不是传统的主人。青年们往往拥护他出生后产生的一切新传统,因为他误以为能够成为新传统的主人——而他正急不可耐地想成为世界的主人。
  急于做世界主人的青年,误以为对传统已有足够的了解。他把全部精力用于维持反叛的姿态,而荒废了应该深入了解传统的宝贵年华。他不知道,他的反叛姿态一点不新鲜,反传统是每一代青年的老传统。进入中年以后,他将很快发现,他很可能连自己的主人也做不了,于是他不得不向传统彻底屈服。结果,他没有成为世界的主人,而世界倒成了他的主人。
  不急于做世界主人的青年,知道传统决不会毫无道理,他的父辈决不比他笨。传统中的明显弊病之所以不能很快根治,一定有极不明显的病源和极为深刻的原因。只有深入学习才有可能找到病源,但更可能自己找不到,因为许多远比自己了不起的前辈天才也没能找到。他还知道,即使自己找不到,努力不会白费,更大的天才就要来,自己可以“铺平他的路,修自他的道”。
  不急于做世界主人的青年,必将是世界的真正主人,因为他已经是自己的主人。他知道,没有一个青年做过世界的主人,世界的主人永远是一些老头。世界不承认伟大的青年,只承认伟大的老头;但每一个伟大的老头,都曾经是伟大的表年。
  伟人青年的问题是,自己老了以后,是否会成为那种自己曾经激烈反对过的老头。或者并非杞人忧天的问题是,伟人青年老了以后,是否会因为自以为胜过了自己曾经激烈反对过的老头,结果成了比自己反对过的老头更加顽固不化的糟老头?
  更不幸的问题是,如果古老的歌谣中曾经唱过的“从前有个年轻的老头”变成现实,人类将何去何从?如果青年们真的未老先衰地成了这样的青年,他们是否会承认自己已经成了比糟老头更不如的糟青年?他们是否知道,所有年轻的老头,都是聪明的笨蛋?

                14 少妇

  少妇是最完美的女人。由于完美,少妇变成了女神。没有一个女神是小丫头,也没有一个女神是老太婆——所有的女神都是少妇。
  最完美的希腊女神是与丘比特嬉戏的维纳斯,这个少妇的儿子将要统治所有的肉体。最完美的欧洲女神是俯视耶稣的圣母玛丽亚,这个少妇的儿子将要拯救所有的灵魂。最完美的东方女神是怀抱婴儿的送子观音,这个少妇让一切苦难者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没有人记得这三位少妇的丈夫是谁,也没有人在乎这三位少妇的丈夫是谁。他们只是执行上帝意志的任意而已——他们竟因此误以为自己就是上帝。他们确实代表上帝,但他们不是上帝,他们可以是随便什么人。
  少妇的丈夫执行上帝的意志,少妇则最终完成上帝的意志——使人类生生不息,并使人类从野兽一步步变成天使——虽然至今还远没有如愿。一个没有孩子的女人,是悲哀的女人。女人不能生育的时代,是悲哀的时代。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雕塑,是米洛的维纳斯;有史以来最优美的绘画,是拉菲尔的圣母像;有史以来最合人情的宗教,是崇拜观世音的中国佛教。中国人不念“佛祖保佑”,而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保佑”。为此,中国人即使为佛祖塑像,也把他塑成女人的面相——这种美学原则被称为“男身女相”,这女相既非少女之相,也非老妪之相,而正是少妇之相。
  人类崇拜少妇,少妇保佑人类。如果没有三比特之母维纳斯,希腊不会成为最迷人的梦幻国土;如果没有耶稣之母玛丽亚,基督教不会成为影响最大的世界宗教;如果没有送子观音,中国不会成为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

