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一九七四年,是中国政治局势在相对较为缓和一段时间后又突然风起云涌的一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展八年之久,原先那些被打倒了的各级领导人即“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简称“走资派”,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难后,纷纷重新返回领导岗位,甚至连中国第二号“走资派”人物邓小平也重新复出。这就使得那些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因造反有功而提拨起来、现在已经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将这些被“第二次解放”的老干部视为他们争权夺利的障碍。于是,新老两派的政治斗争也愈演愈烈,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以中国第一夫人江青为首的几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包括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利用毛泽东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用他们手中掌握的宣传工具,从“批林批孔”开始,断而批“宰相儒”,进而掀起以研究历代“儒法斗争”为幌子的“揪现代大儒”等一系活动,其锋芒直指周恩来总理,极力要把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央领导人排挤出去,以实现他们夺取最高领导权的目的。 而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出现的几个特殊人物,如张铁生,朱克家,李庆霖等,这些人原本是为自身的利益而呼喊,但却被江青等一帮人加以利用,并大肆渲染,使得这些人在得到既得利益后私欲澎胀,投身其中,成为“头上长角身上长剌”的反潮流英雄,其行为,已超出了代表知青说话的范畴。尽管后来在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三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张铁生,朱克家,李庆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但他们在知青中的形象,却因他们后来的行为与广大知青要求回城的愿望背道而驰而一落千丈。 其中,作为中国知青第一号新闻人物的张铁生,本是一个担任农村生产队长的知青,于七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参加高考。由于自知在这种特殊的开卷考试中连最低分数线都不可能达到,他唯恐失去这次上大学的机会,便于六月二十九日在理化考试只答了化学六道题即只能得六分的情况下,将一张事先写好的信抄在考卷背面。信中除了抱怨自己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复习,希望领导格外开恩,以让他能了却上大学的愿望外,还指责其它能考上大学的知青是“不务正业,逍遥法外的书呆子”,是“为个人努力的大学迷”等。这正好迎合了江青等人的政治需要,成为所谓反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反对“分数挂帅”的“白卷英雄”。 另一个知青人物朱克家,从上海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插队,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山寨,当一名小学教员,并帮农民缝补衣服,修理东西,以及搞一些小革新等。后来被公社推荐上大学,但他却放弃了机会,表示愿意留在农村成为知青扎根农村的典型。 还有一位出身高级干部家庭的原知青钟志民,在通过“走后门”参军以后,突然认识到这是资产阶级法权的表现,毅然要求退伍,回到原先插队的农村再当知青,继续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种种迹象表明,知青中的一些人正在从平凡的土地里登上变幻莫测的政治舞台,但毕竟这些人极少,如风毛麟角,大多数的知青对此是可望不可及。