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10.鹧鸪天


  毛线是典雅的秋香色,绷在钢针上来回穿梭交织,那重重叠叠的线纹望久了便有如梦的感觉,仿佛是一幅古老的金陵图。姚太太汪莫愁静静坐在沙发上,手指轻握着针与线,低眉垂首,专心一意的织着毛线;面前的茶几上搁着一水钵的万年青,凝聚着苍苍的绿意,旁边配着莹白的鹅卵小石,越发衬得晶翠相得。
  姚退之老先生站在一旁,背剪着双手,撮尖了嘴逗笼里的九冠鸟说话;身上一袭古铜色的织绵长袍微有些儿波动。
  “早安。莫愁。早安。莫秋。”人语鸟声同时迸了出来,紧跟着的是姚老先生爽朗的哈哈大笑声:“唔……哈…哈……总算是学会了……呆呆,还不算……太呆嘛!”他得意的笑着,转过身来,摇晃着满是白发的头。
  “──”莫愁也被逗笑了,停下手中的针线,抬起头来笑嗔道:“瞧你,你们,一人一鸟,正好是呆、呆──两个呆子!”
  “那里!”姚老先生抗议着说:“凤兮凤兮,只有一凤;呆呆,呆呆,也只有一呆──哦?是不是?呆呆?”
  “是──不──”笼里的九冠鸟扑着翅膀嘶声叫着。
  姚老先生越发的乐不可支了,站立着只是大笑,那只九冠鸟不解人事,只会无端呱叫,尖着嗓子又喊了一声“呆──”,这下子,便连莫愁也忍不住大笑起来了。
  可是,人的天真原只在童年与暮年,莫愁的笑中便隐藏着几分不定心;一边笑,一边还得要暗中留意姚老先生的神色。果然,姚老先生笑着笑着,一时便岔住气了,笑声还未止住便已经用力的咳了起来,眼眶角的泪水也就缓缓的溢了出来。
  莫愁慌忙丢开手中的针线,赶过来扶住了姚老先生,拍背抚胸的帮他平住了气,又撑着他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自己也蹲下身子,替他解开了颈口的钮釦,再继续为他抚拍着胸口。
  “老了……真是……不中用了……”姚老先生半晌才回过气,发出声来,便不由得摇头叹气了。“连笑……都笑不动啰!”
  莫愁默不作声,对她来说,无限的感慨都在忍耐的范围之内,而忍耐,早已成为她的习惯了。她半蹲着身子,身上是一件茉莉色的旗尖外罩珠灰色的毛衣,头发松松的绾起,在脑后盘成了一个髻,一只木质的簪斜插着,同时相映的,是耳上的一副玉色的耳环,圆而柔,仿佛是两颗泪珠。莫愁看起来要比她实际的年龄来得苍老,常让人误以为她有四十岁的光景了。
  她等着姚老先生的气息完全正常了,便起身去沏了一盏茶来,捧到姚老先生跟前,让他从从容容的啜了一口。
  “唔……唉……莫愁啊!”姚老先生一迳的摇头叹气,却顿住了话头,没再说下去;咳红的血潮逐渐褪去了,他的脸色是淡黄的,满布着皱纹与寿斑。
  莫愁呆了一下,见他停住了话,便勉强的微笑着,柔声说道:
  “下午静庵说好了来下棋的──现在都快十点钟了,该上书房了!”
  “哦,哦,静庵约的是今天吗?他,下午几点来?”
  “三点钟。”
  “唔,好,”姚老先生点着头说:“也只剩下静庵一个朋友了……对了,他爱吃的冰糖莲子炖了没有?”
  “早预备好了。”莫愁微笑着回答。
  姚老先生听着,不自觉的点了好几下头,才又迟缓的站起身来,莫愁也赶忙跟在他的身侧;姚老先生迈开步子,踱了两步,忽然又停下来,转头向莫愁说道:
  “我老是忘记……想到好几遍了,就是忘了跟你说;”他摇了摇头,接着说:“我那回忆录,海元跟我提过,第一册出版的时候先写个序,我自个儿想着呢,序是不必了,你代我填阕词,算是序吧,这样儿可好?”
