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郭韬

  1946年,我15岁,在延安中学十四班读书。这年末,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一举占领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毛主席纵观全局,从战略高度和战争的全面胜利考虑,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延安中学根据中央的指示,在敌人进犯延安前夕,随中央各机关先行疏散。延安中学的十四班和十五班在延河对面的罗家坪,我们两个班于1946年11月离校,行军到离延安100里外的安塞县吊儿沟。到那里上课没多久,就放寒假了。
  寒假前,校领导和学校毛泽东青年团支部,号召寒假不回家的同学组织起来到农村做群众工作。我当时是青年团员,在各种活动中都是积极分子,很自然地响应了号召,放弃了回家过年探望父母的打算。
  当时留校的同学不多,因为十五班全体同学于寒假前已经到第四后方医院参加支前工作去了。这时在吊儿沟只有十四班和新招收的十九班。寒假留校的同学不足20人,加上老师大约30人左右。我们分成五六个小组,每组2—3人。我和贾兰新同学在一个小组。老师则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参加各组的活动,主要是组织指导,帮助同学们研究问题,总结经验。这次下农村,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向群众进行识字教育和时事形势教育,尤其强调向群众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学习。
  我和贾兰新同学被分到张家川。这是一个十六七户人家的中等村子,比较穷。老乡们虽然吃饭不成问题,但没有一所学校,全村没有一个上过正规学校的人,娃娃们大都没有上学,妇女更没有一个识字的。
  我们去的头两天,碰到的最大困难,一是联系不到群众,大人们都在忙自己手中的农活或家务事,看到我们是小孩,根本不想理睬我们。娃娃们不认识,也不敢接近我们;二是老乡和我们都觉得没有多少话好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常常是问一句答一句,有的甚至说:“解不下①。”之后,就不再说什么了。我们也是问了头一句,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什全,也不知道老乡想说什么,需要谈些什么。有一次,一位同学看到一位妇女,便想进屋跟她拉拉话,这位妇女见同学进来了,反而上炕睡下了,闭上眼睛,脸上显出不耐烦的样子,话都不想说了。
  --------
  ①解不下:陕北话,即不了解,不懂得。

  困难逼迫我们动脑筋想办法。一是从自己身上找弱点和不足,总结经验;二是找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情况,看别人有什么好办法;三是找老师请教。办法终于找到了——要想了解群众,首先要到群众中去。我们到群众中去后,看到老乡干什么,我们就和老乡一起干。还是那位上炕睡觉的妇女,这次我们去时,她正在推磨,我们就帮她一块推磨。推了一会儿,她就高兴地同我们又说又笑,走时还热情地要我们留下吃馍馍。一次,贾兰新看见几位妇女坐在阳旮旯里一边做针线活,一边拉话,她就过去同她们聊了起来,越聊越热火,贾兰新见时机已到,就先问她们:“认不认票子(纸币)?”并从口袋里掏出四张票子,教她们认。妇女们兴趣一下子来了,都凑上来看,有一位说:“嗨!我们就是认票子的颜色哩!”由此,又扯到认字上。还有一次,我帮一位老人脱棒子粒。我们一边干活,一边拉话。我问他们:“认识不认识字?”他们都说:“不认识。”我说:那你们赶集卖粮食怎么认票子?”他们说:“看票子的颜色和大小。”我说:“那可不保险。”老人说:“没办法,没有人教。”我说:“我教你。”老人同意了。他们还拿出几张不同颜色的票子,不一会儿就都认识了,还要求我们继续教他们识字。
  其次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有些青年和小娃娃提出:“你们教的字记不住,给我写在手上,行吗?”回到学校后,我们就钉了几个识字本,写上教他们认识的那些字。第二天便送了去。他们拿到后非常高兴,一再说:“可好了,再不要往手上写了。”没有拿到小本子的,也伸出小手来向我要,一会儿,带来的几本全都发光了。这样,不到一星期,困难的局面打开了,群众识字的积极性渐渐地高涨起来了,我们的劲头也随之大起来。
  开展工作的局面打开后,我们逐步了解了群众的疾苦和困难。由此,我们内心深处产生了为群众做些什么的想法。回到学校以后,同学们都主动为第二天的工作忙碌开了。有的找废纸,钉成小本子,并写上老乡们的名字。有的往本子上写些适合农村群众学习的内容和单字,根据不同年龄的对象,写上不同的字句。如给一个17岁青年的本子上写了:“收米三斗五升,付洋一万二千元”;给一个妇女的本上写了:“一千元、三千元”;给几个小娃娃的本子上写了:“我帮妈妈看娃娃。我帮妈妈提水。我去放羊。”等等。还有的同学在看报,准备第二天给老乡们读报、讲时事。
  下到农村后,我们都把群众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我们为能给群众做些事而高兴。我们还帮老乡打官司、打柴、请医生治病等等。这样,人们学习的积极性高起来了。张家川先后参加学习的大人、娃娃有二十五六个。一个月的时间,最多的认了上百个生字。
  当这次群众工作快结束时,我们同群众已经是难舍难分了。那些诚实活泼的娃娃们,紧紧地拉着我们的皮带,拉着我们的手,我们走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什么事都跟我们说。一个月前的那种羞怯,见了生人不敢讲话的窘态,一点也没有了。当我们要走时,他们还拉拉扯扯非要我们到他们家去吃饭不可。有些妇女对我们也是依依不舍。一再叮嘱:
  “你们还要常来串门啊!”“有鞋袜拿来我帮你们做。”老乡们对我们的热情关怀,使我们很受感动,很受教育。
  这个寒假过得非常有意义,同学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和才干。
  --------
  郭韬
  男,延中十四班学生。原化学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