而且,大多数知青的愿望依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回城。为此,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以实现最终的目的。 马聪明背着大包的行李,手里提着一个小袋子,汗涔涔地走在一九七五年五月的乡间小道上。和煦的五月之风,吹拂着大地,田野里一片翠绿。马聪明的心里,也像那风中摇曳的庄稼一样,生长着一片绿色的希望。 自从“四届人大”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后,国家开始对各行各业进行全面整顿,以改变以前的混乱状况,并把提高经济效益摆在了首位。这一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人们相信,国家会因此而富强起来。知青们更希望,经济的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从农村中解脱出来。但是,由于积重难返,知青进工厂的机会依然很小,这就使得一些知青在政策允许的空隙中想方设法钻出一个空子来,马聪明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马聪明走进村子,一路上,不时与遇见的人打招呼,说上几句话,很快走到了宿舍前。 “聪明,你来了。”刚从这里路过的张金发瞧见马聪明,便走了过来。 “刚到,刚到。”马聪明在门口站住。他一边把门打开,一边说:“进来坐会儿。”说着,领先一步走了进去。其实,他心里有数,就是不请,张金发也会进来的。因为,最近一个时期,每次从家里来,他总要带点什么东西送给张金发,几乎成了惯例。即使张金发没有来,他也会找个时间送过去的。 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显然,县水电站的工程已经结束,李卫东又回来住了。 马聪明把东西往自己竹床上一搁,随即掏出烟,自己抽出一支,便把还有大半包的烟给张金发递过去:“这几支都给你。” “不要不要,你留着自己抽。”张金发推辞着,但却把烟接了过去。 “我这里还有,你拿去抽吧。”马聪明显得大方地说。 张金发抽出一支烟点燃,同时稍稍地捏了捏烟盒,感觉里面还实实的,显然还有十几支,便把烟装进口袋里。“你这次回去有快半年了吧?”他问着,浓浓的烟雾同时从嘴里喷了出来。 “没有啦,顶多四个月吧。”马聪明敷衍着。他知道,张金发只不过是随便问问而已。如今的知青回家住上三、五个月的,比比皆是,谁也不会担心队里会对他们怎么样。“不过,这次来可要住得较久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袋里的东西一一地拿出来,摆得竹床上,桌子上到处都是他的东西。似乎这么多的东西就是要证明,他这次来,决不是像以前那样,只住上十天半个月又回去。 “这两连肥皂你顺便带回去,还有这瓶花生油。”马聪明说着,把要送给张金发的东西放在桌子上的一边。 “不要啦,不要啦,你留着自己用吧。”张金发脸上带着一丝明显的喜悦,再一次推辞起来。 “你还客气什么?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马聪明显得很随意,一副熟人莫客套的样子。他把东西稍加整理一下,问:“成宝近来怎么样?” “看上去是好好的,有时也去出工。不过,比以前差多了。”张金争显得有点惋惜地说。 尽管张金发说得似乎含糊了点,但马聪明却感觉到了,侯成宝的状况显然不妙。 自从侯成宝被毒蛇咬伤后,在家里住了半年才把那因蛇毒造成的指头糜烂治好。可伤是治好了,精神却因招工机会的失去而日渐低落。为了给他治疗,家里更是耗尽所有,东挪西借,使得本不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这更加重了他的精神负担。加上长期吃药,营养缺乏,他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不论做点什么,都感到力不从心。所有这些,使得他终日感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迟早会把他挤垮。所以,为了寻求另一种解脱,他从春节过后来这里,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对这些,马聪明是很清楚的。 “他今天去哪里?有没有去出工?”马聪明探询地问。 “没见他出工,也不知道去哪里。”张金以摇了摇头说,然后站起来,把那瓶花生油和肥皂拿在手里,“老是拿你的东西,都不好意思。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便走了出去。 