  “好。”莫愁漫不经心的答着。
  两人随意踱到落地窗前,姚老先生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来,眯起双眼,向外眺望着;沙窗外日影悠悠,无尽的广阔天地在轮转着,同时包含了姚老先生所经历过的七十五年的岁月。
  “壮岁旌旗拥万夫……”面对着细格子灰纱窗外的天光云影,姚老先生不禁又感慨了起来,摇着头不住的喃声:“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咳!真是──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
  莫愁默默的听他说话,不知不觉中,眉头又已经聚在一起了。“朱彝尊说的不对──”她费尽心思想着下一句话,适合姚老先生听的;她说:“还记不记得,从前,静庵给你写过的一幅字?是石达开的两句诗──何如著述千秋业,宇宙还留一瓣香──”
  “是啊!”姚老先生记起来了。“那还是──我还在任上的时候呢!”他绽放出笑容,眯着双眼叹道:
  “那时候,忙里偷闲的时候,总是跟他嘀咕着,要早点儿退下来,得了空,好好儿的写一部回忆录,把这五十年来大大小小的事儿都详细记下来,给后来想写外交史的人留点资料,也算是,我到人间,没白走一遭──”他说着倒又摇起头来了。“那里想到,他急急的把这两句诗给写出来了;倒是我自个儿,退下来都两年了,连第一册都还没有完稿呢──唉!吾老矣……”眸光灰黯了,姚老先生转过身子,背负着双手,微步踱到鸟笼前,不住的喃喃叹气:“追往事……叹今吾……”
  “呆──”冷不防笼里的九冠鸟对着他呱叫了一声,这下子又逗得姚老先生笑了出来。“好──好,”他笑着说:“骂得好,是呆啊──”
  “瞧你,”莫愁笑着接口道:“一上午呢,尽在那儿逗鸟玩;该上书房了!今天的进度得提早写完,下午要下棋呢!”
  姚老先生笑着点头。“唔,好,好。”他举步朝楼上走去,步履微有些儿蹒跚,搭着朱漆扶身,背也衬出弯驼来了。
  莫愁松了一口气,目送着姚老先生上楼之后,便默默的坐下来,继续织毛线,心中却一阵阵的恍惚不定;姚公馆像座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洞府,可是姚老先生却是活生生的,注定要被写进中国历史的一页,这对莫愁而言,更是分外的沉重了。
  姚老先生早年从政,五十年的时间,度过了许多关键性的时刻,经历了许多近代史上的大事;退休以后,他开始着手写回忆录。
  人到暮年,累积了长长重重的回忆,生命便充满了苍凉的感觉;姚老先生多采多姿的一生在变成文字的记载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甚至连莫愁都受到了感染。从助理秘书到填房夫人,她整整的陪伴了姚老先生十五年的时间,到现在,她仿佛已经是姚老先生的影子了!
  “莫愁──请你上来一下!”姚老先生的声音传了过来,莫愁猛然一惊,慌忙间站起身来,膝盖撞着了几脚,手中的钢针和毛线也乱了,线球滚落在地上,线也绊住了身子。
  “莫愁──”姚老先生又叫了一声,十万火急似的,招得笼里的九冠鸟也四处扑扑乱跳。莫愁顾不得膝盖的疼痛,高声的应着,抽身从毛线的牵绊中脱出来,便急急的跑上楼去。
  姚老先生正坐在大书桌前,低着头焦急的东翻西找。“有一叠文件,不见了……”他错错乱乱的说着。“里头有十七封电报,六封信……昨儿明明留在桌上的,怎么就不见了……可是要紧的……赶紧……帮我找找……那是……民国四十六年五月的……”他越急越慌,低着头,喘着气又喊了声:“莫愁──”
  莫愁快步向他走来,一眼却正好看见一叠文件掉在书桌脚下,棕色的地毯上斜落着米黄色的卷宗,分外的明显,她走过去,弯身将它拾了起来,递到姚老先生面前笑着问道:
  “是不是这个?”
  姚老先生接在手里,瞪大了眼睛看着莫愁。“咦,你是──怎么找到的?”
  “因为──原先就是我藏起来的嘛!”莫愁笑嘻嘻的说,“好啦,现在交给你啦,”她不住盈盈的笑:
  “四十六年五月──”
  “唔,好,”姚老先生应着,“还有日记,莫愁,麻烦你取四十六年五至十月的日记给我!”
