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争演老黄牛



金德崇
报名

  1946年春上,延中三班号召同学们报名参加秧歌队。
  我想咱这号人,卖力气的活应该当仁不让,搞文艺活动的事,还是靠边稍息的好,于是就没有理睬。不料,第二天,肖贵臣正颜厉色地反复问我:“金德崇,你怎么没有报名?你为什么不报名?”
  “你报名了吗?”我反问他。
  他说:“我当然报了。”
  噢!这倒的确出乎我的意外,黑不溜秋的肖贵臣,腰板和胳膊、腿要多硬有多硬,让他去挖二分地还可以,要去扭秧歌,还不让人笑掉了大牙?!于是我挖苦道:“哟!没看出来,你还是个文艺积极分子,你去演王二小,还是演马家老爹?”
  “你甭给我来这一套。咱不能演,还不能跑龙套,还不能搞后勤?快说,你为什么不报名?全班就你一个人没报名了!”
  “哎!这不正好么,你们都去演秧歌,我留下来看家。”
  “看家?!你想得倒美,留谁看家也不能留你看家呀!”
  我辩驳道:“我一不会扭,二不会唱,看家不是正合适么!”
  “你不会扭?!这你骗得了谁,哪回起哄串秧子少了你啦?!
  你说不会唱?咱班还有谁的嗓门比你高?!这回你非得给我参加不可!”
  妈呀!要是老肖说了“非得”,即便你使牛劲也挣不过他。
  于是我求饶道:“那不是瞎起哄吆!咱可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场子,还是让些那艺术细胞多的人去扭吧!再说也臊得慌!”
  “哟!今儿个你脸皮倒薄了,你不是说,光天化日之下的‘吊膀子’是艺术需要吆!还嫌什么臊得慌?!”
  ——唉!这个老肖,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呢?!
  上面这个话,是去年闹秧歌之后的事了。当时,有人去参加秧歌队,我们这帮调皮鬼就背后讥讽人家:“某某去‘骚情’去了!”贺光辉和马秀珍演《夫妻识字》,有人就说人家“吊膀子”。事后马秀珍一来我们班,我们就起哄嚷嚷:“马秀珍寻老汉来了!”马秀珍倒落落大方,回一声“再喊,我就撕你们的嘴!”光辉可不依不饶,抡着个拳头追打喊得最凶的人,十五六的娃娃开这种玩笑总不是回事,何况还打击了大伙参加秧歌队的积极性。为了正确对待这个问题,班主任和党小组做了细致的工作。在一次小型座谈会上,我在发言中把表演中的“眉来眼去”用了个俗语,说成了“光天化日之下的‘吊膀子’是艺术的需要!”惹得哄堂大笑,也落下了一个话把儿。今天又让老肖提起这回事来了。
  老肖说:“去年,我还真当你的认识有所提高了哩,原来说是说、做是做。今年你还想溜!快说,你参加不参加?这可是政治任务。”
  “什么?政治任务?!”因为我们都知道,政治任务是一种最神圣、最崇高的使命,只有不折不扣地彻底完成。我二话没说,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可别上场子!”
  虽说是已经报名参加了秧歌队,但心眼里总还揣着一个“小九九”——过去说人家是去出风头、“骚情”,今儿个自己咋好去上场子哩?!最好还是找个别的差事干干,别出头露面的。当我一听说要成立后勤组时,就拼命去争取。心想,我既当过伙食委员,也干过生活干事,争个后勤还是有优越条件的,这样我就可以不参加演出了。不料报名的人很多,说是让谁担任后勤,再临时指派。
  后来乐器组又招人,干这个也可以避免上场子,竞争也很厉害,我们去了三个人,很快我就被淘汰下来。后来听说,王敏清除了会拉二胡之外,还能吹笛子,是个多面手,我当然竞争不过他。没办法,只好乖乖地去扭大秧歌。