马聪明把东西都整理好了,便拿了条毛巾,也走了出去。他要到江边把身子洗一洗,因为浑身粘糊糊的实在不好受。他走到侯成宝与游清池住的那间宿舍门口,见门没有锁,便推了一下。门虚掩着,被轻轻一推就开了,只见侯成宝一个人正坐在竹床上,双手抱膝,眼睛怔怔地看着对面的墙壁,并没有因为门被打开而有反应。 “成宝。”马聪明叫了一声,走了过去。 “谁?”侯成宝身子微微一震,仿佛刚从梦境中被惊醒过来似的。他抬眼看着马聪明,好一阵才像想起似的,说:“噢,是你来了.” “刚到。”马聪明回答说。他仔细地端详着侯成宝,只见侯成宝那长得很长了的头发像堆乱草似地盖在头顶上,使得本来瘦削的脸显得更为狭小,脸色一片腊黄,嘴唇暗紫而干燥,眼眶微陷,两只眼珠无神而暗淡,缩着脖子偻着身子,一副不知所以的样子,往日的机灵与风趣荡然无存。 “你……近来好点吗?”马聪明只觉得心里一阵凄楚,俟着侯成宝坐了来。 “总觉得头有点晕,想睡又睡不着。”侯成宝淡淡地说。 “那你有没有吃点药?”马聪明接着问。 “吃了。是合作医疗那里拿了点镇静药,但并不大管用。”侯成宝忧伤地说。 马聪明知道,从大队的合作医疗室里是拿不到什么好药的,真正的想要治好较严重点的病,还得靠自己掏钱去买药。可是,没有钱,也就只好将就了。再说,在这个地方,除了合作医疗室,还有什么地方能拿免费的药?他转了话题,说:“你家里寄十元钱给你,我去给你拿来。”说着,起身就要走。 侯成宝一把拉住马聪明,说:“别急,坐嘛,又不是现在马上要用。” 马聪明重新坐下来:“你最近有出工?”他握着侯成宝那瘦削的手问。 “有,反正呆着也没意思。只是今天早上头晕得历害,还有点痛,所以没去。”侯成宝回答说。 “其实,应该回去检查一下。如果是小问题,那就慢慢来;如果是真问题,另做打算。市‘知青办’最近要办理一批病残知青回城,条件放得比较宽。以你这种情况,可以试一试。”马聪明诚恳地说。 “我……”侯成宝犹豫了一下,“这些我也听说了。我不想办‘病退’。” “为什么?”马聪明看着侯成宝问。 “因为‘病退’回去没有工作。单单把户口迁回去,那以后怎么办?而且,‘病残’,说起来也……所以,我想等身体好了以后,等以后有招工再走。”侯成宝显得沉重地说。 “你这人……真是……只要把户口迁回去,还怕会饿死?我这次来,也是想碰碰运气。只要能回去,管他说什么,就是把我当疯子送回去,我也愿意。”马聪明认真地说。他停了一下,又说:“不过,真的要办也不是那么容易。你自己说有病人家就相信了?还要费很大的劲呢。” “以后再说吧。”侯成宝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马聪明也不再多说了。人各有志,如果人家不愿意,你说得再多也白搭。他站了起来:“走,一起到江边洗洗。”说着也把侯成宝拉了起来。 侯成宝站在地上,伸了伸手脚,弯了弯腰身,与马聪明一起走了出去。 “要装电灯了。”接连几天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一不在谈论着这将给山村的夜晚带来光明的大事。县水电站试机成功,标志着山区人民即将告别点油灯的历史,跨入点灯不用油的新时代。尽管离真正用上电还有些时日,因为单单把电线架到村里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人们依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有关电的问题,想象着通了电后的情景,展望着有了电以后就能办一些以前连想也不敢想的事:什么用电煮饭啦,用电卵小鸡啦,甚至夏天还可以用电做冰棒吃,等等,等等。似乎只要一有电,什么东西都用得上。当然,人们在津津乐道电的作用的时候,也同时谈论着另一个与电有关的令人有点忧愁的问题,那就是——电线很难买到。 吃过晚饭,游清池独自一人不声不响地走进了张金发的家。这是他算定了的时间,去得早了,张金发也许还没吃饭,因为收工后还要忙些自留地里的事,吃饭总是比较迟一点;去得晚了,说不定又到哪里去了。而这时,肯定在家里。果然,他一进门,就见到刚吃饱饭的张金发正在靠墙的凳子上,静静地吸着烟卷,享受着劳累了一天后的片刻安祥。 “清池,来吃饭吧。”张金发见游清池走进来,便客气地打着招呼。 “我吃过了。”游清池说着,在桌子旁的一只凳子上坐了下来。 “那卷支烟。”张金发把放在桌上的烟盒推了过去。 游清池卷了一支烟。叼在嘴上,整个头向桌上的煤油灯凑过去,就着煤油灯的玻璃囱口点烟。火太小,他把捻子拧了一下,火苗一下窜出玻璃囱口,把烟点燃了,而屋里也顿时亮了许多。他重新把捻子拧回去,火苗又小了。 “拧亮点嘛。”张金发说着,把捻子拧了一下,火苗又大了些。尽管灯亮了油也多耗费,可怎么说在昏暗的灯光下与别人讲话总有那么的一点别扭。“过一段时间有电灯就好了。”他有点感慨地说。 “不是说电线已经开始架过来了?不久就要架到我们这大队了?”