  莫愁在大木箱中找出了姚老先生要的日记本,泛黄的纸与褪黯的墨水,龙飞凤舞着一种痕迹,往事历历,在文字中复活了。
  “五月三十日,我国在沙乌地阿拉伯成立大使馆……”姚老先生伏案疾书,一面喃喃自语着,全副心力都集中在眼前的纸笔上;莫愁却定不下心来,神思在恍然间游离着,她走到一旁坐了下来,书房里四壁是紫檀木大书架,角落里置着一缸绿藻红鱼,鳞光耀金,相映成趣,这是书房里唯一的生气了。架上的图书层层排列,一册册厚重坚实的累积着人类的智慧;当中特别留出一格来,陈列着姚府的“传家之宝”──族谱、家谱之后,是姚老先生的祖父著作:《西园先生文集》八卷,姚老先生的父亲的著作:《风云室存稿》八卷;姚老先生已经出版的著作共有三册:《清代政治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国古代外交之研究》,再接下来的则是他的长公子的硕士论文《植物病虫害之防治》,最后的一册则是莫愁的手稿,尚未付梓的一部《如梦吟草》,手写线装穿订,封面则是姚老先生亲笔题字和莫愁手绘的兰草与磐石。
  “六月二日,日本首相兼外相岸信介访华……十日,驻日大使沈觐默返任所……”姚老先生还在低头自语中写作,一头白发已经显得凌乱了,额头却微冒着油光;隔着短短的距离,这在莫愁的眼中分外有着唐诗宋词的缱绻,悠悠长长的,连绵不断。
  她出神的坐着,窗外是金粉金霞的冬阳,是延续宇宙的光与热。姚老先生还在一心一意的回思他早年担任外交工作的往事,虔敬的,诚恳的,转成文字的记载──就是这一层,令莫愁深深感动的,天地间的一股大气。
  “七月六日,巴拿马新任驻华大使韦嘉,呈递国书……”姚老先生忙得起劲了,精神上的复活使他忘了时间的流逝,一口气接下来,一页又一页的写着,足足过了两个多小时,方才重重的吁出一口长气来,放下笔,往后仰背,整个人贴在椅上,闭着双眼懒声道:
  “唔……好啦……今天的进度赶完啰!莫愁哇!你在做什么?”
  “没,没做什么;”莫愁回过神来,朝他走近前来:“我方才想到了辛弃疾的鹧鸪天,就依韵也填了一首,算是你回忆录的序吧,我可交卷了!”
  “哦?这么快呀?念给我听听吧!”姚老先生兀自闭着眼睛,怡然自得的说话。
  莫愁走到他身边,立在一旁,朗声念道:
  “壮岁常思敌万夫,不辞千里风雪途,一身报国全忠义,五十年间岂尽书──”
  “唔……”姚老先生听着不住点头:“下半阕呢?”
  “思往事,鉴今吾,豪情未减寸心如,信知著述千秋业,何用春风染白须。”
  “好,好;”姚老先生不由得张开眼来,坐正了身子,凝神道:“说得好──正是这话!”一会儿等静庵来了,让他给写出来,我要把它挂在书房里,天天瞧着!”
  等静庵到来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三点钟了;他原名荣祥,字静庵,隶籍满洲正白旗人,姓郭布罗氏,民国以后,便只称荣祥,不知道他身世的人常以为他姓荣,有时竟误称他为“荣静庵”,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常自称“荣静庵”了。
  这荣静庵是个胖子,又兼秃头,一张脸便颇有弥勒佛的味道,穿一件雪青丝棉长袍,一双厚底棉鞋,说起话来声如洪钟:
  “退之啊,你气色是越来越好了!到底闲下来了,可以好好调养调养,看你今天这个样儿,跟二十年前比起来,还要精神得多哪!”
  “那里噢!”姚老先生忙摇着双手道:“俗语说得好,老健春寒秋后热,那能长久哪!说什么二十年前!我只巴望着自己这把老骨头,能撑到写完我的回忆录就成了!”
  正说着间,莫愁捧着托盘进来了,上面是两盅冰糖莲子。
  “静老,您尝尝。”莫愁躬身将两盅冰糖莲子分别端到两人面前,便在姚老先生身旁坐下。
  “唔,好。”吃罢莲子,揩过了手,静庵又说起话来了:“说起你这回忆录,退之啊,我在外头可是听到了不少言语哪!今儿我来这一趟,下棋倒还其次,倒是真要问问你这件事的本末始终呢!”
  “怎么?外头有些什么样儿的闲言闲语呢?”姚老先生神色一楞。
  静庵哈哈一笑,随即正色道:
  “退之,咱们是大半辈子的老友,我就直说了──外头有不少人,说你既不透露大纲,又拒绝新闻记者访问,已经写好的部分也不先发表──弄得众人都在胡乱猜测,就我所听到的,都有五种以上的谣言了;其实啊,最严重的一点,就是恐将有不利于某某某啊!”