争演老黄牛

  又过了几天,听说寒士坡老师编了个秧歌剧,叫《变工去》。要挑三个演员,除了演小俩口以外,还要一个装牛的。
  老师们担心这个角色不好派,就先给我们班的人透个风。我一听,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料全班人都报名争演老黄牛,谁也不让谁。这个说:“我腿粗胳膀壮,本来耕地时我就是拉套的。”那个说:“我会扎牛头,糊上纸,再披条黄毯子,就像条牛了。”真是各显其能。
  寒老师见大伙争得这么热闹,便顺水推舟说:“既然一条牛不够你们争的,那么还要一个赶牛耕地的人,谁来表演一下耕地?”这下可都傻眼了,谁也不吭气。倒不是都不会扶犁耕地,而是一表演“耕地的”就得去演娃他爹了。于是你推我让的,谁也不肯演。寒老师激将道:“算了,算了!在你们班连个耕地的人都挑不出来,我到别的班挑去!净想找便宜事。要真想抢着演‘老黄牛’,就得再给我推荐一个身强力壮会耕地的演员,否则你们就什么也捞不着!”说着就走了。寒老师心中有数,把挑选赶牛人的任务推给这帮争当老黄牛的娃娃,肯定比他挑选得更充分、更合适。可是,我们又推荐谁去扮演这个“赶牛的”娃他爹哩?!

推荐演员

  谁也不愿意去当赶牛的娃他爹,甚至连推荐演娃他爹的人也没有了。这时,比较稳健的班长牛荫西发话了:“这样吧,在别的节目里已经担任了角色的人,或参加了乐队的人就别再争了,咱们在剩下的人里头,选上两个身强力壮的、争当老黄牛最凶的人,一齐推荐给寒老师。谁装牛,谁演赶牛的,让寒老师去决定。你们看怎么样?”这个建议虽然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最终还是获得了大伙的支持。
  扒拉来扒拉去,所谓争着当牛最凶的人,就剩下了肖贵臣、林汉雄和我三个人。我和林汉雄都反对肖贵臣当“老黄牛”的候选人。我们变着法儿数落肖贵臣不够资格:“看你那个麻秆腿、细长腰,尖嘴猴腮的瘦猴样,哪里像条牛?!”有人见三个人当中有两人一齐攻击肖贵臣,就说:“那好,就让他们两人去吧!”可肖贵臣又不干,他说:“我的腿长、胳膀长,不信,你们谁来比试比试!要让你们去装牛,把条牛演得还不如个小毛驴大,都快像只羊了!”话音刚落,便引得哄堂大笑。
  三个人争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最后,鬼点子多的李林森喊道:“算了,不争了,明儿个建议寒老师去改剧本,请他写三个牛在舞台上蹦跶,让他们三个都去当牛!”
  “不然,再添上一头猪,让娃他爹赶上牛,让娃他妈吆上猪!”
  “同意!睡觉!不许说话了!”
  “谁再争,明儿个就选他去当娃他爹!”
  一场争论到此突然结束。

挑角色

  第二天,寒老师笑嘻嘻地把我们三人都拽了去,哑着嗓子对我们说:“我早就知道,你们三个谁也跑不了,就凭你们争着当‘老黄牛’的那股劲头,不论你们哪一个,都能把我要的这个角色演好!”
  “怎么,不论哪一个?”我小心翼翼地听着、想着。
  寒老师一开夜车就哑嗓子,昨晚他准是又干了个通宵,嗓子里几乎连一点声音都没有了:“我告诉你们,我写的这个角色,就是赶牛的娃他爹,比真的老黄牛还‘老黄牛’。他必须具备老黄牛的气质,傻不愣登的,只知道卖力气干活,也不会说话,但他有头脑,懂是非,肯学习,听人劝,有错就改。
  现在你们说,你们要当哪个老黄牛?”我们相互看了看,我立马亮出王牌:“肖贵臣倒像你说的那个‘老黄牛’,而且他有腰疼病,还拉肚子,可不能让他演你那条真的老黄牛!”
  “你呢?”
  “我?!我学习你说的那位赶牛的‘老黄牛’,演你那条耕地的真黄牛!”我极力把这两个“真”的、“假”的老黄牛表述清楚。
  寒老师会心地笑了笑,没等他们两人表态就说:“我没工夫跟你们泡蘑菇,都给我背台词去!到时候我想提溜哪个就提溜哪个!看看你们是真想学老黄牛,还是净说漂亮话。明天早上对台词,谁也别想溜!!”——寒老师这一关可真难过,你真的假的都给他堵住了,还下了戒严令!