游清池接过话头,顺着势头谈起来。 “架是架了,可困难还不少。”张金发显得有点忧虑地说。 游清池知道,张金发所说的困难,就是买不到电线。因为电线是一种紧缺的物资,按计划指标分配,而山沟里的农村,从来就没有被列入计划内,因而也就买不到电线,而且,需要量又是较多,那就难上加难了。“什么事那么难?”他明知故问。 “还不是电线。”张金发显得有点无奈,“大队派了好几个人出去,只买回一点点,还差多呢。” “那再叫人去找找门路?”游清池试探地说。 “叫谁?到哪里去找?能找的关系都找了。”张金发有点心灰地说。 “我这次回去,倒是问了一下,说不定还能解决一些,起码我们生产队要用的能解决。”游清池不紧不慢地说。 “真的?哪里来指标?”张金发瞪大眼睛,有点不相信地看着游清池。因为他从来就没听说过游清池有什么亲戚在管物资,可当他看到游清池那坦然的目光,便相信了。“你怎么不早说?”他既兴奋又带有抱怨地说。 “我不是今天刚来嘛。这事我也是昨天才说好的。”游清池扔掉烟头,用脚稍稍用力踏灭,似乎在为即将说的话增加份量。“是这样的,我有一个舅舅在外地工作,很久没回来。前天刚回来,我把我们这里的情况向他说了,他答应为我解决。我想,我来这里这么多年了,一直平平淡淡,几次招工、上大学都排不上。所以,我想用这次机会为队里做点贡献。”游清池憋着一口气,把话说了出来。他本来想直接说,如果他拿到指标,以后有招工的机会要先考虑一下他,可又觉得这样太露了,像在做生意。尽管他从一开始就把这件事当交易做,可还是尽量说得婉转一些。 “那可太好了,这可真是解决大问题了。”张金发高兴得站起来,“那你明天赶快回去,把事情定下来。对了,你舅舅走了没有?” “还没走。但后天就要走。”游清池回答说。 “那还来得及。你这回可真是立了大功了。走,去找树根,开张证明让你带回去。这算公差,路费可以报销。”说着,急匆匆地就要走。 游清池依然坐着不动。办这么重要的事,难道仅仅是为了那几块钱的路费?那还不如在家多住几天,这来回的车费不也省下了吗?显然,张金发并没有完全听明白他刚才话里的意思,而那却是关键所在。现在不把问题挑明,那以后可就难说了。 “报销不报销,那是小事情。本来这件事我是不想过问的。来了这么久,你对我是不错的,这点我清楚。可大队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一下,我何苦去做这件事?可又想回来,现在大队正缺指标,我正好有这个机会,丢掉了确也可惜。所以,就算是争取一次表现吧。我舅舅说,在他们那里,如果解决这些东西,就是三个招工指标也换得到。所以我舅舅说,如果以后招工能照顾一下,那所有的电线他都能解决。”游清池终于摊出了底牌。尽管屋里并不很热,可他却感到手心、额上津津冒汗。因为这件事对他来讲,何止是交易,简直就是一场人生的赌博。现在,他把赌注投下去了,可结果呢?他紧张地看着张金发,等待着从张金发嘴里吐出的话。 张金发听着听着,眉头慢慢地皱了起来。原来,游清池的舅舅帮助解决指标是有条件的,原来,游清池对招工的问题是深有怨妒的。虽然,他对游清池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成见,而且以游清池的年龄来论,二十七、八岁了,更是应该给予先考虑的。可是,他只是一个生产队长,而招工的大权主要在大队。而且游清池与大队的干部较少来往,受到冷落那是必然的。此时,游清池提出的条件虽然尖刻了点,但显然并不是针对他,而是要通过他去与大队交锋。但是,这条路行得通吗?他重新坐下来,又慢慢地卷起烟。 “这件事情我看这样,”张金发“噼噼啪啪”地打了几下打火机,才把烟点燃,“我先与树根讲一下。只要他同意了,那就好办。如果他不同意……” “他会同意的。”游清池不等张金发说完,便急不可待地说。他不愿听到任何不好的预想。而且,他也担心,如果这件事情没弄好,反而会给人留下一个乘机要挟的印象,那以后可就更糟了。所以,事情既然讲出来了,无论如何,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没有退路。“我们现在去找树根,我跟他讲,你也帮着点,好不好?” “也好。”张金发想了想说,“不过,招工的事情你别讲,由我来讲,他的脾气我知道。再说,这件事情对大队有好处,而大队只不过是让谁先走后走罢了,我看问题不会很大。走,我们现在去找他。” 游清池只觉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只要张金发出面,那事情也就成了一半。只要再花点力气,那就大功告成了。他带着一种轻松和喜悦的心情,与张金发一起,向大队部方向走去。 “出工了,出工了。”张瑞祥大声吆喝着,一路吹着哨子。他走到知青宿舍,见马聪明正蹲在门外走廊的柱子边,便走了过去。“你今天去拔稗草。”他对着一直低着头的马聪明说。 马聪明似乎无动于衷,依然低着头看着地面,好一会才抬起头,用一双充满忧愁的眼睛看着张瑞祥:“我今天不出工了。”