  姚老先生听了,静默了好一阵子,方才背负着双手,站起身来,踱了两步,叹出一口长长的气来。莫愁紧张的望着他,目光随着他的身体移动,一秒都不敢转开去。
  “唉!你不说我也知道──”良久,姚老先生才叹气说道:“静庵,我这一生,凡事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是啊──当年,你跟吴铁老,邱云老,给称做是日月星三光;这那里是那些做官做成水晶猴子的人能比的?当年,要不是仗着你们三个人的刚毅耿直,公正无私,足智多谋,那些个难关还不知道要怎么度过呢?”
  “日月星三光,那是谬赞了!”姚老先生摇着头说:“我们做事,只是用心如日月罢了!就如我这回忆录吧,所记的,完全是实事,对任何人都不存褒贬的──我在动笔之初就想定主意的;这是我个人一生的经历,所记的史实,是留给后人的一点点资料,至于别是非,存褒贬,那就留给后来者完成吧!”
  他说着话,背对着客厅,仰面向着纱门外的云天,直要把一口气逼上天际;巍巍的站着,恍若一尊神像。
  “这么说起来,倒是那些人多虑了!”静庵不觉又哈哈笑了起来:“这倒是──哈哈,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你哪,这么虚晃一招,也使乱臣贼子惧了!”
  姚老先生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重又踱回来,一边缓缓的坐下身子,一边说道:
  “这也怪我,年轻的时候脾气大,说话冲;到老来,还让人家误以为我拿的不是笔,是枪哩!”
  莫愁见他笑了,眉头也渐渐放松了,起身收拾起碗盏,又含笑道:
  “静老,我给您沏盏碧螺春去,一会儿,两位就可以‘闲对楸坪倾一壶’了!”
  她说着端起托盘走了出去。静庵看着她的背影,不禁点了点头道:
  “外头盛传‘不及姚家有莫愁’这句话呢!退之,你真好福气啊!”
  姚老先生听了便叹着气说:
  “别……唉!这些年,真苦了她了!”说着又摇摇头,不住的叹息。
  “退之,你──”
  “哦,这会,我倒记起一件事来了──静庵哪,上午莫愁代我填了阕词,得劳你驾,给写了出来,我要挂在书房里头呢!”姚老先生打断他的话,自己一口气说下来。
  “好哇!是什么词?”
  “是首‘鹧鸪天’;”姚老先生答道:“是和辛弃疾的韵,真是道尽了我的心意哪!”他说着,转过头去朝里头大喊了声:“莫愁──快来──”他对莫愁说:“静庵答应给咱们写字呢!咱们上书房去吧!”
  莫愁闻声赶忙过来照顾二人上楼,却又边走边说:
  “静老,您这‘书画双绝’,可真是少有的;实在该收几个学生教教,把您这绝活儿传了下去,以后在书画史上,好留个‘荣派’啊!”
  “‘荣派’?哈哈,那谈何容易啊!”静庵仰天笑着:“小妹子,这成一家之言以前,还得先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呢!我荣静庵,早年是个浪子,晚年是个孤老,书画自娱而已,那里配去开馆授徒,自封是一代宗师呢?还不如闲来下盘棋,喝个茶,落个清静!”
  “静庵就这个心境让人服气──葛天氏之民,无怀氏之民啊!”
  说着三人都不禁笑了起来,走进书房,静庵先就走到鱼缸前,观看了好一阵子,点着头道:
  “世间万物,就是鱼儿好!优游自得,羡煞人也!”
  莫愁正在磨墨,闻言不禁笑了出来:
  “静老,可要换鱼?”
  “不,不,”静庵连连摇手:“‘换鹅’已俗,何况是‘换鱼’!”
  “您先看莫愁填的词吧!是不是?正道尽我的心意了!”姚老先生笑着把词交给了静庵。
  “说的是啊!”静庵一口气读完了词,含笑赞许着说:“信知著述千秋业,何用春风染白须──好,真好!莫愁词家,虽是拟作,还这么得心应手,真是难得!而且这份立意又是高了,不悲不叹,不为私情,不为自我,出自女子手笔,少见哪!”
  “也别太夸她,”姚老先生含笑道:“到底还年轻,不宜过誉!”
  这时,莫愁已经磨好了墨,取过一卷宣纸,平铺在桌面上,用文镇压住了两边,又取出笔来搁在旁。
  “静老,您请。”
  “唔,好。我连辛弃疾的原词一块儿写吧!”
  他走到书桌前,卷上两卷衣袖,取过毛笔来,浓浓的蘸上墨汁,然后深吸了一口气,挺胸直立,神色肃然,目光虔敬,端端正正的举起笔来写道: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幼狮文艺
  独家推出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