               15 中年男子

  欧洲男人说:“四十是人生的开始。”
  中国男人虽然没有绝望到说“四十是人生的结束”,但“四十而不惑”,毫不神秘的人生已了无生趣。
  四十岁是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之间的远日点,它最富戏剧性地放大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对于一个中国男人来说,如果到四十岁还没有成功,他已不必参予竞争了,因为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尊敬,已无须任何努力就将随着年龄同步上开,胡子为他赢得了一切,所以年纪使他(尤其是失败者)欣喜——他开始对别人自称“老夫”。
  对于一个欧洲男人来说,如果到四十岁还没有成功,他也可以退出竞争了,因为他避之惟恐不及的失败,已不管怎样逃避都将随着年龄同时到来,胡子使他失去了一切,所以年纪使他(也包括成功者)绝望——他开始请求别人叫他的乳名。
  一个四十岁的中国男人开始加薪,他自信地留起了胡子,悠然地端起了酒杯。他豁达地嘲笑别人,对年轻人不屑一顾。
  一个四十岁的欧洲男人开始减薪,他自卑地天天刮胡子,颓然地端起了酒杯。他无奈地嘲笑自己,对年轻人望而生畏。

               16 中年妇女

  欧洲女人说:“四十是爱情生活的开始。”
  中国女人悦:“四十是婚姻生活的结束。”
  对于一个四十岁的中国女人来悦,她对丈夫已不再畏惧,她把目光转向儿子,她不再打扮自己,她开始烧香并且迷信,她正在变成一个老巫婆——她开始对别人自称“老娘”。
  对于一个四十岁的欧洲女人来说,她对丈夫已无须畏惧,她把目光转向情人,她开始打扮自己,她开始抽烟并且自信,她正在变成一个老妖精——她开始命令别人叫她“小姐”。
  四十岁的中国女人开始脱头发,她对所有的男人都不感兴趣。她嫉妒自己的婆婆,她向自己的婆婆看齐。她全面退出生活,她彻底不属于自己
  四十岁的欧洲女人开始长胡子,她对所有的男人都很感兴趣。她嫉妒自己的女儿,她向自己的女儿看齐。她全面介入生活,她已完全属于自己
  以上的对比,当然只是粗线条的漫画,难免以偏概全,犯想当然的错误。凡人没有兼为男女的机会,更无法既做中国男人又做欧洲男人,或身兼欧洲女人和中国女人,因此,中国男人与欧洲男人究竟谁更幸福,欧洲女人与中国女人到底谁更不幸?要找到确切答案也就颇为渺茫。但是我想,知道自己的不幸,与不知道自己的不幸相比,大概离不幸己较远一些。

                17 老处女

  老处女的存在足以说明,道德是可能的。
  老处女越多的国家,男人越有道德。英国有最多的老处女,英国男人最有道德,英国男人最尊重妇女。
  但反命题——老处女越少的国家,男人越不道德——似乎不成立。因为中国几乎没有老处女——但中国男人最讲道德。讲道德虽然不等于有道德,但中国男人坚信,讲道德一定胜过不讲道德。老处女的大量存在,使文明成为必然。
  由于英国盛产老处女,英国男人摆脱了家室之累,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发明创造上,当伊丽莎白女王的榜样力量开始起作用时——她也是老处女——工业革命很快就产生
  由于中国没有老处女,中国男人沉湎于天伦之乐,他们把天才倾注在还精补脑上,当某个荒淫的末代皇帝占有了过多女人时——几乎总是如此——农民起义立刻就爆发
  有大量老处女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女作家——她们大都是老处女。没有一个国家产生过那么多的女作家,没有一个国家的女作家比英国女作家更出色。
  没有老处女的中国,曾有大量单身汉。他们不仇恨使他无妻的皇帝——他们羡慕皇帝;他们仇恨女人——他们不把女人当人。