他的脸上露出非常痛苦的样子。 “是怎么啦?是不是胃又痛了?”张瑞祥问。 “胃痛是老毛病了,那不要紧。只是今天不知怎么的胸口闷得很,手脚软软的。”马聪明说着,突然大声咳嗽起来,而且越咳越利害,似乎胸口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连脸都显得有点泛红。终于,在一声发自肺腑的大咳以后,一口痰“呸”地一声被吐到他前面的地上。 张瑞祥顺眼看去,只见地上还有其它的两三个痰迹。那痰似乎不稠,可却隐隐约约的好像带有血丝。这使他感到有点吃惊,因为带血的痰决不是好兆头。“你如果累就别出工了,休息一下,或者去拿点药吃。”他有点怜悯地说。 马聪明慢慢地站起来。刚才的那阵咳嗽似乎耗尽了他的所有力气,使得他的脸上满是倦容。“怎么会吐血丝呢?不知道肺有什么问题没有?”他显得忧心忡忡地说。 “该不会是什么大问题吧,也许是火气大了些,过几天就好了。”张瑞祥宽慰着马聪明。 “但愿不是什么大问题。不然,本来一个胃痛就够受了,再来个什么可就完了。来这里没得什么,就得一身病,那就太倒霉了。”尽管还是一脸的苦相,可马聪明的脸色却已经平稳了,“我得好好地检查一下,可别再落下什么病根。” “是应该找医生看一下,有什么病要及时治疗。”张瑞祥说完,便转到别处去了。 马聪明见张瑞祥去远了,便伸展着手,扭了下腰,踮了踮脚,因为刚才蹲在那里太久了。活动了一下,筋骨活络了,满身轻松,刚才的那一脸痛苦,顿时无影无踪。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诡秘的微笑,走进房间里,趁势在竹床上躺了下来。 门外传来侯成宝与石兰等人的说话声,那是他们正在准备着出工。马聪明知道他们并不会来叫他,因为他已经说过今天不出工了。而对于他出工与否,大家早已不把它当一回事了。 马聪明躺在竹床上,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大家都出工后,他就要去大队合作医疗室,实施他所预想的计划。一想起那计划,刚才的那一幕不由重新浮现在眼前。他不由为自己那出色的表演而沾沾自喜。那愁眉,那苦脸,那撕心裂肺的咳嗽,以及那含在嘴里的红药水所变化成的血丝,和那算定好了的时间,无一不是天衣无缝的令张瑞祥相信,这是真病,而且不轻。马聪明这次来,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制造出一种严重的疾病来。因为只有严重的疾病,才可以办理病退。而作为第一步,就必须先让生产队里的人知道他有病。所以,他就选择了张瑞祥每天必来的时候,让张瑞祥“偶然”地看到了病情,这样,以后就多了一个明证。现在第一步已经走出去了,那第二步呢?他等出工去的人走了一会儿,才独自走到大队合作医疗室。 马聪明走进门,见许锦成正坐在小凳上,专心致志地修着脚趾甲,便在桌子一边的板凳上坐了下来。 “怎么样?是不是胃又痛了?那些药吃得怎么样?”许锦成停下手,站起来看着马聪明问。 “药早就吃了,但胃照痛。今天又加了个咳嗽,还咳出血来。”马聪明一脸的糜糜不振。 “过来我看看。”许锦成说着,坐到了那张诊病的桌子后边。马聪明也挪了下屁股,把手伸过去,让许锦成把脉。 许锦成把了一会脉,看了看马聪明的脸色,又问了一些其它的情况,说:“你这是胃火上升,引起肺火。没关系,拿些草药回去熬就行。”说着,摊开处方笺,在上面写了起来。 马聪明心里不由一阵窃喜。明明什么病也没有,竟被诊出个胃火,肺火。他知道许锦成只不过是个“半桶水”医生,你说什么病他就给你什么退火药,尽管吃了没大作用,但也绝对没有害。现在既然有肺火,那再来个什么病又有什么不可? “会不会是肺部感染?将来会不会变肺痨?”马聪明忧愁着脸说。并且,一下就把“病”的严重性提到一个危险的等级。 许锦成停住了笔。他疑惑地看着马聪明,想从那张脸上看出有没有那么严重的病?如果真的有那么严重,自己没诊断出来,那岂不是太差劲了?当然,他是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只好含糊其词地说:“我看是不会吧?不过,最好还是去检查一下。公社卫生院新到一台X光机,你去照一下,有没有问题一看就清楚。” 马聪明等的就是这句话。因为,如果是“赤脚医生”所诊断的疾病或提出的医疗建议,是要写进病历卡的,而病历卡却是办“病退”时必不可少的凭证。“那你先别开药,先给我开张去卫生院的介绍,等我检查回来后再拿药。”他显得通情达理地说。 许锦成听了,觉得这样也好,便从柜子里抽出马聪明的病卡,在上面又写起来。 “咳嗽已经有两年了,还经常伴有低热。”马聪明看着许锦成在写着病症,便适时地补充了几句,让许锦成把那些也写进去。 许锦成终于都写完了。他把那写着“建议X光检查”的处方笺递给马聪明,说:“你去检查一下,把检查结果拿回来,我再给你开药。”