对台词

  看了看寒老师留给我们的剧本,倒也十分简练,尤其是娃他爹的台词,总共也没几句,随着剧情的发展,张口就来。
  假如装做背不下来,是说不过去的;而且娃他爹那股二不愣登的样子,跃然纸上,也适合我们这号人的口味,我甚至喜欢上了他。可是……
  对台词时,除了我们三个娃他爹的候选人之外,还有两个候选的娃他妈——李骏和项苏云,都是小九班的同学,全校闻名的娃娃演员,一个比一个能。她们拿腔作调的,就是某些句子的抑扬顿挫不够协调。林汉雄和项苏云对台词时,“嘟嘟嘟,嘟嘟嘟”,竹筒爆豆子似的,把台词一字不落地往出崩。弄得项苏云语气上、语调上都接不上茬。
  “甚——么呀!”项苏云惊呼道:“你是和我对话,还是向我扫射机关枪?!”我暗地里发笑。
  寒老师没吭气,然后让我和李骏对台词。我当然没有再使林汉雄那挺“机关枪”,而是在该紧接的地方装得结结巴巴的,在应该惊叹感慨的句子上却又放了平射炮。
  “金德崇!你什么时候学结巴的?还在那里装洋蒜,装得都不像!”寒老师总结道:“就凭肖贵臣那股认真劲,够资格演娃他爹,也够资格演老黄牛;你们两个,不够资格演娃他爹,更没资格演老黄牛!”“现在这样,你们俩的任务是帮助肖贵臣对台词,纠正他的毛病,什么时候帮肖贵臣过了关,什么时候算完;过不了关,找你们俩算账!也许到时候还可以让你们装一装‘老黄牛’,否则你们别想!”

当导演

  为了促成肖贵臣扮演这个角色过关,也为了争取那条“牛”,我们俩不得不缠住肖贵臣一起和他琢磨,最后非得要他自觉满意才算通过。
  当寒老师来验收时,肖贵臣表演得还不那么对味,寒老师就让我们再把某一句台词学给肖贵臣听,他总是说:“对对对,就这个样子!”“对对对,那样子才够味!”一场戏排下来,寒老师说道:“你们看,直到现在你们才把真本事拿出来。我早就说了,不论你们哪一个,只要认真,谁都能演好!这个角色实际上是你们三个人集体塑造的。现在决定:金德崇演娃他爹A角,林汉雄演B角,肖贵臣演牛!”
  “啊?!为什么?”我惊讶道,“还是让我来演牛吧!”林汉雄也在争辩。寒老师说:“汉雄的湖北口音重了一点,个子又小,不论是演娃他爹,还是装牛,都担任B角好了!”“同意,就这么定了!”他们两个都吆喝起来。而我,我却是抢“牛”不着,倒落了个“娃他爹”!……

学当老黄牛

  在以后的排演中,寒老师一再要求我们体会肖贵臣要当“老黄牛”的那种真实精神,“他是不带半点杂念的。那个娃他爹,首先就是这样一个实打实的老黄牛。你们必须把握住这一点才能把他演好。”他还说:“娃他爹那股一时磨不过来的拗劲,憨劲,鲁莽劲,和你们这帮捣蛋鬼差不多,不用装得太做作了。要放得开,充分发挥你们自己的优势!要做到真和实,你们自己就必须先变成一条老黄牛!”
  这以后,我想了很多很多,肖贵臣为什么能争到演“老黄牛”哩?这绝不是偶然的。他是我们三班最早入党的党员之一,不论什么重活累活,不论什么艰巨的任务,他总是一马当先,即便是些生活小事,如打趟水,扫个院子,他也总比别人干得多。再譬如搬家分铺位的时候,逢到炎热的夏天,他把铺盖卷往窑旮旯里一塞:“我要守在‘白不老’(白长生的外号)身边,晚上好捅他起来撒尿,不然,咱们的‘海军大将’就要‘画地图’了!”而十冬腊月里,明明窑门口风大没遮掩,他却说:“我喜欢通风,空气新鲜,我来把大门!”简直不容分说,似乎唯有他才能睡在那里。他做的很多事都让人感动。正因为这些,我们不能不对他从心眼里敬佩三分!
  也是打这以后,我暗暗地摽上了肖贵臣,什么送水、送饭、打道具、背辎重的活,什么打前站、当收拢队的差事,我都跟着去干,抢着去干。也是在干的过程中,我开始感到一个人假如能帮别人做点事,假如能为集体卖点力气,他的存在才有点意思,也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也是在干的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樱桃好吃树难栽,小米饭好吃荒要开!”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一个“干”字上,而且要实实在在地干!就像老乡说的:“开荒种地可是个实在活,来不得半点虚假,你多挖一镢头,秋里就多打两颗粮;你少挖半锹深,它就一粒也不收!”这些道理以及他们本人,哪个不是顶顶老实巴交的哩!因此,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也越发高大起来。
  为了把娃他爹演得像,为了把这出戏演得好,我又怎能不豁出去呢!
  当然,我也学到了另一招,当和别人争着去干上面的那些活时,我会不客气地说:“对不起,请让一让,给咱创造点机会,让咱也体会体会当老黄牛的滋味,不然,我演不好娃他爹这个老黄牛式的人物呢!”有时还吆喝一声:“噢嚎!让路让路,老黄牛来了,谁有拿不动的东西,快让老黄牛给你们驮上!”然后把那些年小体弱同学的背包夺下来,拼命地往我背上加包袱。接着,抽一声鞭子:“噢!哒啾!!”我们就一溜烟地冲到前面去了。

