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李大欣这几天的心情十分沉重,好不容易在事业中遇到了一位真诚的知已,而他瞬间就从身边失去。就像他突然少了一只胳膊,觉得怎么动都不自在。他收到杜芳给他的辛雷还没有来得及交给他的一封信。李大欣坐城办公桌前读辛雷的信。像李雷的声音响在耳边:“大欣同志,我听了你关于要敢‘冒’的谈话,十分兴奋,可以说是心绪难平。我们作为劳动人民的儿子,走进人民公安队伍,为保一方平安,曾经是出生人死,做出我们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而我们干警队伍的素质却没有随着发展而提高,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体制依然没有变。旧体制没有竞争机制,压制人才,激发不起干警工作的积极性,而许多人又经不住突然袭来的金钱、物质、权力的诱惑,使我们的金盾蒙上一层灰尘。我屡屡面对不关心人民疾苦的事情犯愁,我很困惑,很痛苦!我十分赞成你提出的公安体制要改革的设想,我深切地感到,公安战线同各条战线一样,不改革也是没有出路的。为此,我列出我对公安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供你参考,也算是我爆响一颗地雷……” 李大欣看着那没有写完的《建议》,泪水模糊了眼睛。 人民群众眼睛最亮,心是一杆秤,谁优谁劣看得清清楚楚。人民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为辛雷送葬,崇敬的是正义和良知,憎恨的是丑恶和歪风。呼唤的是清廉和改革,当然也是对公安局从严治警取得成果的肯定和鼓励。 这对于正苦苦思索,寻求改革之良方的李大欣,更是极大的推动力。如果说李大欣心中早以蓄备好干柴的话,辛雷之死便是一把火,一旦点燃便噼啪作响,有声有色。 但是,他深知,他必须取得一班人的共识。任局长一年多的实践,他比谁都更深刻地体悟到这一点。 李大欣手里拿着辛雷的信,决定召开党委会。并安排办公室把辛雷的信复印几份,分发到几位副局长手里。 第二天,在市公安局小会议室里,局长们和党委成员聚到一起开会,大家似乎都知道,这次会议同辛雷的死有关,所以与会者悄悄地夫到会议室,默默地坐下,气氛肃穆,只等李大欣开回讲话。 李大欣一开头便语气沉缓,坚强有力: “大家都读了辛雷同志没写完的改革建议,这是我们的一位优秀的战友在牺牲之前挂在心中的一桩大事。辛雷同志的牺牲,可以说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呼唤我们重视这件事。我们搞了近一年的从严治警,使用的还是整纪、刹风、查处老办法。抓紧一点情况好些,稍一松懈又是老病重发,没有根本保证机制,我看不动锹挖土壤是不行了,所以需要改革。”他将改革两字说得很重。 曲直附和着:“巳经有了血的呼唤,改革是必要的,必要的。” 毕文则故做不懂:“这个土壤指的是什么呢?” 李大欣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人浮于事的官僚机构。举个小例子,农民打井需要炸药,得由治保主任批、派出所批、县公安局批、最后到市公安局批,然后还得去物资局、生产资料公司,这一溜‘神批’,是一场层层展示权力的官场游戏,实际把权力集中在当地派出所就完事了。” 曲直点点头:“这点是深有同感,什么户口签批、暂住人口登记、废品收购经营,都有一套繁琐手续,费时又费人,我赞成改革,把腾出的人手充实在作战第一线上多好,省得总叫喊缺警力。” “有道理。”对于这种改革,毕文没有反感,又见曲直表态,便也表赞成。 李大欣继续说。“再一个土壤就是陈旧的人事制度,公安队伍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人才憋在死水里,坐上一把椅子就是铁的。劣的不能淘汰,优的上不去,平庸者最太平。这种制度鼓励懒堕、钻营,滋生腐败,扼杀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曲直瞥一眼毕文,见华文镜片后的眼睛闪动着一抹突然严峻起来的光芒;深知这些年施展过“铁手腕”的毕文此时是什么心态,他装起了糊涂。“这可改什么呢?还没见到哪儿有往这方面操作的呢。” 毕文对自己过去的经营。可谓用心良苦,他怎么会轻易赞赏在自己培植起来的圈子里动土呢?但他却以稳妥为由,说道:“人事问题,可要十分谨慎,在全国公安战线还没有谁去先吃这个螃蟹呢,弄不好就是个乱子,等着摘乌纱帽吧。” 李大欣听得出,这话包含着威胁的味道,不就是为了官吗,他轻拍一下桌子,回答:“我就是要试着吃这个螃蟹,有人头上的乌纱帽用手捂着,我的乌纱帽在手里拿着,随时等着往上送。若当的总是让老百姓给排在倒第一的官,还是把乌纱帽交上去好。”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