那口气,完全是一副只要你说出病来,我就能做到药到病除的自负神情。 马聪明根本就不理会许锦成那种自榜高明的样子,但也不表示反感。哪怕许锦成说得天花乱坠,有起死回生的本事,他也决不会在这个时候捅出个漏子来的。因为他现在需要的并不是治病,而是需要有病。如果谁能证明他现在已是病入膏肓,患的是不治之症,那他还要好好地感谢一番呢。他接过处方笺,不露声色地说:“我下午就去检查,回来再找你麻烦。”说着,顺便送过去一个微笑,直令许锦成有点飘飘然。然后,他把处方笺折好,放进口袋里走了出去。 侯成宝头戴斗笠,穿着汗衫,裤管高卷,缓缓地穿行在一片茂密的稻田里。他的眼睛仔细地搜寻着每一簇稻丛,每一片绿叶,遇到有点怀疑的叶子,便用手拨一下,探过头去看个究竟。疑点排除了,他直起腰,继续向前移动着步。 午后的阳光照在那茁壮的水稻上,也同样照在侯成宝那显得赢弱的身子上。尽管现在还不到盛夏的季节,可他却已经感到酷热难耐了。汗水顺着脸上脖子往下流,胳膊窝下的衣服更是湿漉漉的一片。也许是汗流得多了,令他感到口有点苦涩,头有点沉。 前边有一片绿叶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晃,那叶中间一条白色的叶脉映入侯成宝的眼帘。他走近前,仔细地观察了一下,便弯下腰,伸手顺着叶子往下探,直到手指碰到泥土,才把整棵植株拔了起来。 这是一棵长得与水稻几乎一模一样的稗草,同样是扁圆的茎杆,同样是狭长的叶子。而且它的根系特别发达,生长又很快,水稻插秧后它的种子才开始发芽,可很快就长得与水稻一般高低,并且老是与水稻丛生在一起,如果不细看,根本分不清哪是水稻,哪是稗草。当然,只要认真看一下,还是可分得清的,因为稗草叶子中间的那条白色叶脉,是水稻所没有的。所以,人们还是可以把它认出来并且拔掉。 侯成宝拿着稗草看了一下,又继续向前搜寻着。尽管拨稗草可以说是最轻松的活儿了,因为拨多拨少,根本就没有一个定量,只要你有在田里走动,谁也不会说你偷懒,你尽可悠哉悠哉地挣它一天的工分。可是,此时的侯成宝却丝毫无法领略这田园诗意。因为,他的太阳穴绷得紧紧的,像是被箍了个圈,压得皮下的血管“噗噗”直跳。 前面又有一条白色的条纹在晃动,侯成宝便走过去,低头一看,白色的条纹不见了,原来是稻叶在阳光下反光。看来,是自己的眼睛看花了。他用手背揉了揉眼眶,以便使眼睛明亮些。然后,向四周望了一会,以减轻眼睛的疲劳。 这里是一片平整整的人造平原,绿色的水稻像巨大的地毯似地平铺向前方。拔稗草的人零零星星地散布在田里,一个个低着头,像小虫似地缓缓蠕动着。侯成宝站了一会,虽然眼睛觉得看东西比较清楚了,可头脑里还是晕晕的一片。该不会是中暑吧?他心里默默地想着,同时把目标定在前面的田埂上。到了田埂,无论如何要坐一下。虽然拔稗草的人是从来不坐下休息的,可他实在感到太累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也一定要歇一歇。 田埂离侯宝站着的地方并不远,也许有五十米吧?顶多也就六十米。他估算了一下距离,并且估算时间,用不了几分钟,他就可以坐在那条世界上最舒服的田埂上了。 侯成宝一步一步缓缓地向前移动着。离田埂已经很近了,也许只有两米,只需跨上两在步就到了。然而,那田埂却在眼前摇晃着,而且,一丛该死的稗草就在那田埂下,骄傲地挺立着,似乎在向他挑战,又好像在说,你能把我怎样? 侯成宝不由气涌心头。他摇摇晃晃地扑过去,抓住那丛稗草,使出全身的力量,想把它拔起来。可是,他突然感到胸口一阵紧,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甚至来不及喊一声,便重重地栽倒下去。 李卫东正在与侯成宝对面的另一块稻田里。他刚拔起一棵稗草,突然觉得奇怪,正对着他不远的侯成宝怎么不见了?难道插翅飞了?可再一看,刚才侯成宝站着的地方,似乎也缺了什么?认真盯了一下,发现有些稻草丛歪向一边,而中间却少了好几丛。“难道……”一种不祥的预感掠过心头。他迈开大步,快速地趟了过去。 李卫东走近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只见侯成宝趴在稻田里,偏向一边,枕在一只弯曲的手上,半边的脸浸在水里,像是睡着了似的纹丝不动,而斗笠翻在一旁。“成宝,你怎么了?”他大叫着,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一把抱住侯成宝,拖上田埂。 李卫东急忙脱下衣服,去擦侯成宝头上、手上的泥水,不由感到一阵毛骨悚然:如果田里的水再深上一寸;如果侯成宝的头不是枕在手上,而是正面伏在水里;如果不是他及时发现,只要水浸到侯成宝的鼻孔,那后果不堪设想。他一边擦,一边仍不停地叫着:“成宝,成宝,你醒醒。”可是,侯成宝身子软软的任他怎么摇摆也不见反应。 其它人也纷纷跑过来。“怎么啦?怎么啦?”“是不是中暑了?”