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发愁之际,文杏社听从李香阁的建议,给天津中国大戏院的经理李华亭拍击电报求援。幸好他们同意接我们去天津演出,即刻寄来路费,我们乘海轮赴津。 天津中国大戏院,是一座在当时屈指可数的新型大剧场。其舞台突出旋门之外,演员声音全部射向观众席,使这个可容纳两千多观众的剧场中最次的座位,也能清晰地听到从舞台上传来的声音。据李华亭讲,这是周信芳先生亲自设计的。尚先生也为此剧院慷慨资助全套戏装。其中,不仅有全新的靠、蟒,而且有十套贵重的翎子、狐狸尾。为了感谢他们的援助,休息室内挂着两帧照片,一帧是周信芳先生在《追韩信》中饰演萧何的剧照,一帧是尚小云先生主演《相思寨》一剧中的云囗娘剧照,都印在玻璃上,十分精巧。 当年,我和盛藻哥随富社去天津演出,虽给天津观众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但中国大戏院孟少臣总经理认为我们这二十余人的小团体实力相对较弱,支撑不起中国大戏院的演出,为了更有把握,特从北平约来侯喜瑞、叶盛兰、孙盛武三位师兄辅助演出。 第一天打泡:《群英会、借东风》。 侯老饰黄盖,盛藻饰前鲁肃后诸葛亮,叶盛兰饰周瑜,孙盛武饰蒋干,我饰曹操。 这是我出科后第一次与侯老同场演出。侯老饰演黄盖。“超霸”的功架气度磅礴,念唱充分发挥了黄润浦老前辈的特长,他运用平调、“沙”音的发音特色,以有力的喷口念出:“二十年前摆战场,恰似猛虎赶群羊。光阴似箭催人老,不觉两鬓白如霜。”四句定场诗,观众两次轰动,尤其是在念末句时,用手蓬起雪白的白满(胡子之一种)托于双臂,身体微微几晃,将老将军的自豪和老当益壮的神情体现得恰如其份。好!好!我不由得暗自连连赞叹:不愧是当代著名架子花脸之一! 我意识到这次与侯老同台,有如小巫见大巫,陡然产生一种少有的胆怯心理。 我穿好服装去候场,看到几个专串后台的戏腻子(指专在后台对好演员讲些贬低别人的言语以求欢心,借机听蹭戏的闲人),围在侯老身旁说短道长。我从他们中间穿过,向侯老鞠躬以示敬意。 “嗬,您快瞧,他的脸谱、扮相都是郝寿臣的路子!” 听见背后这些别有含意的话语,反而激发了我的自信心,一扫自卑感。没什么了不起,台上见吧! 我上场了。观众们不太熟悉我这个小青年,但当他们听到我使用高高的六字半调,响亮地唱出“每日里饮琼浆醺醺带醉”时,感到出乎意外了。这是一句普通的、并无花腔的西皮摇板,我却一改原来架子花脸音平、低调的唱腔,揉进铜锤花脸高亢、畅快的特色和浑厚的鼻腔共鸣音,有着比较浓郁的郝派韵味。观众感情开始炽热起来,掌声淹没了“醉”字的尾音。 此后,演曹操中计,误斩蔡瑁、张允,斥责蒋干是“书呆子”、“一盆面浆”时,我的神气,唱、做结合的表演,以及最后无可奈何地转身、背手、叹息的动作,均博得观众非同一般的赞赏。仅十几分钟的一场“回书”,形成全剧的高潮之一。后台也被震动了,纷纷挤在上、下场门观看。这局面超出我的估计之外。就此我在天津一炮而红,得到观众的青睐。 接着,《青梅煮酒论英雄》、《胭粉计》等剧目均受好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与侯老同演了《闹江州》一剧。 一天,星期日日场,侯老、盛兰、盛藻合演《黄鹤楼》。不料海报误登带三江口水战,因连日演出顺利,谁也没能发现。戏结束,观众不退场,无休止地鼓掌,叫嚷要看“水战”。这是张飞的重场戏。扮演张飞的侯老,“闯帐”之后,早卸脸回旅馆休息了。及至请回,他说“水战”属南派的演法,从未演过。这下可麻烦啦!观众不罢休、演员难开锣,经理团团转,奈何!奈何! 李华亭看见我也在后台看戏,抓住我去找侯老。 “干脆!您二位合演一场《闹江州》,张飞改李逵,观众一样欢迎!” 侯老欣然同意。他饰李鬼、我饰李逵。侯老的演法与科班无异,我们化装时,略略对词即粉墨登场。观众闻知欣喜之至,全场气氛极热烈,我这个小青年也跟着沾了光。 十二天演出圆满结束,哥哥随盛藻回京,我被中国大戏院经理特别挽留,续演一期、与章遏云台演《霸王别姬》、《得意缘》、《棋盘山》等戏。我的声势亦非当年和她去南京可比。就是扮演《得意缘》中一个一般角色狄龙康,都有着较热烈的碰头好。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