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寻找网络的中心


  网络世界有中心吗?
  这问题初听起来有点怪:这里所说的中心是什么意思?你是否观察过蜘蛛是怎样结网的:它通常先织出一个十字型的经纬线,再在上面布出大圈套小圈的网来。可以说,那十字线交叉的地方就是这个网的中心。
  虽然我们常用蛛网来比喻计算机网络,但它们其实是很不同的。互联网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在里面流动的信息犹如恣肆汪洋的河水。我们很难指着河水问,它的中心在哪儿?即使这样,许多关于互联网的论著仍在回答这个问题:
  网络世界有中心吗?《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一书的作者经过观察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互联网中没有一个巨型服务器来充当信息中心。换句话说,你在互联网上找不到一个垄断性的、由新闻检查机构严格控制的信息发布中心,它不是传统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许多专家在谈到这个特征时都会提到一段史实:1966年,一位美国专家拉里·罗伯茨应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的请求设计了一种叫做ARPAnet的网络系统,这就是今天互联网的雏形。它的基本设计思想可以用一句西方成语来表示:
  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们知道,传统的指挥系统很像象棋:每一方的老将在棋盘上赫然在目,棋手的目的都是要想方设法把对方将死。而ARPAnet则体现了围棋的原则,你在这个棋盘上看不到哪里是指挥中心,即使你捞到一些实空,也不会影响大局。ARPAnet是一个由许多小网络构成的整体。当你发送情报时,负载这些情报的信息可以被分解为不同的信息包,经过各条路线传递给接受者。这种设计使互联网很像一只杀不死的软体动物,即使你把它大卸八块,每一部分依然是活的。显然,在冷战时代,这种网络是第一次核打击的克星。难怪当时的美国军方一眼就看中了它的价值,因而拨出巨款开发这个系统。随着ARPAnet技术的完善,一个三头六臂的现代哪吒终于出世了。
  以Internet为主体的互联网是冷战结束后才在社会上发展和普及起来的。在英文中,Internet是个新词,它的本义是相互联结的网络,因此有人称它为网络之网(The net ofall nets)。应该说,这个名字相当准确地反映了ARPAnet设计者的指导思想。
  不过,作为一个军用网络系统,ARPAnet本身不对社会开放,它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这很像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军事部门以及银行、公司使用的Intranet(内联网)。
  从形式上看,内联网虽然可以是许多小网络构成的网络整体,但它的封闭特征使人想到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s)。
  这种网络通常包括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与它们相联的是多少不一的终端机。
  在这里,每台电脑都有自己的名字(即地址),它们共同分享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
  由于局域网只是某一机构内部的相对封闭的网络(当然它也可以对外服务),所以网络中的服务器或工作站就相当于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或信息处理中心,而各个终端机则像由这些服务器辐射出去的网络边缘。把局域网的服务器-终端机格局理解为中心-边缘模式,可以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这种封闭性网络的可控制和管理特征。事实上,人们可以轻易地识别这种网络的所有者和管理者。这里存在着明显的管理者-被管理者社会等级体系。
  与局域网相比,互联网的首要特征就是其开放性。任何上网的人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中,我成为用户:要进入网络,我首先要向一些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机构交纳一定的入网费(门票),获得我的地址(或者建立一个主页)和使用权限。
  从用户的角度看,只要我付了入网费,就可以在相应的使用权限内到不同的信息服务器索取信息,因而对我来说,这里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资源和管理中心。
  此外,接受我入网的网络服务机构通常是一个拥有数台服务器和高速调制解调器的小网络,它还需向一些大的主干网拥有者交纳费用,购买信息管道的使用尺寸。这些大的主干网一般是由一些大公司、科研机构或国家有关部门建立的,它们在相互并网时也需要相互付费或者形成一定的使用协议。
  因此,除了用户这一端外,互联网是由许多网络所有者或管理者构成的社会。
  这些管理者根据某种协议联合起来,甚至可以组成一些非官方的管理机构,比如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这是一个由志愿人员组成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它的常设职能部门是互联网工程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该机构负责制定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和技术标准,为互联网的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并进行有关的国际协调。
  然而,这类管理机构主要是技术性的,它们与不同国家或部门的网络管理者只有一种协调关系,而不存在法律上的隶属关系。如果说每个局部网络都有一个中心,那么对作为网络之网的互联网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一元化的控制中心。
  在这个背景下,《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一书的作者给出了如下两个判断:(1)交互网络不属于谁,或者换句话说,没有谁拥有交互网络。
  (2)交互网络没有总裁,没有董事会,也没有总经理……没有谁说了算。制订网络规则和协议的只是一些民间协商组织。
  显然,这两个论断的意思是说,互联网没有所有者,没有人对它有占有关系;
  此外,这里没有任何官方的组织者、管理者或控制者。由于互联网是多渠道、多出口、跨国界的信息公路,所以任何政府都无法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彻底控制和封锁。这的确成为许多政府头疼的事情。对用户来说,当他通过一些出口进入信息高速公路主干道到权限内的其他服务器中浏览或下载资料时,并没有感到需要经过谁的批准和检查。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下述结论:在用户-网络服务站-互联网的格局中,呈现着一种多中心即无中心的局面。
  但是,网络技术仍在发展。在1995年1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计算机博览会上,IBM公司总裁宣布,网络计算机(NC机)
  的时代已经到来。言外之意就是,它将取代传统的PC机。
  NC机的出现基于这样一种信念:网络就是计算机。它认为,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若干台超大型服务器(如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和数据库等)完全可以充当成千上万台用户计算机的大硬盘。用户只要采用通用的JAVA软件就可以从各个网络服务器上取得所需的软件和信息,因此,他们的计算机不再需要用以贮存大量工具软件的硬盘,这将大大节省用户计算机的内存和CPU功能。
  这不仅将大大降低用户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而且使用户不必总为硬件升级而烦恼。
  由于有这样的优势,NC机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取代PC机的市场。1996年5月20日,由美国苹果公司、IBM和网景公司等公司发起、70多家英美日厂家参加的计算机大会确立了NC机制造、分销和技术支持的规范标准。日前一位朋友从英国打电话来说,他正在享受着NC机带来的乐趣。
  我无法预料NC机是否可以彻底取代传统的PC机。然而我们似乎可以说,NC机将大大强化用户对于各种大型服务器的依赖程度。这些大型服务器是不是网络的中心呢?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无疑加强了网络的中心化程度,但由于我们在网络上不必过分依赖某一台服务器,因此似乎仍可以说网络是没有中心的。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