“可能是中暑了,赶快按人中。”惊慌失措中,谁也拿不定主意。 侯成宝突然“呃”地一声,从嘴里吐出一口气。接着,身子猛地一抖,又一口气从嘴里吐出,还带出一些有着小汽泡的口水。很快,他的全身不停地颤抖着,裹着小汽泡的口水也不停地冒出来。 李卫东忙把侯成宝的头歪向一边,以免那些口水把鼻孔堵住,同时不断地按摩着侯成宝的胸部,腹部,以及手和脚。 过了一会儿,侯成宝的身子慢慢地不再颤抖了,口水也不再流了,呼吸也似乎平稳了,慢慢地睁开眼睛。 “醒了,醒了。”一直举着斗笠为侯成宝遮挡阳光的石兰惊喜地喊起来。李卫东扶起侯成宝,让侯成宝坐着。他一边擦着侯成宝的脸一边问:“你这时感到怎样?” “我……?”侯成宝茫然地看着。他不知道自己身边围着这么多人究竟是干什么?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没什么。你们?”说着,便想站起来,可是,却一点力气也没有,只挺了一下身子又坐了下去。 “你刚才晕过去了。”石兰在一旁告诉说。 “我?晕过去?”侯成宝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只是疑惑地看着石兰。 “你刚才跌在那里,差一点憋死。”石兰指着那片倒伏着的水稻说。 侯成宝看着那些水稻,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湿衣服,慢慢地想起来了。刚才自己确实是在那里,要把那丛稗草拔起来。可后来的事却是什么也想不出,因为当时他根本就失去了知觉。他看着周围的人,想象着自己刚才的情况,突然感到一种狼狈与羞涩,便努力挣扎着要起来。 “你别动,我背你回去。”李卫东扶抱起侯成宝,并把身子靠过去。 “不用不用,我能走。”侯成宝推辞着说。他扶着李卫东的肩膀,向前走了一步。李卫东连忙伸手把他拦腰挟住,半拖半抱地缓缓地走向村里。 马聪明一脚跨出公社卫生院的大门,一股抑制不住的喜悦立即洋溢在他的脸上。实在是太容易了,短短几分钟,那可当作救命符的簿簿一张纸片,就被他轻晚地弄到手了。这一来,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够了条件,可以回家了! 马聪明喜滋滋地在青石坑镇唯一的街上走着。此刻,真想遇到一个熟人,哪怕是只见过一面的人,他也会把自己刚刚获得的成功讲出来,以分享快乐。可是,街上冷冷清清,偶尔遇上的几个都是行色匆匆,而且根本不认识,真有点令他扫兴。不过,这也许更好,神不知鬼不觉的,等把事情全部办好,那时再向人公布也不迟。走到供销社门口,他感到口很渴,便走进去。 “来瓶汽水。”马聪明迫不及待地指着货架上那些装满黄橙色液体的瓶子说。营业员走了过来,拿下一瓶汽水,顺手用起子一撬,把瓶盖打开,递给马聪明。 马聪明接过汽水,“咕噜咕噜”没几下就喝完了。因为从吃午饭后,他滴水未进,而刚才进X光室的时候,又几乎出了一身汗。要是在那关键时刻出了差错,那可就麻烦了。幸好,什么事也没发生,顺顺当当地又走出来。现在,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那汽水的气泡在肚里翻滚,令他感到无比舒畅。 “再来一瓶。”马聪明把空瓶子递回去,又接过一瓶汽水,转而慢慢地喝着。回想刚才,实在是太有意思了。那位新来的年轻医生,不知是真的为患者负责呢还是想表明自己医术不一般,不但问了病情,甚至连吃什么东西,睡好不好觉也都问。如果不是早有准备,肯定露马脚。当然,那医生最后还是在X光检验报告单上注明病灶的位置,并且给开了张疾病证明书。此刻,那证明书正稳稳当当地放在他的口袋里呢。 马聪明喝完汽水,伸手慢慢向裤袋里掏钱。这一掏,竟掏出一身冷汗,因为那折得方方正正的疾病证明书不见了。他急忙去摸另一边的口袋,也没有,后面的口袋,还是没有。他不由惊呆了。那疾病证明书,不,是救命符,自己明明放在口袋里,而从卫生院到供销社,自己一步也没停下,怎么就会丢了呢? 营业员见马聪明急成这样,以为是钱丢了,便劝慰地说:“多少钱?慢慢想,是不是忘了带出来?” “不是钱。”马聪明说着,把裤袋都翻出来。果然,钱都在,独独没有了那折在一起的疾病证明书和检查报告单。 “那你找什么?”营业员不解地问。 “找一张纸。”马聪明看着放在柜台上的那些钱,焦急地说。 “那是什么?”营业员指着马聪明衬衫上的口袋问。 马聪明低头一看,谢开谢地,要命的东西还在。原来刚才一紧张,只顾在裤袋找,却忘了衬衫上还有口袋。他把那些纸片掏出来,打开一看,还是刚才的样子,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空洞型肺结核,建议休息一个月。 马聪明把疾病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单折好,重新放在胸前的口袋里,并用手在口袋外面按了按,感到稳稳妥妥了,才付了汽水钱,走了出去。 