                18 寡妇

  没有老处女的中国,有大量寡妇——没过门就死了丈夫的少女是被迫的老处女。中国没有自觉的单身汉,也没有自觉的老处女。
  苦难深重的人类中,妇女是最苦难者。苦难深重的妇女中,中国寡妇是一切苦难者中的最苦难者。
  印度人让寡妇殉葬,印度寡妇很苦。但印度人相信轮回,此生只是永世轮回中的一环。印度男人强迫寡妇殉葬,寡妇没有选择自由。
  中国人不相信轮回,中国人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中国男人计寡妇们自由选择:或者自杀,或者守节——非此即被,别无出路。
  中国男人不强迫寡妇自杀,但他们诱惑寡妇自杀——用贞节牌坊。自杀的中国寡妃比殉葬的印度寡妇更苦:她可以不死,没人强迫她;她是自主的,是她自己,自由选择了死。
  不自杀的中国寡妇比自杀的中国寡妃更苦,她活着,但她是“未亡人”,是活死人。她这么年轻,就必须忘记自己的性别;但单身汉们没有忘记她的性别,她必须抵抗他们永不休止的挑逗。她这么美丽,就必须放弃爱的权利;但表彰贞节的男人们没有忘记她的美丽,她必须忍受他们毫无节制的调戏。
  每一个贞节的中国寡妇,都与耶稣一样伟大。她像耶稣一样,成功地抵抗住了魔鬼的终生诱惑——然而,谁需要这样的伟大,谁需要这样的成功?
  一座座伟岸的贞节牌坊,就是一座座苦难的十字架。每一个贞节的中国寡妇,都是苦难的女神。愿她们在天之灵安息!

                19 老太太

  老太太从卑贱的丫头片子出发,经过一生的艰辛跋涉,终于登上了尊严的峰顶。一个长寿的老太太——她的丈夫早已死去——有着最纯粹的威望。她的威望不像帝王那样,依靠先人的余荫;她的威望不像老太后那样,仰赖丈夫与儿子。
  老太太是义务教育家,她在家里教育孙子。她的教育使她的孙子走进校门以后,抵制一切教育;她的教育使中国的学校教育,永远失败。
  老外婆是迷信的传播者。她使外孙们相信,狼是坏的,但狼的外婆是好的。
  老祖母是道德的维护者。她使孙女们相信,好人永远是好人,坏人永远是坏人。
  老太太是常识的捍卫者——常识由迷信和习俗两部分组成。由于有常识,人类不可能很快地实现理想;幸亏有常识,社会不可能轻易地礼崩乐坏。
  有个外孙成了伟人。老外婆相信,那是听她的话的必然结果。她看不出那个伟人有啥了不起。她知道所有的伟人都曾经尿床。
  有个孙子成了罪人。老祖母相信,那是不听她的话的唯一结局。她早就看出那小了不是东西。她早就预言过,那是个坏坯
  老太太们相信,丰富的经验胜过一切知识。长寿使她有足够的经验,所以她有资格教训任何人。如果她服从了一辈子的丈夫还活着,她也会当着儿孙的而毫不客气地申斥他:“老废物!”

                20 老头子

  老头子从尊贵的心肝宝贝出发,经过一生的蹉跌,终于降到了落寞的谷底。
  老头子是多余的动物,没有人需要一个老头子。老妻不再需要他,她已有了儿子。儿女不再需要他,他总是碍手碍脚。孙子孙女不需要他,他不会讲故事。整个社会不需要他,他已被榨干了所有的剩余价值,成了造成车祸和消耗福利基金的材料。曾经创造历史的老头子,居然被称为阻碍历史前进的老顽固。
  于是老头子们一致决定,不再忍受已经忍受了一辈子的东西。他不愿再承担男子汉的一切责任,他的腰板早已被责任感压弯 他不愿再聆听妻子的唠叨,他的耳朵适时地变聋 他不愿再容忍孩子的吵闹,比他儿子文静得多的孙子,在他看来也像个小流氓。
  极度的寂寞,使老头子变得像老太太一样唠叨。如果一个老头子找不到其他老头子作伴,他就会面对着一堵墙,或者面对一片草地,独自一个人高声地说话——他当了大半辈子听众,现在轮到他说个痛快
  被现代幼儿园制度剥夺了学龄前的孙子的教育权的老太太们,很快变得像老头子们一样不幸,她们也不得不加入了原本属于老头子们的大部分游戏。这使人很难判断一群老人的真实性别——虽然他们实际上都已失去了性别。但有一个例外:如果有两个老人在公园的草地上下棋,那一定是两个老头——老太太永远不下棋。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