学到真本事

  记得在杨家岭演出时,有当地的老乡,也有中央的负责同志观看。演出结束后,一个军人模样的同志就近捡了几支谷茬来找演《掏谷茬》的演员,一时没有找到,就问身边的贺光辉:“你给我说说,这几支谷茬中,哪一支里面有虫虫,哪一支里没有虫虫?”光辉看了一眼,指着说:“这一支里有虫虫,那一支里也有,其他的都没有虫虫。”
  “为啥?”
  “因为一、……二、……三、……”光辉回答得头头是道。
  然后,他问这位军人:“你叫啥?”
  “陈赓。”
  光辉的眼睛一亮,这可是鼎鼎大名的陈赓将军呀!他是真不懂,还是故意考考我?光辉追问道:“你信不信?”
  “打开看!”待他们一一解开!果不其然,就是光辉指的那两支里面有虫虫。陈赓同志高兴地笑道:“不错,看来你们都学到了真本事!”
  是的,我们都学到了点真本事。不过,对我自己来说,在参加秧歌队的这段生活里,我尤其学到了要老老实实地当老黄牛的精神。关于这一点,我觉得终生受益匪浅!而且要继续学下去!

最大的喜悦

  在1946年延安城的春节活动中,延中秧歌队简直出尽了风头!这家请、那家迎,报纸上的报道也是一篇连一篇。不过,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到延安县政府演出的那一天。这是我们头一次到远郊区乡里演出,队员们个个都铆足了劲,30多里的路程一大早就赶到了,原计划上下午各演一场,结果在这两场的间隙,秧歌队肢解成几个剧组:有被迎到另一个打谷场上去演的;有被拉到窑门前院子里去演的;也有到临近的自然村去给抗属演的,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崖畔上窑顶上统统挤满了人,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演了一遍又一遍,谁也数不清总共演了多少场。
  不仅场上演,场下还展开了宣传和热烈的讨论:“棉花咋个打权?”“谷茬里的虫虫咋办?”“变工究竟划算不划算?”……
  李骏被几个年轻婆姨围住:“快给我们再说说,妮是咋地个劝说妮家那一口子去参加变工队的?”李骏扳着指头,一条一条地教她们说:参加变工是如何如何的好。可是婆姨们还是不放:“瞧人家婆姨多会说话!”“俺们家那口子跟妮们家那口子差不离,憨的来和条牛一样,妮能不能去给他说哒说哒?!”
  “行,走,咱们去说去!”
  “嗳!别走,”其他的婆姨拦住不放:“把他们都给拉了来,给我们一齐再学一学!”
  “再给我们演一遍!”于是,李骏拉上我和肖贵臣,又去给她们和他们演了一遍。
  老乡们高兴透了。他们说:“今儿个这秧歌看得实惠,闹得红火,扩大了变工队,还学了个科、科、科学种田!”他们一个个把我们拉到家里去,端出了白面馍、黄米糕、粉蒸肉、羊杂碎、大红枣……热情地让着我们:“吃,好生吃!吃了再演!”我们也没客气,就甭提这顿饭吃得多么香了。
  一个老汉拍着我的肩膀说:“娃,演得不赖!”娃,他叫我娃啦!多么亲切的称呼呀!他说“演得不赖”,这是多么真诚、多么实在的夸奖!我们被乡亲们认可了,我们及格了!我心里美滋滋的,获得了最大的喜悦和满足!
  --------
  金德崇
  男,延中三班学生。毕业于莫斯科石油学院,曾任石油部地质勘探研究院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