街上依然冷冷清清,但马聪明这时再也不想遇到什么熟人了。他要赶快回去,以免节外生枝,万一再来一次什么的,那就糟透了。他匆匆地走着,很快就出了青石坑镇,顺着公路往前走。 公路两旁,栽下不久的桉树只有一人多高,连个遮荫的地方也没有。下午的太阳晒在身上,又这么急急的走路,使得马聪明不一全儿又是一身汗,刚喝下去的汽水早又变成汗水流出去了。而且,背后那用胶布粘着的地方,似乎痒痒的有点别扭,应该早点揭下来,不能就这么一直贴着。他的眼睛在四处搜寻着,想找个较隐蔽的地方。可是,除了路,就是田,根本就没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尽管他完全可以边走边把手伸到背后,将胶布撕下来。即使被人看见,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是,他不愿意这么做。因为,那胶布上有着极其重要的秘密,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前方有一个路口,边上一个大粪坑上搭着一低矮的墙,上面盖着稻草的小建筑,那是最最简陋的厕所。马聪明见前后都没有人,便走了进去,顺手把门边一根小竹竿穿着的脏兮兮的破麻袋也挂上去——那算是厕所的门帘。 厕所里闷热无比且臭气熏人,但马聪明此时根本不在意这些,因为这是他所找到的最最安全的地方。在这里,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打搅他。他掀起衣服,把手转到背后,慢慢而小心地把胶布揭了下来。 胶布上粘着一片指甲大小的簿簿的金属片,那是锡泊,是那种求神拜佛所烧的纸钱上弄来的。马聪明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好,装进口袋。因为,今天虽然取得了疾病证明书,可将来还是要进行复检的,到时还非它不可。他顺便又撒了泡尿才走出来。 马聪明现在可真是一身轻松了。那小小的锡泊,居然能够改变他的命运,实在是令人惊叹。 自从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以来,许多知青在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劳动中,不可避免地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就使得这一部分的知青陷入更加严酷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部分人的实际困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回到城里,由家庭承担他们所需的一切。尽管这样似乎有那么点不太合理,去的时候一个个活蹦蹦的,回来时却是重病缠身,唯一的报酬就是把本来属于你的城市户口再还给你,其它一概不管。但是,对于这些走投无路的知青,只要把户口迁回城市,以前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当他们取得户口迁移证的时候,几乎都有一种脱离苦海,重获新生和感觉。 但是,话说回来,要想办理病退回城,也并非易事,因为必须是患有严重的并导至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而真正达到如此严重的知青毕竟只是少数。这就使得一些虽然有病但并不严重,甚至是完全没有病的知青,想尽办法,以夸大病情,制造出符合条件的可怕的疾病来。诸如喝麻醉药剂可以造成心力衰竭,而“升压灵”却能让一个好好的人变成高血压患者,在送检的尿液里滴上几滴稀释的蛋清,就可以让医生开出得了肾病的证明……种种方法,不一而足,人类的发明创造力在这里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 马聪明选择的是制造“肺结核”。因为“肺结核”有传染性,足以令人恐惧,而且制造的方法又极其简单,只需把锡泊贴在背后,那么,再先进的X光机也会上当。并且,这种方法属最新发明,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也难以查觉。而这秘方,则是他在外地当医生的叔叔悄悄传授的,并且嘱咐不得外传。果然,初试告捷,那以后即使再复检,也就无所畏惧了。 阳光依然那么灿烂,大地还是一片葱葱,小河轻轻流淌,野花四处开放,大自然的脚步并没有因为人类中多了一个“肺结核”患者而有所改变。此刻,马聪明正满怀信心,满怀希望,走在那充满阳光的道路上。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